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克再叩中东之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之门论文,拉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0月19日至25日,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和埃及,这是今年4月以来希拉克第三次造访中东。 希拉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三叩中东大门表明,法国决心在这一地区“找回大国地位,发挥应有作用”。
希拉克这次中东之行,是在整个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困境的严峻时刻进行的。以方重开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附近地下通道,导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暴力冲突;美国在华盛顿举行的四方首脑会议失败;美国派罗斯参加巴以执行希伯伦以军重新部署协议的调停成效甚微。在此情况下,阿拉伯国家对和平前途普遍感到担忧,希拉克觉得,目前正是利用美国大选前的“空当儿”到中东进行“政治投资”,以打破美国垄断局面、凸现“法国存在”的良机。同时,此次访问还可看作是法国对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不久前访问非洲、插手非洲事务的反击。
希拉克这次访问期间,每到一地都要举行记者招待会,并先后在以色列海法技术学院、拉马拉巴勒斯坦委员会和约旦议会发表了三次演说,宣传法国的“中东新政策”。他提出了法国和欧洲联盟对恢复阿以和谈的三点设想,一是坚持以“土地换和平”原则,必须执行巴以已经签署的协议;二是叙以谈判应在原有基础上恢复,法国和欧盟准备为叙以、黎以会谈成功提供担保,包括保证不通过黎巴嫩南部发动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袭击,以换取以色列遵守黎以停火协议和五方监督委员会的决定;三是一旦法国和欧盟的建议被采纳,法国和欧盟承诺向各方提供不少于各方从美国获取的经援数额,并要求各方同欧盟合作;欧盟将任命中东特使,就像美国中东事务协调员一样,直接参与阿以和谈,帮助消除分歧。
在论述法国对和平进程的立场时,希拉克强调,中东各民族有自决的合法权利,同时也拥有安全的权利;没有和平,就没有安全;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以色列安全的真正保障;以色列应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将戈兰高地归还叙利亚,从黎巴嫩南部撤出军队;耶路撒冷应成为一座开放的“和平之城”,它的最终地位应通过谈判确定。
另外,在约旦议会发表演说时,希拉克还对伊拉克的“人道主义状况”表示极大关注,呼吁国际社会尽快执行“石油换食品”的联合国决议,批评美国对减轻封锁伊拉克附加新的条件等。希拉克还阐释了宗教与世俗社会、文化的关系,并向伊斯兰世界发出信号:法国谴责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反对在西方和伊斯兰之间人为地划设“边界”,并且认为“伊斯兰与极端主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与西方某些大国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希拉克强调,法国和欧盟在中东有自己的利益,要求与美国平等扮演“监护者”角色,共同推动和平进程,法国和欧盟再也不愿只囿于出钱出物,仅履行中东“社会保险公司”的职责,它们必须致力在中东发挥与其经济贡献相称的有效作用,理由是:一、欧盟和中东多国都属环地中海国家。二、欧盟国家和中东诸国有着稳固的传统关系。三、欧盟国家对中东地区经济援助最多,在巴自治区和以色列都承担了发展项目;欧盟与以色列的贸易额占以外贸总额的55%,而美国的这个比例仅为17%;拟议中的建设“新中东计划”需投资380亿美元, 欧盟将占很大份额。四、由于地理上毗邻、经济利益交织和历史文化上的密切联系,中东局势对欧盟影响最大。五、马德里和会的召开与奥斯陆协议的达成都发生在欧盟成员国内。六、美国和以色列是“战略盟友”,两国有着特殊关系,由美国独家调解以阿冲突,使人很难相信它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而法国和欧盟的介入则注入“平衡因素”,有利于增进各方相互信任。另外,法国和欧盟的外交政策也不像美国的外交政策那样,易受犹太人院外集团左右。
希拉克迈向中东的外交主动步骤,受到阿拉伯世界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但却遭到以色列的抵制和美国的反对。因此,希拉克总统推行其中东政策自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本报开罗10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