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海洋战略与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印度的海洋战略与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印度的海洋战略及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洋论文,印度论文,矛盾论文,海洋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印度洋对印度的重要性

印度位于印度洋北部中心位置,海岸线长达7500公里,沿岸拥有大小190多个港口,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国湾有大小1175个岛屿,印度半岛深入印度洋达1600公里。无论是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还是资源需求和战略安全上,印度洋对印度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印度自身也认为“印度的安危和明日的伟大系于印度洋。”

历史上,印度的命运与印度洋发生了密切的关联。印度古代的航海业非常发达,南印度在不同时期曾出现过潘地亚、朱罗等多个强大的海军强国,并通过印度洋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建立起密切的贸易和文化联系。在近代历史上,印度洋带给印度的是被征服的命运,印度丧失国家独立也是从海上开始的。从15世纪末达·伽马绕道好望角到达印度并发现新航路之后,欧洲各国对印度洋的争夺一直未断。16世纪起,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葡、荷、英、法等国的侵略和掠夺,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757年印度孟加拉土邦在普拉西战役中败于英国,此后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从此以印度为跳板,向印度洋纵深和东、北、西三面沿岸地区扩展。英国将印度洋当作自己的“内湖”,而印度则变成“不列颠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因此印度认识到,殖民统治的历史是从被海上强国征服开始的。印度前任印外长贾斯旺·辛格在《印度的防务》中明确指出印度洋对印度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我们只需思考一下17和18世纪的一个重要失误,就可正确评价印度洋和通向印度的海路的重要性。这个失误导致了外国势力到达印度洋沿岸,最初是为了贸易,发展到后来就是为了征服。”(注:贾斯万特·辛格:《印度的防务》,麦克米兰印度有限公司1999年出版,第211页。)并认为,如当时“只要有一支海军就能阻挡并抵抗这种海上入侵,海军本身就足以阻止印度被进入。”(注:贾斯万特·辛格:《印度的防务》,第212页。)

此外,印度与南亚国家及印度洋沿岸的某些岛国都有着紧密的种族、文化和感情联系,例如毛里求斯、塞舍尔和马尔代夫等国都有相当多的印度人,这些国家自然地在经济、技术和安全方面向印度这个地区大国走近并寻求帮助。印度凭着自己广大的国土面积、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成为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再加上印度与沿岸诸国在地理上和历史上天然的联系,对印度洋地区的归属感和主人感明显超过其它大国,以至于将印度洋视为“印度的海洋”,不允许其它大国控制这一广阔海域的地步。

印度在印度洋的地理位置、古代的海洋传统以及被海上征服的历史教训使印度有着浓重的印度洋情结。独立以来,印度继承英国的战略理念,把印度洋视为“命运之洋”,并谋求控制印度洋,变其为“印度的内湖”。战略家潘尼迦认为,印度的前途不决定于陆地边境,而决定于从三面围绕印度的广阔海洋,并认为谁控制印度洋,谁就掌握了印度。他进一步主张“使印度成为海权国,足以独立在安危攸关的海上捍卫本国利益,而执牛耳于印度洋地区。”(注: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世界知识出版社,1966年版,第81页。)2001年3月5日,时任印度内政部长的阿德瓦尼在印度洋安达曼群岛视察时曾称:“20世纪属于西方,中国在21世纪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但本世纪未来的岁月属于我们印度。”(注:东方新闻网http://news.eastday.com 2001.03.06.)

经济资源因素也是印度重视印度洋的主要动因。印度洋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世界已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的40%分布在印度洋圈,印度洋的渔业占世界总量的16.5%。水资源也十分重要,是波斯湾地区淡水的潜在来源。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印度不仅可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还能带动其经济的发展。因此印度政府把印度洋视为其发展的基地,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其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基本国策,甚至作为国家战略筹划的重要内容。除了蕴藏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外,作为世界第三大洋的印度洋,还是世界海运中重要的海域之一。它是国际重要海洋交通航线集中所在地。而濒临印度洋的印度,其97%的对外贸易途经海上,约50%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气来自近海的专属经济区,其它30%的石油来自波斯湾。(注:Zinger.Marcust,The Development of Indian Naval Strategy Since 1971,Contemporary South Asia,1993,Vol.2,Issue3.)因此,是否畅通已经直接关系到印度战略物资的进口,对外贸易的开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另外,印度在印度洋沿岸还设有许多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基地,包括孟买港、马德拉斯港、巴巴原子研究中心及一些能源站和炼油厂。如果一旦发生战争,这些海港和基础设施将极易受到攻击。因此,印度的海上防务对印度保护其海岸免受攻击和破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印度必须重视海洋战略的发展。

