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解中职英语教学大纲,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
随着科技发展及国际间合作的日益密切,社会对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日益增长,而职高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的听不懂、不会说、读不顺、写不来等问题,既说不出单词,更组不成句子。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我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阐述一下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一、降低难度,关注差生,明确范围,化整为零
一堂课的教学意图是否能顺利得以实现,与班里有多少“差生”密切相关,一个两个不碍大局,而十几个的话,课就无法顺利进行,但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十几个差生的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为了以后的教学能正常进行,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兴趣,把难度降低。因此,要对差生给予特别“关照”,多提问,多鼓励,多监督。特别是提问时要讲究技巧,开始时只提问他们那些基本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并且应注意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一种并不比别人差的“成就感”,消除他们在初中时就形成的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心理。让差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有被重视的感觉,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他们会努力试着去学英语
二、掌握词汇,定量记忆,定时听写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上要求中职学生基本掌握约1700个单词,力争掌握190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包括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单词也较职业性和专业性,枯燥难记。我把这些单词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计算机有关;第二类与日常生活有关,还有两个单词归入短语中记忆。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部分单词和短语只需认识,不需要完全掌握。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要全部掌握。第一次听写第一类词,第二次听写第二类词,第三次听写全部内容并进行适当扩展。这样,教师给出明确范围,听写任务由易到难,学生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个单元的词汇及用法。大大降低了一个单元的听写任务,提高了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扭转“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在教学中要少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际意义的,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可以把每单元的听说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来讲问路、方位介词等。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具体任务,留出时间让他们讨论得出结论,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查杂志,上网。新教材每单元四课,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绝不能因为考试不考或考的不突出而放弃或忽视某项能力的培养,如目前高职考试不考听力和口语,但绝不是说这两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就应弱化,相反,而应加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加强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彻底扭转“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
四、指导背诵方法,让学生轻松地记单词
现在很多英语薄弱的学生最苦恼的事情就是记不住单词。单词不会读只会认,中英文对照不起来,背过就忘不愿反复记忆,都是常见问题。记忆单词看起来是件非常枯燥的事情,但只要教师在学生的背诵过程中给予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会事半功倍。如:根据发音规则记忆单词;词根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情境记忆法等。
还应坚持要求学生对英语的有效背诵,无论课堂内外都强化学生对于单词词组和语段的记忆,不仅强调单词意思的记忆,更要求学生在应用中记忆,学以致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背诵,学生在早读时的声音变大了,从原来的不会读不愿读,到现在的大声朗读和背诵,都是要求学生有效背诵的结果。在课堂中发言的学生数量增加了,即使是不要求学生站起来发言,对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回答的声音明显增加,学生的回答也很正确。并且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两人对话表演时,可以脱离课文主动参与表演的学生更多了,对话表演的用词也更准确了。再者,学生再也不会应付作文敷衍了事了,每次作文中,词组短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用词更准确,句子也更通顺。足以见得,有效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真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
总而言之,只有强化中职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毕业后就业能适应社会英语应用需求。
论文作者:赵上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英语论文; 学生论文; 单词论文; 中职论文; 记忆论文; 能力论文; 腾冲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