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年经济增长动因分析——准新经济时代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美国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新经济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准新经济的含义
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几乎整个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记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甚至出现低通胀伴随着低失业率。人们似乎感到了一个不同于过去的经济形态的出现。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的胜利”的文章,对这种现象作了最早的回应。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永无止境,或是经济周期已经消失,其主要成因应该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
另一种对新经济的定义将它等同于知识经济(刘宪法,2001)。按照这种定义,知识经济是一种工业社会之后出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阶段,人类社会将掀起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和遗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工业革命。
新经济的第三种定义如《2001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所说:“新经济是指由技术、商业实践和经济政策的相互良性互动,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绩效。其具体表现为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低失业率和适度通货膨胀。”这种理解在美国较为普遍。
本文的观点是,第一种定义所认为的促成新经济的主要成因应该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有失偏颇。首先,经济全球化的确促使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但却并没有在根本程度上导致美国科技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于美国来说,全球化只是极大地促使了美国商品市场份额的增大。其次,信息产业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深刻地改变经济。较之于电能、内燃机或生物技术革命所提供的全新产品和新材料的大量供应,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更大程度上仅仅表现在产品的再分配过程中,而非生产过程中。即便计算机本身具有超乎寻常的回报率,也不足以使整个国民经济的表现发生显著的变化。
第二种定义将新经济等同于知识经济也并不全面。根据OECD提供的数据,一个国家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标志包括:研发经费占GDP的比率不低于3%;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至少达到70-80%;高科技产业在GDP中的比率达到50%以上;高科技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超过80%;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市化水平呈现下降态势。用这些指标衡量,美国可以说已经率先迈入了知识经济社会的门槛。但是,知识性只是新经济的一个特点,并不是它的本质,甚至不是对新经济准确而全面的概括。就如同我们不能把新经济定义为全球化经济一样,虽然全球化的重要性在当前并不亚于知识经济。
第三种在总统报告中所下的定义完全根据美国的具体情况,做出分析与总结,它符合美国的国情,却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因此不适合作为一般定义。
笔者认为,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所经历的一切在量上有突破,即有其新颖之处,如利用互联网,消费者选择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展;家庭办公室越来越多的出现;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显示“商场如战场”般的白热化,而是更强调“商业生态”的概念;等等。但是美国经济却并没有在质上达到完全真正的新经济,本文将它称为“准新经济时代”。
表1可以作为判断新旧经济的一个标准。由于新经济是相对于旧经济或传统经济而言的,所以它必须在本质内容、运行机理及表现形式上与传统经济具有明显区别。本文开头所引用的关于新经济的定义虽然指出了当前及未来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某些重大区别,但这种区别主要是基于技术层面上的,这种认识容易使人们把新经济误以为仅仅是一次新技术革命。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人们也没有必要用新经济来取代技术革命,只需要指出本次技术革命与历次技术革命在内容上的区别就足够了(卢新波,2001)。事实上,历史上历次技术革命无一不在资源配置的手段、途径及效率上产生了重大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如果这种影响还不足以构成对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挑战,那么也就不足以构成新经济。而“准新经济”则表示虽然美国并未完全超越工业经济模式,但其正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处于以连续不断地投入知识为主的经济形态。也正因如此,对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所经历的长期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并存现象,既需要从传统经济学理论出发,又不能草率得出传统经济学理论过时的结论。
二、美国经济持续强劲缘由的实证分析
尽管美国和世界各国对是否出现新经济及其原因仍有不同看法,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毕竟保持了长达十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因此,繁荣背后深层次的主客观原因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美国经济在1989-1992这四年间,出现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罕见的“复合萧条”,即实体经济萧条、金融萧条和不动产萧条三者紧密交织的经济深度不景气。克林顿当选总统后,为了实现选举承诺“建立一个强大的美国”,提出了以维持充分就业、保持长期经济增长、削减财政赤字和减少国际收支逆差为目标的经济政策,实行既要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又充分重视市场作用的折衷主义路线。从实效来看,根据日本学者水野隆德的研究,美国是在扎扎实实地扩大经济。