二、印度海洋战略发展及其现状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三面环海,其海上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把跻身世界大国行列作为长远战略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也日渐重视海洋战略的发展。大体上,印度海洋战略的发展和调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刚独立的印度,从英殖民者手中接过一支缺少战斗力、不具规模的海军,并继承了英国过去所面临的防务问题,而且主要采取了与英国同样的防务战略,即“把印度海军的主要任务即保护海上贸易与印度成为东南亚国家中强大、卓越而又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国目标相结合”。(注:贾斯万特·辛格:《印度的防务》,第140页。)但当时,印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陆路边境,而不是海洋边境。主要的防务问题是在次大陆内部,即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而对印度洋关心相对较少。直到1954年,印度制订了一个全面的“海军更新十年规划”,对印度海军未来肩负的作用及其构成进行了重大的重新评估。重点已从发展印度海军空中、水上及水下全方位作战能力转移到着重增强防御性的反潜作战能力,这项规划还设想增建军舰修造厂和海军训练设施。

6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印度在夺取和巩固南亚次大陆战略支配地位的同时,已经开始注意发展海上力量,竭力填补英国撤军后在印度洋出现的“力量真空”,谋求在印度洋北部的海上优势。独立之初印度对印度洋的相对漠视,逐渐被日益增长的兴趣和关注所取代。这种变化至少在1964或1965年就可觉察到。1964年,印度宣布了扩充海军的五年计划。1965年的印巴冲突中,印度和巴基斯坦海军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巴基斯坦舰队曾向印度在古吉拉特沿岸的雷达设施开火,并炮轰杜瓦尔卡港口,此举并未对印度造成大的破坏,但是正是这一事件引起印度警觉。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海军得到了政府的重视,采取了适时发展的方针。到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前夕,海军兵力增至3万人,作战舰只增至74艘;并在60年代初购进的“维克兰特”号轻型航母上装备了云雀3型直升机。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对印度海洋战略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次战争中,不仅巴基斯坦使用潜艇欲击沉印度护卫舰,美国更派出了第七舰队驶进孟加拉国湾对印度形成胁迫之势,从而改变了整个印度洋的战略态势。当时的苏联和印度双方都认为此举不仅意在与苏联对抗,更重要的是对印进行直接威胁。(注:E.Drick Smith,“Moscow assails US step”,New York Times,14,December 1971.)与1965年印巴战争相比,海军在这次战争中起到了真正的作用。也正是这次战争使印度警醒,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海上力量的脆弱性。此后,印度开始优先发展海军,大批从苏联购买战舰、反潜艇直升机、海上侦察机和海上导弹,力图把海军从“棕色水域”的沿海防御力量提升为一支相对现代化的舰队,其目标是“不仅能够保卫印度的国家安全利益而且能够在整个南亚地区占据第一海军强国的突出地位。”(注:Chandra Kumar,“The Indian Ocean:Arc of crisis or zone of peace?”International Affairs(Spring 1984)p.236.)1978年,印度海军制定了“二十年发展规划”,包括发展海军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提高各类战舰总量,为80年代海军力量的显著发展奠定了基础。(注:Pushpinder Singh,“The Indian navy:Modernization and strategy in the 1980s”,Asian Defence Journal,July 1987,pp.4—19.)

