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探讨论文_于利华

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探讨论文_于利华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吐哈录井工程公司 新疆鄯善县 838200

摘要:沉积盆地形成时所处的板块构造位置,决定了油气源岩沉积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超级大陆(板块构造)的旋回性演化旋回,沿着张裂大陆的近陆和大陆边缘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含油气盆地分布带。

关键词:石油地质 区域特征 类型

前言

不同的地质构成需指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石油勘探方案,这对石油地质类型的勘察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油气田划分功能,可以分为生油层、储集层以及碎屑储集层,每一种结构对石油石油储藏和形成都有不同影响。

1石油地质类型

一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是多周期性的,因而形成的沉积也具有多旋回性。多旋回的沉积可以形成不同时期的一系列生、储、盖组合。所以,要研究清楚一个地区的含油气情况,首先就要从研究区域构造条件对生、储、盖组合的分布、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入手,研究地壳运动的周期性、沉积的旋回性以及基底结构对它们的影响。最后在纵向上确定生、储、盖层的层位及其相互关系在横向上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明确有利的生油区和含油区。

1.1生油层

在石油开发中,将能够生成并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石油和天气的岩石统称为生油气岩,或者烃源岩、生油岩。由烃源岩结构组成的底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油层。从岩性的分类上看,能够作为生油层的岩性主要有两个类型,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泥质岩主要包括的是暗色的富含有机质的泥岩、页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中的生油层岩主要是灰色、深灰色的沥青灰岩、隐晶质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豹斑岩为主。从沉积环境或者岩相看,一般在有利于生物大量繁殖、保存,且有利于生油岩发育的环境是最有利于产生石油的。

1.2储集层

岩层要作为储集层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具备可以容纳流体物质的空间,即孔隙;第二,具备渗透和过滤流体的能力,即孔隙间的联通性,以保证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所以石油地质上定义储集层为:能够容纳和渗滤流体的岩层即称之为储集层。分布集中且广泛的储集层主要有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此外还有火山岩、变质岩、泥岩等。

1.2.1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储集层类型,实际上已发现的石油储量中,约有半数以上的石油和3/4的天然气储存在碎屑岩中。我国发现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油气储集层大多数都是碎屑岩。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构成是砾岩、砂岩。

1.2.2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构成是:石灰岩、白云岩、生物碎屑灰岩等,是除了碎屑岩外的重要储集层。碳酸盐储集层通常可以分为孔隙、溶洞、裂缝3种。孔隙是指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结构的颗粒间的空隙,形状细小,近于等轴状,与碎屑岩中的孔隙相似。溶洞就是在溶解作用下扩大了的孔隙,二者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所以常常可以把溶洞和孔隙统称为孔洞。这些孔洞对油气来说起到了储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流体的通道。裂缝就是伸长的储集孔隙,其作用就是流体通道,也可以储集一定量的油气。

1.3盖层

盖层,顾名思义就是封隔储集层防止油气上溢的岩层。盖层的作用与储集层的作用相反,起作用及时阻碍油气溢散。从某种方面说,储集层周围的盖层的好坏也可以影响储集层的聚集效率和保持时间,盖层的发育层位和分布范围可以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位置和区域。因此,石油地质中对盖层的勘察也是石油勘探的重要依据。一般的盖层岩石类型有:泥页岩、盐岩、膏岩、致密灰岩等。其主要的结构特征就是孔隙度极低,对于流体的渗透有明显的抑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石油地质的区域划分

2.1边缘陆架

边缘陆架属于稳定克拉通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曾经多次被浅海淹没或出露水面。有些陆架区,其沉积历史从寒武纪以来一直连续发展;而在有些地区,则是未变形的地层沉积在褶皱剥蚀的山根之上。无论哪种情况,边缘陆架区都是地盾式的大陆地壳。

2.2活动区

活动区指相应的古大洋闭合形成的褶皱造山带、前渊盆地、残余洋盆以及包裹在造山带内的中间地块。在地质历史上,相关古大洋闭合以前各构造单元可能存在复杂的演化史。

(1)中间地块。中间地块在活动带内的相对稳定的大陆地块。它与边缘陆架类似,在构造带演化过程中表现为克拉通地壳性质[2]。可以经历过多次海侵或出露剥蚀,可以有长期的沉积历史或多套沉积地层。多数情况下保存有造山期前的未变形的或弱变形的沉积地层。

(2)前渊(前陆)盆地。前渊(前陆)盆地指在古大洋闭合过程中,由于下插板块俯冲形成的俯冲前渊或前陆盆地。

3石油地质的区域特征

3.1盆地类型

沉积盆地类型比较简单,主要为古陆地台内坳陷或边缘坳陷。在板块演化过程中,劳亚古陆域含油气盆地发育经历了里菲纪、始寒武纪一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一新生代四个阶段。在古老的东西伯利亚地台上,首先沉积了里菲期第一套沉积盖层。始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主要发育了克拉通内坳陷和被动陆缘坳陷,沉积了陆表海台坪碳酸盐岩和陆缘碎屑岩。晚古生代为海陆交互相陆内坳陷沉积。中、新生代为内陆坳陷,沉积局限。在中一新生代,在受板块碰撞挤压影响的地台边缘,前中生代沉积盖层连同基底一起发生褶皱,形成压陷挠曲盆地,如维柳伊边缘坳陷(Mz—Kz)。位于东欧地台东南陆缘的里海盆地,在元古代结晶基底上沉积了始寒武纪一早二叠世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盐岩地层,上二叠统一新生界在内陆裂陷、坳陷内沉积了陆缘碎屑岩地层[3]。

3.2中生代地层

中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柴北缘地区,在柴西阿尔金山前也有零星分布。根据地面露头和钻井、古生物资料和地震反射特征,中生代地层在盆地内可分为湖西山组、小煤沟组、大煤沟组、采石岭组、红水沟组和犬牙沟组六套。

(1)湖西山组:以一套陆相湖泊沉积为主,岩性为黑色、深灰岩、灰色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晶灰岩和薄层灰质泥岩与煤层视厚度1727m(未见底)。

(2)煤沟:以一套陆相河流、沼泽沉积为主,岩性为灰黄、灰绿色砾岩、砂岩及灰、棕褐、灰黑色泥岩、油页岩、炭质页岩夹煤层。厚度约1400m左右。

(3)大煤沟组:也是以一套陆相河流、沼泽沉积为主,岩性为灰一灰黑色页岩、炭质页岩,黄灰、灰绿、灰白色砂岩、砾状砂岩及砾岩,夹棕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棕褐色油页岩与煤层。厚度900rn。上述三套地层是目前盆地柴北缘已证实的主要烃源岩,下侏罗统主要分布在冷湖一南八仙构造带以南。中侏罗统主要分布在冷湖一南八仙构造带以上,且互不迭置,都是北断南超。

(4)采石岭组(J3c):为一套陆相杂色碎屑岩系。岩性以紫红色、灰白色、灰绿色砂砾岩及紫红色泥岩为主。厚度107m-682m。

结语

石油的产生是因为时间的推移和累积形成的,但是随着资源消耗,很多资源已经缺乏,石油地质的勘探的研究对于我国石油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石油属于经济命脉的能源,我国本身又是石油的消费大国,石油地质的类型以及区域的特点分析我国对石油的勘探效率有着不可缺少的指导意义,能够提高石油的产量,为保障我国的石油能源合理的开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军.浅析石油地质类型及区域特征[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2):246.

[2]邢超.石油地质类型和区域特征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3):136.

论文作者:于利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  ;  ;  ;  ;  ;  ;  ;  

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探讨论文_于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