1、风险企业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美国是一个充满了旺盛的创业家精神。“人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的信心使风险企业不断地出现。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高科技、软件、多媒体、生物等很多领域里都诞生了新企业,并且很快地繁荣起来。据统计,美国新成立的企业,每年大约有80多万家。风险企业在美国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体制健全。它们有投资资本,有独创的技术,有专门的会计法律事务所提供研发、税务、劳务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有经营顾问、投资银行家的支援,这种专业集团的帮助调整了风险企业的体制,充分发挥了风险企业的机能与作用。
2、强美元政策是美国经济的保证
美国前任财政部长鲁宾在欧元创始时的记者见面会上说:“回想过去六年间‘强美元’抑制了通货膨胀,降低了利率,为美国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对“强美元”政策的强调,使美国在目前世界金融市场上压倒一切: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结算的83%。
表1:新旧经济特征对比
旧经济新经济
经济面的特征
市场
稳定的能动的
竞争的范围 国家 全球
组织形式
等级森严、官僚主义的 网络化的
潜在的地域流动性
低 高
地区间竞争 低 高
生产组织
批量规模生产
弹性生产
增长的关键驱动器
资本和劳动力
创新和知识
主要技术驱动器 机械化 数字化
竞争优势的来源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创新、质量、应时上市、成本
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性 低度—中度要求高度要求
与其他企业的关系
各行其道 联盟与合作
政策目标
完全就业 更高的实际
技能岗位
专门技能 综合技能与专业培训
教育要求
一种技能或学历终身学习
工人与管理的关系
逆反的合作的
就业的性质 稳定的充满机会和风险的
政企关系
强制要求 鼓励增长机会
管理
命令与控制利用市场机制,强调灵活性
资料来源:[美]罗伯特·D·阿特金森:《美国新经济—联邦与州》人民出版社2000。
美元的这种特权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使美国获得数额巨大的铸币税,从而白白占有了境外持币者的资源;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却不必对等地偿还它们;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把部分损失甚至危机转移到世界各地。这也是美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巨额经常帐户赤字而安然无恙的重要原因。
3、制造业的复苏
1999年5月3日,道—琼斯指数突破11000点大关。对此,《纽约时报》(5月4日)这样评论:“老牌子”的股票,扮演了急剧上涨的角色。这里,“老牌子”的股票,是指有历史传统的股票,包括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福特汽车、通用汽车、明尼苏达采矿制造业、美国铝业、国际纸业等。
制造业复苏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美国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了严格的改革,彻底降低成本,果断地进行机构重组,从而提高了美国企业的收益率。同时,美国企业以电脑为龙头,制造便宜的产品,以与亚洲抗衡,结果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此外,通过从海外雇佣劳动力,改组企业,在精简人员的同时培训职工,使劳动者的计时工资得到提高。
4、培养尖端战略产业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华盛顿方圆3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华盛顿综合网络”(Washington Netplex)高科技产业基地。在这里,有美国国防部、能源部、美国航空宇宙局、原子能委员会、科学技术政策局、专利商标局,还有数不清的全美科学财团、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机关以及各种产业界团体。可以说,华盛顿形成了世界上高科技、信息战略、产业战略、强化战略和专利战略的中心,为美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技术上的服务。
此外,还有所谓的NII构想,它将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和今后创建的信息网络融合在一起,开发成全美国范围内规模巨大的信息基地,利用双向通信为多种传媒、教育、医疗、电子出版、电影等提供服务。从参加筹划的企业名单来看,包括苹果计算机、AT&T、贝尔、花旗银行、IBM、英特尔、MCI通信、摩托罗拉、施乐等国际著名大企业。所以,NII构想实际上是利用全国力量,进行国家战略总动员。
5、优秀人才支撑社会改革
大学和科研单位在美国是培养新的高科技人才和创业家的基地。它们致力于产业开发和对民间企业的支援;国家也积极鼓励产学结合;教授和科研人员陆续把取得的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立新兴的风险企业。因此,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是风险企业的“孵化器”。
三、结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曾说,除了生产率统计之外,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计算机的作用。生产率悖论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经济还没有完全进入新的数字经挤。确切地说,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提高了生产率,但这种影响一直集中在有限数量的企业和产业内。美国在由准新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其繁荣靠的是扎扎实实的扩大经济基础,强劲的秘诀是缓和限制,扶持新工业,进行金融改革,采用信息科学技术强化竞争力,以及优秀人才的支撑。
当然繁荣的背后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高科技产业有时变成金钱机器甚至从事投机犯罪活动的灵巧工具等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不足。“9.11”恐怖袭击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伊拉克战后局势扑朔迷离,倘若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再受到意外冲击,民众的信心将更难得到恢复。
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来说,通过研究美国模式,将其中支撑其增长的一些合理措施为我所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