从80年代开始,随着在次大陆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和巩固,印度的战略重心开始转向三面环绕国土的印度洋,改近海防御战略为地区“海洋控制战略”,其海军装备开始向大型化、导弹化及立体化等方向迈进,不仅扩大了控制的范围,还加强了远洋进攻能力。拉吉夫·甘地在执政后不久便直言不讳地宣称:“印度应在控制与其邻近的五大海峡的基础上,继而控制从地中海到太平洋之间的广大地区”。(注:Dick Sherwood,“Maritime Power in the China Seas:Capabilities and Rationale”,the Australian Defense Studies Center,Canberra,Australia,1994.)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印度确立了以海洋为突破口,为实现长远的国家战略目标奠定地缘战略的基础。从80年代开始,印度强调要保护自己不断增长的海洋利益并采取地区“海洋控制”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包括保护印度海岸、岛屿领土、海运船只和沿海设施等海军传统任务,更强调海军在保护日益增长的海洋资源和在印度洋圈内肩负的其它使命。(注:Cheema,“Indian naval buildup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Pakistani View,No.3,Issue.7,2001.)1986年,印度向南也门派出护卫舰援救印度工作人员。这是独立后的印度第一次派出军舰到南亚地区以外执行军事任务,其部署战舰完成援救任务的事实显示了印度海军在该地区不断增长的海洋军事能力和印度政府对自身海军力量日益增长的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80年代后期提出海军的任务之一是要“保护印度洋沿岸印度民族人民和印度后裔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注:Jarrold.F.Elkin and Major.Andrew W.Ritezel,“New Delhi's Indian Ocean Policy”,Naval War College Review(Autumn 1987),p.51.)这就意味着印度海军有可能在印度洋地区对他国进行军事干涉。而印度海军在1987—1990年对斯里兰卡和1988年在马尔代夫成功的军事介入充分表明了拉·甘地政府使用军事力量以获取政治目的日益明显的倾向以及印度在印度洋沿岸扮演保护者角色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表明印度海军对印度洋地区事务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注:Roy-Chaudhury Rahul,“The Role of The Navy in Indian Security Policy”,Contemporary South Asia,Vol.2,Issue 2,1993.)这些军事行动充分巩固了印度在印度洋沿岸地区作为头号海军强国的地位,表明印度海军不再只是仅限于防御角色,而是已在整个印度洋地区建立了海洋军事打击力量。

进入90年代以来,印度的海洋战略有了新的发展,开始推行“东方海洋战略”,力求使其海上力量进一步向其它海域辐射。按照印度的设想:向东,将其活动范围扩大并伸展到南中国海和太平洋边缘;向西,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濒临地中海;向南,将远洋兵力前伸到印度洋最南端,甚至绕过好望角远达大西洋。冷战结束后,印度开始在印度洋推行以威慑求扩张的“国家安全战略”。印度所说的海洋威慑的主要目的一是针对在印度洋保持着强大军事存在的美国、俄罗斯等大国海军;二是确保有效地遏止其它区外大国如日本、德国、法国和中国的海军进入印度洋;三是保持对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绝对军事优势,控制邻近国家的海域,慑止其可能对印度进行的任何军事冒险。印度指出,虽然不能期望印度海军胜过其它大国海军或抵消其压力,但足以使它们的干涉付出更高的代价,威慑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此。印度国防部官员也承认印度海军力量的增强是政府外交力量的倍增器。为此,1998年4月,印度专门在孟加拉国湾东部的尼科巴与安达曼群岛上组建了远东海军司令部,作为其第三个作战中枢。除负责扩大对印度洋的控制外,还把触角进一步延伸到了太平洋。后来又在该群岛的布莱尔港设立了第四司令部。尤其是近些年来,印度除了大力发展自身的海上力量外,其海军频繁地与东盟国家、日本、韩国等国举行联合军演习。

