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保有量迅速增加,繁重的交通荷载给道路桥梁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交通量不断增加的新形势,我们的道路桥梁设计建造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现代化的道桥设计建造技术有力的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道路桥梁过渡段作为道桥施工的薄弱环节经常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过渡段开裂、不均匀沉降等病害,影响行车舒适性的同时更影响着车辆的通行安全。本文主要就针对道路桥梁施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介绍
近年来,我国汽车的持有量越来越多,道路桥梁的承载量不断增加,增加了道路桥梁的磨损。而由于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承载力相对较弱,更有可能出现差异沉降现象。此外,我国的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在投入使用后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目前我国道路桥梁施工将会举办大量的现场调研会议和研讨会,使道路桥梁的施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和细致化。随着道路桥梁作用的不断增强,路面过渡段的填充材料也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调整和改进。然而,仍然无法避免的是在道路桥梁投入使用后会出现许多情况,例如路面因交通流量大而受到破坏;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桥头跳车的情况。
2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路基路面出现断裂现象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道路桥梁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很多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结束后因为质量不过关导致了大面积的破损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没有选择收缩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人员只注重了路面的平整度,没有重视压实效果,导致某些路段地基的压实度不够,承载力不足,遭遇暴雨天气时,水分渗入地基中,会产生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路基路面的断裂现象,威胁人们日常出行安全。
2.2过渡段桥头出现渗水现象
在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过程中,渗水问题也是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施工结束后,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桥头可能会出现渗水现象。这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选择的粒料的级配不符合要求,导致细粒料流失,一旦细粒料流失过多,道路桥梁过渡段的结构层或路基路面的含水量就会增多,而过多的含水量会使桥头出现渗水现象,进而缩短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可能会遭遇恶劣天气,如雨雪天气,当路面的雨雪进入过渡段路基的伸缩缝中时,下渗的水分很容易进入建筑材料内部,使结构本身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结构层的含水量。
2.3不均匀沉降现象严重
桥梁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台背填土进行压实,而由于受回填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施工经验、施工作业面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台背填土的压实效果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另外,工程投入运营后,由于车辆荷载以及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会造成路基塑性变形的积累,从而导致路桥之间的差异沉降。
2.4桥头出现跳车情况
所谓跳车是指当道路与桥梁的衔接位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或裂纹等现象,车辆驶过时,会出现的跳跃现象。桥头跳车现象会使道路桥梁的荷载变大,损坏道路桥梁的路面。另外,还会使驾驶人员产生恐慌或眩晕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正常操作,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某K4+038.50分离式立交高速公路,上下桥方向填土高度均为6m。路桥过渡段调查结果为:上桥1方向有裂缝贯通,宽约1cm,错台约1cm,有轻度跳车感觉;下桥1方向有宽约1mm贯通裂缝,无跳车感觉,无错台;上桥2方向无跳车感觉,无裂缝,无错台;下桥2方向裂缝贯通,宽约3mm,无错台,无跳车感觉。
3.1软弱地基处理
软弱地基是造成建筑地基沉降的一种根本性因素。由于该地基稳定性较差、强度较低、含水量超标、孔隙率高,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谨慎处理该类型地基。在处理软弱地基之前,先需要测试施工区域的土层含水量和孔隙比在允许值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排水固结、深层搅拌喷射注浆、超载预压、粉喷桩等均是处理软弱地基的最佳方式。而针对软土层弧度较大的软弱地基,还需增加两项处理手段,一是减轻回填材料,二是增强地基土强度。如果不在允许值范围内,换土处理方式最佳;如果是填土高度低于4m的道路桥梁施工,开挖深度建议不超过0.6m;如果填土高度超出4m时,建议开挖深度达到1m。
3.2排水措施
众所周知,水对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影响巨大。在整个路基路面的施工和设计中,如果出现了降雨季节,需要做足排水措施,需要设置合理的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槽,确保不会出现道路桥梁沉降段的积水出现,以防对路基路面造成侵蚀从而影响桥梁的承载。由此没在施工过程中适当的对路基进行抬高,确保地下水不会对路基造成影响。
3.3加强路面路基的抗腐蚀性
首先,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聘请合格的勘察人员和地质专家,勘察人员和有关专家在选材时有必要进行讨论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用最合适的材料,绝不能有经验主义和冒进主义。一般来说,需要使用一些透水性的材料,以便在下雨的天气来临时,可以及时排雨水,避免雨水的累积所造成的腐蚀。在路面和软土层上,必须进行相应的防水操作,路面的防水工作主要是减少雨水进入路基,而在软土层上做好防水是为了防止雨水渗入软土层,造成上层土壤的不稳定。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仪器来摩擦路面,以达到粗糙的效果,粗糙路面能有效控制过渡段的渗透压。同时,还要清理道路上多余的沙、土等废弃物。施工完成后,必须仔细检查,如发现路面出现裂缝,必须及时修复,以确保路面路基的完整性。
3.4路桥搭板
一般有四种搭板设置的方法:a.搭板的范围内,路面厚度逐渐变化,如图2a)所示。但是存在实际施工困难的缺点。b.图1a)中搭板与面层a面平行。搭板顶面高度等于基层顶面标高或面层底标高。优点:施工简单,满足刚柔过渡。c.方法三如图1b)所示,施工简单,满足刚柔过渡。图中的b值一般大于8cm。d.预留反向坡度。搭板高度不高于桥台连接处的同时提高路面连接端高度,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沉降差值确定。
图1 搭板设置
3.5桥台台背排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发现因为连续强降暴雨而造成的路面积水过深,严重影响交通以及人们出行情况。如此,在建设路桥以前,必须实地考察所要建设路桥的地理位置以及遇到强降水后的排水情况是否良好。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出路桥过渡段的排水路径。当然,需要在保证路面的结构层以及路基的稳定前提下,利益最大化地设计出有利于排水的方案。若不处理好排水问题,在强降雨天气,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车辆行驶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结语
针对路桥过渡段在路基路面施工中的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制定一个合理的公路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施工进行时,路桥的过渡段结构设计需要具有足够的严密性,选择正确的结构方式,对施工中存在的沉降问题有一个适当的控制,对道路桥梁施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完善施工环境,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我国道路桥梁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崔锐.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190.
论文作者:张迎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桥梁论文; 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道路论文; 地基论文; 现象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