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安徽天长 239300
摘要:目的 对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麻醉诱导的118例小儿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配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麻醉诱导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促使患儿和家属积极地配合护理,显著地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小儿麻醉诱导;护理效果
因为小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均未发育成熟,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排斥情绪,增加治疗难度。小儿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此种陌生的环境后,极易出现紧张、恐惧情绪,从而对麻醉诱导造成不良影响[1]。本文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麻醉诱导的118例小儿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麻醉诱导的118例小儿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为女患儿,69例为男患儿;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2岁,平均年龄为(4.31±1.29)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59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排除精神障碍患者和严重心、肝、肾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将手术流程详细告知患儿家属,以消除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手术期间由患儿独自进入手术室进行麻醉诱导,之后再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进行观测[2]。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取人性化护理,具体操作为:①营造和谐的诱导室环境:诱导室内应主要采取暖色调装饰,将小孩较为喜爱的画纸等粘贴于诱导室墙壁上,播放柔和的儿歌,并将一些患儿喜欢的毛绒玩具等放置于诱导室内。②允许家属陪伴诱导:叮嘱家属术前尽量多爱抚、陪伴患儿,以消除患儿的恐惧情绪。同时还应将手术应做好的准备及禁忌症等详细地告知患儿家属,并患儿家属以患儿愿意接受与喜爱的形式来向患儿解说[3]。麻醉诱导之前,允许患儿家属换上换上手术室衣服与患儿一起先做游戏,让其适应手术环境,以免产生抵触情绪。③加强护患沟通:手术室护士应学习有关的儿童心理知识,以便更好地与患儿进行沟通,尽量多给予患儿表扬与鼓励,以促使患儿积极地配合麻醉诱导,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4]。
1.3观察指标
患儿护理有效率判定指标:①无效:患儿的恐惧情绪较为严重,难以顺利实施麻醉诱导;②有效:患儿的恐惧情绪比较轻微,可以顺利进行麻醉诱导;③显效:患儿未出现任何恐惧情绪,能够顺利进行麻醉诱导。护理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的配合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两组患儿配合程度和护理效果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对照组中无效21例,有效27例,显效11例,护理有效率为64.41%(38/59);观察组中无效4例,有效19例,显效36例,护理有效率为93.22%(55/59)。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配合程度对比
对照组中不配合19例,比较配合25例,配合15例,配合率为67.80%(40/59);观察组中不配合2例,比较配合15例,配合42例,配合率为96.61%(57/59)。对照组患儿的配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又称作SERVE,主要是指微笑、评估、准备、看待以及出色,其要求医院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医疗环境,以使患者充分体会到人性化的关爱,以免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从而提升患者的舒适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5]。由于小儿患者的心理与生理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极易对医疗工作及医院产生一种无名的恐惧感与排斥情绪;而麻醉诱导过程中,陌生的环境也会使小儿患者产生恐惧感,他们会惧怕针管器械、惧怕静脉穿刺所产生的疼痛感。一旦患儿出现恐惧情绪,则其消化系统的功能必定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延长患儿的胃排空时间,因此,小儿患者在诱导、术中和术后极易出现呕吐、恶心或误吸等情况。因此,对小儿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可通过将儿童喜爱的图片张贴于诱导室墙壁上,并播放儿歌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放松患儿的心情。其次,还应允许患儿家属陪同诱导,叮嘱患儿家属多陪伴、爱抚患儿,以消除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另外,医护人员也应尽量多与患儿进行交流沟通,尽量多给予患儿关爱,赠送患儿一些喜爱的小物品,这样方能提升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促使患儿积极地配合麻醉诱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而且对照组患儿的配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可行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对小儿麻醉诱导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促使患儿和家属积极地配合护理,显著地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参考文献:
[1]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 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9):705 - 708
[2]孙丽丽,张璐,金鹏,等.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417-418.
[3]伍仁婷.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21):4826-4826.
[4]朱晓娟.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意义[J].甘肃科技,2016,32(9):130-131
[5]钱丽英,叶国旺.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5,35(1):112-113
论文作者:董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患儿论文; 诱导论文; 小儿论文; 患者论文; 家属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