世纪之交,印度的军事战略重心日益倾向海洋,在政治上、军事上实行“西挺东进”战略,力图掌控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以东的广大地区,其海上军事战略在21世纪初已变为面向整个印度洋地区。2003年11月1日,印总理瓦杰帕伊公开宣称,印度不是南亚国家,而是一个全球大国,其利益范围包括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以东的广大地区。印度企图不断扩大其在印度洋的发言权,竭力排挤其它大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力图形成在印度洋的独霸局面。其目标一是确保国土、海岸线、领海的安全,控制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二是控制邻近国家海域,形成对巴基斯坦绝对的海上优势;三是对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实施不间断的控制,战时实施有效的海上封锁;四是建立均衡的远洋舰队,东扩进入南中国海,涉足西太平洋。南扩绕过好望角,驰骋大西洋。欲将目前基本控制了北印度洋的局面延展到整个印度洋,其雄心勃勃的海军战略将使印度海军军事力量出现迅猛的发展势头。

21世纪,各国对能源越来越关注。近年来印度经济持续增长,对外部能源供给依存度加大,促使印度日益重视从地缘政治视角关注未来自身的能源安全。印度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也注定要使它更强调本国的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应急能力,维护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主要能源通道的安全,以确保稳定的外部能源供应不致中断和不受威胁。(注:张力:“印度的‘能源外交’及其地缘政治考量”,《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3期。)对于印度这样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印度洋地区交通航线及地区稳定对其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促使印度在实现自身大国梦过程中将对印度洋的控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

在2003年的亚太安全研究中心会议上,对于2002年印度海军力量东进南中国海一事,一名印度官员解释说:“我们的演习让中国感到受到威胁是件好事……我们正是要发出这样的信号并让中国接收到这一信息。”甚至有印度官员称:“由于印度洋地区存在美国的潜在威胁,印度有必要发展军事力量和核计划。”(注:“India and the Emerging Geopolitics of the Indian Ocean Region”,http:/www.apcss.org.)这些言论都表明印度不仅将印度洋视为自家后院,认为印度理所应当在印度洋地区扮演领导者角色并发挥支配作用,而且要力图排挤他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形成自己主导印度洋的局面。

三、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

美国海军战略学家马汉早在20世纪初就预言:“在21世纪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七个大洋的关键。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注:孙士海(主编):《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4页。)

在印度洋上,印度与美国关系相当微妙,既不是敌手,也不是盟友;既有互相利用之处,又有重大的利益冲突。冷战后,美国决心重新勾画亚洲的力量格局,为了保证在亚洲的战略优势,降低战略成本,美国采取“拉印抑华”的谋略。布什政府更将印度视为“不断壮大的地区经济和军事实体”,是“可以与中国抗衡的战略力量”,强调全方位推进美印防务合作,有意将印度扶植成为亚太安全战略的新支点。而印度一直怀有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的政治抱负,认为迎合美国是借用力量实现自身“大国梦”的捷径。“9.11”事件以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之后,印度在南亚地缘格局中的作用更加凸现。印度利用这一“天赐良机”,积极调整、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尤其是加强美印军事关系,以挟美自重,增大自己谋求南亚盟主乃至世界大国地位的筹码。因此,美国全球战略与印度大国化战略的利益相互重合,二者在合作中又都尽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与地区大国印度都企图控制印度洋,两者有着利益冲突,但又在有着共同利益的领域中试图相互合作。

(一)印美的合作

美印安全利益的基石主要是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国际恐怖主义、伊斯兰极端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印度洋海上运输线,因为印度和美国大部分原油与一些战备物资都需从海上运输。美印为了维护其安全利益和保持印度洋的稳定,不得不加强在这一地区的海军存在。因此,美印双方都有在印度洋地区进行合作的需求。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称,“印度拥有帮助维护广袤的印度洋及周边地区安全的能力”,“是美国对外政策越来越聚焦的国家”。(注:英国《情报文摘》,2001年5月4日。)

