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主题性案例教学设计的思考_案例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课主题性案例教学设计的思考_案例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课主题式案例教学问题设计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思路论文,案例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案例多、案例杂、案例无头绪、案例无针对性、案例成摆设等诸多弊端,近年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主题式案例教学方法,即“一例到底”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如果说科学选编案例是前提,那么恰当科学地设计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是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不可或缺、不容忽视。因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抓手、主线、导向、核心,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成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究竟应如何巧妙设计、科学定位?笔者认为,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问题应成为思想品德课主题式案例教学的“多重纽带”。

      一、让问题成为师生和生生互动的纽带

      1.变单一提问为师生互问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和意图非常明确。一方面,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在提问中学习知识、懂得道理;另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问题的主动权往往只在于教师。教师把持着问题,垄断着提问的主动权,学生则被教师的问题牵着鼻子走,问题犹如指挥棒,教师指向哪里,学生就奔向哪里。形式单一、模式固定、渐成套路。

      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一起通过预习后共同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商量和解决问题。教师主动转变角色,成为首席的学习者和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师发问。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提出问题,向教材说不、向教师挑战。问题成了纽带,将教师和学生捆绑起来,成为同一战壕中志同道合的战友、互助学习的同窗好友,扭转了以往学生被动受问的单一格局。

      2.变独立思考为互助合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尤其是公开课,合作学习和讨论成为大餐。但一些教师为了“搞速成”,往往在将问题抛给学生后,马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还没等学生进入角色,合作探究就戛然而止,互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更多的还是学生独立思考。一个苹果与另一个苹果进行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进行交换将是两种甚至更多种思想。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问题应成为学生团队学习和思考的主旋律,教师要把问题更多地定位于启发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让问题成为生生互学的纽带,将全班学生的心凝聚起来,带着问题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探索未知的领域。

      二、让问题成为理论和实际联系的纽带

      1.问题应贴近学生生活

      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立足于识记知识点、追求纯理论,却不考虑学生的学情。由于离开了学情,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非但没有产生美,还让学生望而生厌,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发扬人民民主专政》时,有的教师设计了诸如“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关系是什么?”这些大而空的问题,与初三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距离,学生懵懵懂懂,只能生搬硬套,学后就忘。

      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身边的事,才能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学生才有思考的意愿,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可能把问题的切入口放在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中。同样教学《发展人民民主专政》时,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关注两会》的主题式案例,其中有这样两个子案例。

      子案例一:“选举人大代表”。一天,放学回家,正在读初三的小强看到家里有几张红色的选民证,但就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张。于是,他奇怪地问爸爸:连爷爷奶奶都有选民证,家里怎么唯独我没有呢?小强认为:在我国,既然公民是国家主人,那么就应该让每个公民都去直接参与和讨论国家大事。你觉得小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请你帮助小强作一解释。

      子案例二:“观看两会”。2012年3月3日至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小强和同学们密切关注。在新闻中,他们看到这样的现象:(1)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2)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小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为什么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请你帮助他作一解释。

      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由于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通过合情合理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跃跃欲试,探究的欲望空前高涨。

      2.问题应走向社会生活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原则,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可能主动地融入社会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并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热点、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等,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在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采用了《奶粉消费纠纷案》主题式案例,其中一个子案例中有这样的情境:王某认为经营者故意售卖过期变质奶粉,并故意遮盖和隐瞒,故与经营者交涉,要求退货,但遭到了拒绝。为此,王某向当地消费者协会举报,要求调解。工作人员接到举报后,立即召集双方当事人到办公室进行调解。(1)王某采取了什么途径维权?(2)王某的母亲认为这是区区小事,不值得大动干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弟弟则准备正当防卫,找几个人去教训他们一顿。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3)假如你是王某,你会如何处理此事?这样的问题不再是纸上谈兵,仅仅是为了获取标准答案的应试教学,而是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消费环境中,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者,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和初衷。

      三、让问题成为教材和案例结合的纽带

      1.问题应源于教材

      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上课的课题是初三思想品德课《心忧天下,向往和平》,该教师采用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式案例教学。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对美国和伊拉克在战争前的实力情况进行比较,并思考伊拉克能打赢美国吗?有必要与美国硬碰吗?这样的问题与本课的教学主题和教材知识风马牛不相及,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和学生的精力。

      在平时,我们确实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随心所欲。有时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甚至问题与教材的知识点没有任何联系,离题万里,不考虑实际需要。“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认真解读课标、研究教材,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点、学生困惑点,要通过科学设计问题,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2.问题应融入案例

      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教学的课题是《法律护我成长》,这位教师采用了《小东流浪记》主题式案例教学。该主题式案例由“有爹娘生,没爹娘管的小东”、“不受老师欢迎的小东”、“走向社会的小东”、“走向违法犯罪的小东”、“小东忏悔录”五个子案例组成,原本学生可以随着案例情节的发展不断受到知识学习、思想教育和道德升华。但该教师将设计得好好的主题式案例弃之一旁,设计的问题还是老一套的几个常规问题,如什么是四道保护线?为什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保护?如何保护未成年的健康成长?预设好的主题式案例没有被充分利用,浪费资源,十分可惜。

      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案例归案例,问题归问题,油水分离,设计的问题游离于案例之外,把主题式案例当成摆设,充当门面。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将问题融入案例背景中,找到知识点和案例的最佳结合点,问题应既联系教材又联系案例,从而让学生在案例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让问题成为知识和能力转化的纽带

      1.问题应具有探究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只设计一些简单的“是什么”类型的浅层次问题,有些问题学生无须探究就能找到答案,失去了问题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价值,问题教学只是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获取分数。

      知识不能成为唯一,问题也不是目的,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获取知识,继而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忌只是习惯性地设计一些没有价值的识记型问题,而要借助主题式案例,让学生在案例情境中,带着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那种平铺直叙、直问直答的死问题是难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更不可能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2.问题应具有发散性

      思想品德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思想品德考试也是开放的考试。然而有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却要求学生死扣知识点,仅仅局限于教材,凡是与标准答案不同的一律格杀勿论,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而不能将学生思维框死、凝固,问题答案不能死搬教材,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可以自圆其说即可。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让问题成为横向和纵向串联的纽带

      1.问题应横向联板块

      主题式案例教学往往由多个具有同一主题的子案例构成,教师应明白每一个子案例需要解决教材中某个板块的知识目标、能力要求、德育目标等。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从横向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清楚每个子案例的功能和价值,围绕该子案例须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紧密联系该板块的知识要素,涵盖所有教学目标。这样的问题可以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要素形成面、成为体,使学生的学习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问题应纵向成主线

      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尽管一个主题式案例由多个子案例组成,但始终不能改变和动摇问题是主线这一地位。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巧妙地设置问题,将本堂课要达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逐层进行串联,使学生的思维随着主题式案例情境的发展变化,问题逐步深入。学生可以顺藤摸瓜,将本课教学内容有机串联,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纵向看,主题式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应成为一条红线和主线,成为凝聚师生思维、凝聚教学要素的纽带。

标签:;  ;  

思想品德课主题性案例教学设计的思考_案例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