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现代城市中休闲公园景观设计手法论文_鞠靺

论述现代城市中休闲公园景观设计手法论文_鞠靺

广东中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城市公园是为满足现代人对自然的向往而在城市中开辟出的公共开放性交往空间,满足人们游赏的需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现代城市中休闲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

1、景观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1.1同步规划原则

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2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1.3生态优先原则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1.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1.5植物造景原则

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1.6整体协调原则

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2、城市公园的景观布局

2.1景观序列

将园内的自然和人造景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层次分明的序列空间,称为景观序列。通常的景观序列由起景,经过一定的起承转合发展到达高潮,最后收尾,往往在其中增加多次转折,达到丰富空间的效果。实际应用中,较小规模的公园规划通常将高潮和结景融合在一起,在高潮处便戛然而止,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2.2景观分区

城市公园设计需要根据规划设计意图,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景区,将同样的需求限定在一定的景观地段内,使景观与功能需求相结合,最有效合理的规划公园景观。景观分区方式主要有景观特色分区、功能分区、动静分区、主次分区、旷奥分区等。再通过功能不同将其分为: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观赏游览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公园管理区等。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3.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根据公园的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优势,再与本地艺术优势相结合,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创造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区域空间。在对公园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在地形、建筑、植物的入口或转角处设计小空间,起到隔景的作用,在通过曲折的游步道逐渐将空间扩大,最终到达开阔空间。这样的空间能够让人有种瞬间开朗的感觉,这就是景观能够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积极的。相反,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减少闭塞空间的产生,因为闭塞的空间会使人身在其中倍感不适,会有想马上离开这个空间的感觉。我们设计空间目的就是使这些空间开朗化。

3.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3.3纪念性景观设计

对于纪念性的景观,因为其具有所在地方的典型特性,也是其所在场所的精神体现,因此在对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把纪念性景观当做重点来考虑。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人们会对其有种长期依赖和习惯的心理,我们应该尊重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建设公园景观的时候,对此类环境或基础设施要做保留或者做旧处理。

3.4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一个优秀的景观不仅仅只是被观赏,也需要有更多的被人接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性,与景观形成互动,使人在其中调节心情,舒缓身心,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公园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具有开放性,在对公园的边界的处理方面,可以将围墙之类的建筑取消,这样的话,可以让公园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同时可以和其它空间直接接触,延伸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在公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创造了很大的机会。

4、中国传统造景手法在公园景观中的体现

4.1主景升高

为了使城市公园的主体的造型、轮廓鲜明突出,常把主景在高程上加以突出。

4.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

在古典园林中,为了突出主景,选择将主景放在视线的焦点处,或放在风景透视线的焦点。

4.3重心的处理

在园林构图中,常把主景放在构图的重心上,就像古典园林中的假山,就是把主峰放在偏于某一侧的位置上。

4.4抑景

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主张先藏后露的造园方法,将景观屏障起来,通过曲折的园路,使之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园内风景的感染力。

结束语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其次,最小化公园的开发强度,建立保护区域并进行基于现有地形和景观特点的改善设计,设计公园功能活动区和基础设施时以增进可持续性和环保作为设计策略之一。总之,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利用公园可以创造整体丰富的娱乐休闲脉络,倡导市民关注健康和均衡的生活方式,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胡牮.华鑫娜.颜玉娟.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析[J].农业科学与技术,2017.

[2]刘利凤.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分析[J].花卉,2017.

[3]王璐.浅析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8.

论文作者:鞠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论述现代城市中休闲公园景观设计手法论文_鞠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