印美的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双方举行联合演习,互相示好:自1992年美印海军在阿拉伯海海域进行首次联合演习后,两国海军又在1995、1996年进行过两次联合军事演习。1998年因印度进行核试验,美国冻结了两国的海军合作,但未过太久又恢复了合作。2001年两国海军的合作得到恢复和发展,12月两国组织海上联合搜索与救援演习。同时,两国防务学院之间互访也有所加强。2001年2月15至19日,印度在港口城市孟买举办国际舰队检阅活动,印度及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南非等19个国家的120余艘军舰参加了检阅。在各国军舰上,美国一反惯例,是唯一在参展舰艇上并列挂着美国和印度国旗的国家。检阅活动中,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说,现在世人已认识到印度海军必须在远至日本的航线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02年9月,印度海军与美国海军在阿拉伯海恢复举行了代号为“马拉巴尔”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印度海军表示,两国恢复这种军事演习预示着美印海军正在加强双边合作,这将帮助加强双边关系,提高相互理解。这也表明,美印军事合作关系开始全面恢复。2003年和2004年,美印两国海军连续两年共同进行“马拉巴尔”海上大型军演。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表示,演习进一步密切印美海军的合作关系。2004年印度先后与美国空军及伊朗、新加坡、法国的海军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一系列军演正是印度显示其军事实力、展示其大国形象的绝好机会。同时,印度希望通过联合军演与美、法等北约大国改善关系,借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获得更大的战略主动,成为世界军事大国。

双方共同打造印度洋反恐民主联盟,合力保护印度洋海上运输线:“9.11”后,美国决定对本·拉登和阿富汗的塔利班势力实施军事打击,美海、陆、空力量开始向印度洋及周边境域集结。从印度来看,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将摧毁巴基斯坦与印度抗衡的后方战略依托,这符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因此印度给予美国军事打击行动以积极配合,并开始打造印度主导的印度洋“反恐民主联盟”。作为美印合作关系最好的见证,印度授权美军在反恐战争中使用其加油基地和空军基地,并准许美战机飞越领空。2003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印总理安全顾问B·米什拉阐述了“反恐民主联盟”的设想,即以美、印、以为轴心,同时包括日、澳、韩等国家。实际上,印度的“反恐民主联盟”与美国推行的“亚洲北约”的概念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印正是借助于一流的联合军演,上联系美、法等北约大国,下联系印度洋中小国家,加强双边多边合作,推进其“反恐民主联盟”。迫于反恐战争的需要,美国海军与印度海军的积极合作,应该说再次燃起了印度逐步或部分实现控制印度洋的梦想。

美国国防部2000年12月发表的《21世纪美国的战略》报告称:“能否保卫美国领土、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经济繁荣将取决于自由贸易和能否得到战略资源以及国际水上通道”。美国认为与印度开展海上合作,能保证海上石油运输线的畅通和美国舰船在印度洋上的航行安全,为美海军提供新的训练场地,这符合美国的利益。而对于印度来说,它的石油储量有限,是个贫油国家,每年大约要进口2000万吨石油,约占其石油消耗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最严重时,甚至年外汇收入的70%要用于进口石油。有限的国内石油生产也严重依赖海洋石油开采。印度的海上油田产量约占其石油总产量的一半。印度每年的石油消耗大约有三分之二要依赖海洋。因此印度洋海上航线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美印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这也成为双方在印度洋寻求合作的基石。在2002年1月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访美期间,两国军方就在商讨印度海军为美国商船护航的可能。过后两个月,印度海军的海岸巡逻队就成功地护送了一艘运载“高价物资”的美国商船通过马六甲海峡到达新加坡。这是在“9·11”后,印度海军和美国海军在马六甲海域合作,向成为地区海洋大国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后印美两国海军高层开始讨论海上合作计划,包括两国海军将展开联合巡逻以及分享情报和有关信息等,以此来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畅通。印度不仅同意为美国舰艇提供护航、训练基地和后勤补给支持等,还接受美国提出的共同在马六甲海峡进行联合巡逻的建议,表明了印度已确认美国与印度在印度洋上的共同利益。根据美印双方达成的协议,作为联合反恐和打击海盗行动的一部分,美、印海军轮流派军舰担负马六甲海峡巡逻执勤,包括为航经海峡的重点商船提供护航,并规定各方巡逻时间为半年,定期轮换。

(二)印美的矛盾

印度作为地区大国,且有充当世界大国的雄心,与美国有着不同的战略利益,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着矛盾与分歧。

