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项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论文_李安

单、双项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论文_李安

宁波市康宁医院 浙江宁波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障碍,该病已经发展成中国第二大负担疾病。根据其发病的特征可分为单项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本文通过比较近些年关于单项和双相抑郁症患者特征的相关文献,来为单、双相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单项抑郁症;双相抑郁症;临床特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90-01

临床将抑郁症归于躁狂抑郁范畴内。据统计[1],15%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而亡,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根据抑郁症发病特征可将其分为单项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两种抑郁症都有各自的特征,研究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共性,考察单项抑郁患者能否在后期转变为双相抑郁症,都是临床工作者需要研究了解的,这些课题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1 单项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

单项抑郁症患者通常是周期性发病,且无躁狂发作,一般患者一天就能缓解,也有患者需要数天或者数月才能缓解[2]。患者在患病期间临床表现为社交能力减弱,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无精神,对一些平时的兴趣爱好失去兴趣,常常会感到无助和失望。不过患者在发病期间非常清醒,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思想不正常,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情持续性低落。发作期过后,患者适当调节能恢复正常。

2 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

双相抑郁症又称为躁狂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心情会大起大落,时而非常兴奋高兴,时而十分低落自卑。一般患者持续低落抑郁的时间较长。该病临床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意志活动增强等,躯体检查常会发现心率增快,瞳孔轻微变大等。双相抑郁症在成年早期(35岁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部分儿童和青少年亦会患上此病,病情往往较成年人更严重,不易治疗[3]。

3 单、双项抑郁症的相关文献

林梅容[4]利用自制抑郁症调查表对两种抑郁症患者病情诱因、治愈率、复发率、临床症状等进行调查,发现单项抑郁组半年内有诱因的比例高于双相抑郁组,复发率低于双相抑郁组,自杀率高于双相抑郁组,两组患者在抑郁程度和睡眠障碍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

李鹤展[5]通过测定单、双相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发现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含量与正常体检者有显著差异;双相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于单项抑郁症患者。

王小泉[6]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进行分析,发现双相抑郁症患者患病年龄小于单项抑郁症患者;诱因少于单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的血清FT4水平与正常体检者比较,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李则挚等[7]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认知障碍表对两种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双相评分显著高于单项。这提示两种抑郁症在特征上存在差异,临床上需谨慎对待。

4 临床护理措施

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证实[8],加强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自杀率,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其中,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社会背景、生活事件等基本信息,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②借助心理想象法或者启发式想象法引导患者识别错误认知,对患者存在的不合理的观念进行初步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应对方案,帮助患者纾解不良情绪。③利用重建认知法、灾变祛除法等帮助患者重塑理性观念,缓解患者抑郁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④通过集体授课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逐步提升患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爱心,培养患者应付情绪的能力。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反复向家属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意义,叮嘱家属关心、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⑤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行为给予矫正训练,严格遵照从轻到重的原则,为患者安排相应的等级任务,患者每完成一项任务,立刻给予一定的奖励,让患者在做任务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5 总结

目前,对单、双相抑郁症是否为两种异质疾病仍然存在较大争议[9]。有学者指出,双相抑郁症患者的在家族遗传学上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学特点[10]。许多医院治疗双项抑郁患者按照单项抑郁的方法实施,严重影响了患者后期康复。单、双相抑郁症在临床上都有其显著的特征,研究它们特征的差异性,能有效的防止误诊,进而才能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朱玥,马燕桃,石川,等.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6(6):325-329.

[2]毛睿智,蒋正言.鉴别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磁共振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10):630-633.

[3]李赓,曹艳玲,雍生满,等.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6):713-715.

[4]林梅容,黄建新,黄周忠.单、双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对照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20(2):107-108.

[5]李鹤展,贾福军,李恒芬,等.单、双相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1):24.

[6]王小泉,王祖森.单双相抑郁症临床特征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J].精神医学杂志,2015,28(3):182-185.

[7]李则挚.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31(11):513-517.

[8]王佩蓉,杨春玉,连中.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和发病特点的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13-515.

[9]Benazzi F.Is There a continuity between bipolar and depressivedisorders[J]. Psychother Psychosom,2007,76(2) : 70-76.

[10]Smoller JW,Finn CT. Family,twin,and adoption studies of bipolardisorder[J]. Am J Med Genet C Semin Med Genet,2003,123(1) : 48-58.

论文作者:李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  ;  ;  ;  ;  ;  ;  ;  

单、双项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护理论文_李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