在谁控制印度洋的问题上,美印间的矛盾是明显的。美国的原则是不允许任何国家单独控制某个大洋从而成为美国的对手。在南亚次大陆,美国同样要采取维持地区平衡、牵制地区大国的战略,决不允许某一大国单独控制印度洋。印度海军要控制的4个海峡全部属于美国海军作战时必须控制住的16个海上战略通道。为此,美国利用巴其斯坦和孟加拉国牵制印度,还利用第5舰队频繁的军事行动和军事演习,给印度以威胁,制约印度过于急迫的扩张。印度最近明确表示,它不会仅仅局限于在南亚地区发挥作用,而是要在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的广大区域内扮演重要角色。尽管印度也主张就海上航道问题与美国进行积极对话,但印度对印度洋是“内湖”或“印度的印度洋”的看法根深蒂固,并努力推行“印度洋控制战略”。这将很难避免与美国在印度洋发生磨擦。

2002年2月6日,美国《世界网每日新闻》转载美国战略预测公司《印度扩展核能力》文章评论道:“印度的(与俄)采购单清楚地反映了三个问题。第一,印度在集中发展海上能力。第二,它的战略计划范围已经扩大,并非专门针对巴基斯坦的威胁。第三,印度真正想成为一个核大国”,“它突出反映了新德里决心发展能够威慑南亚任何挑战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并使印度取得该地区霸权地位。这是印度防备决策的主要目标”。(注:美国《世界网每日新闻》“印度扩展核能力”,2002年2月6日。)印度发展具有核打击威力的海军,这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及其盟国在印度洋上的地缘战略利益发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印度已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了以印度本土为依托的东自安达曼与尼科巴群岛、西到拉克沙群岛的海上防务体系,但这个体系也遭到美国北从阿富汗和沙特阿拉伯、南到迪亚戈加西亚岛的海陆打击力量的纵向切割。尤其是美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力量经过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牵动,日益向印度大陆逼近收紧。印度在印度洋上面临最直接的威胁就是美国的迪亚戈加西亚岛军事基地。

美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是一个潜在的障碍,美前总统克林顿曾经把南亚说成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这是因为印巴因克什米尔而引起的核竞赛。印巴两国长期以来因克什米尔问题而起争端。美方强调,为了使两国海军合作结出硕果,印必须向美作出核竞赛不会导致核战争的许诺。另一方面,印对美支持巴基斯坦发展海上力量、卖给巴方先进的P—3C型海上侦察机和“鱼叉”导弹以及“9.11”后美巴重新调整合作关系非常不满。(注:斯科特.A.科莫:“美印发展军事合作”,《海上力量》,2002第2期。)但在地理上,巴基斯坦是从海上进击中亚距离最近、最便捷的位置,因此美国要全力开展反恐战争、特别是要彻底赢得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巴基斯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必须对之倚重。此外,如果美国失去对巴基斯坦的影响,伊斯兰极端组织在通向统治巴基斯坦的道路上更加顺利,并可能出现更多的恐怖主义训练基地,这不符合美国将打击恐怖主义列为重中之重的全球利益。因此,对美国来说继续保持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印美对巴基斯坦的看法截然不同势必引起印度的强烈不满,从而加深双方的矛盾和分歧。

四、结论

印度的地缘优势决定了它必将寻求海洋为其国家拓展空间的突破点,其海洋战略的不断发展反映出其立足南亚、面向印度洋、争做世界大国的战略图谋。在印度具备了相当规模的综合国力后,其对印度洋的安全需求持续增大,将确保海洋战略利益、特别是保证印度洋海上石油通道的安全成为保护其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头等大事。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地缘政治与经济能源方面在印度洋也有着重大利益,这决定了双方在印度洋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部分重合。因此,美印双方在一定范围内的合作将继续存在。但是,随着印度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及具有核打击力量海军建设的逐步实现,美印双方在印度洋地区的矛盾与磨擦将不可避免。印度在发展自身海上力量的过程中,在寻求与美国合作的同时,势必将在最大范围内不断扩展其海权利益,以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并逐步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

标签:;  ;  ;  ;  ;  ;  ;  ;  

印度的海洋战略与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