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评价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评价研究

肖惠[1]2008年在《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被推入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生产力发展的前沿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更加认识到自身的竞争优势不再是对资源的占有与配置,而是在于对知识、科学技术、高科技含量的无形资产以及智力资产的占有和开发,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否则,就无法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由于研究与开发(R&D)活动正是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故企业若要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深入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工艺,建立持续竞争力,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根据国家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益上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这就更要求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科学决策,提高投资效益。虽然目前在研发投入领域,相关研究已经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宏观的视角或者从理论上进行推演,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受体制转型和整体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披露不够充分。已有的许多实证研究由于选取的数据主观性强,统计口径不一,导致结论不一致,可信度比较低。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制度的规范,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出台,各高新技术企业陆续公布其研发投入年报数据,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数据披露现状有了很大改观,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能,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的角度出发,主要采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辅以必要的理论探讨和说明。本文共分为四部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绪论,是对全文的总括性的概述。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相关性进行研究,使用的理论工具为核心竞争力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使用的研究方法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并运用图表解释论文结构。最后的文献综述,阐述了国内外对于R&D、企业成长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内容和结论。第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是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本部分研究了R&D、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和特征,从而认识到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源泉是技术创新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更进一步,技术创新需要研发投入,但研发投入不仅仅是需要物的投入(都可以视为经费的投入),更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笔者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的深入分析,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R&D、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叁者的关系、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从理论上梳理了研发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变迁过程,通过图表清晰揭示了其必然性,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叁部分,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是全文重点。首先,根据前文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假设,剖析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衡量企业成长性的主要指标,结合所选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年报数据,分别从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人力资本四个主要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研究,选取这四个方面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研发投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从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两方面试探性地建立了研发强度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模型和技术人员比例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模型。同时,详细界定了调查对象,分析了调研的可能性途径,在剔除了可能对统计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的极端值后,最终选取2005年至2007年共计134个样本作为本文的混合研究样本(panel samples),并运用SPSS13.0和ECXEL2007软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进一步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了各评价指标对研究变量的影响大小、各个变量对所属维度的影响程度、变量间的关系和模型的拟合水平等。第四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是对全文的总结。针对实证的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高新技术企业为了避免较高的资金成本,会减少债务融资;研发投入能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进一步投入研发项目的建设;短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的有负面影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投入更加积极;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力投入有明显影响,但是对资金投入影响不大。结合实证结论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面临的问题建议如下: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技术创新;重视人力资源投入,尽快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全新的企业文化;完善企业研发信息披露措施。本文的主要特色和贡献表现在:第一,在研发投入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已经较多,但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推演,缺乏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一般企业研发投入的讨论入手,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特点提出相关假设,进而根据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公布的年报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揭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所存在的内在关系。第二,本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具有的特殊性,如前期投入大,收益滞后,投资回收期长,高风险等,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现金持有水平,在构建模型时创造性选取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来解释盈利能力指标。该指标不但可以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从现金流角度动态的对企业收益质量进行评价,更加的客观。从而克服了已有研究的仅以高新技术企业收益率ROA或净资产收益率ROE为盈利指标的片面问题。第叁,本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特殊需求,结合前沿的人力资本理论,创新引入了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作为解释变量,把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看作是推动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在充分了解创新就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非物质资本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高素质人才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作用。第四,在研究对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上,本文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研发密度这种物质投入的层面,同时考察了人的因素,把技术人员的比例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模型,从研发经费和人力投入两方面较完整的讨论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和成长能力的影响关系。本文尚需完善之处与改进方法:第一,由于在新准则实施之前,企业对研发信息披露都是自愿性的,并不完善,所以数据资料的收集受到限制。本文仅能以收集到披露了研究开发信息的2005年至2007年的134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混合样本,对此问题做初步的探讨,而将没有披露该项费用的公司排除在外,这存在着漏选有效样本的可能性。由于样本较小,个别样本的异常指标也有可能造成回归结果的偏差。未来,在研发投入披露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可以收集更多的样本进行分析。第二,数据收集时,由于时间跨度不长,只有叁年,无法充分考虑到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时滞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则可将时间跨度拉长,对研究样本做长期性的比较分析。第叁,本文只针对仅有A股的上市公司股票,没有考虑同时发行B股或者H股的样本,在一定意义上不能从整体说明中国股市的全貌。在以后的研究中将对此有一个深入的考察,以期全面反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与成长能力的影响。第四,本文在考虑研发投入和企业成长能力时,不可能识别出所有的影响因素,模型的解释能力有限。故此,在未来可能的情况下,可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建立更加完善的研发投入与企业成长能力影响的回归模型。

周荣征[2]2006年在《四川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高新技术企业被认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其整体水平决定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四川省已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果,一大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在推动四川经济发展,提高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四川高新技术龙头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对四川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寻求提升其竞争力的策略和途径。本文从企业竞争力基础理论入手,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构建了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分别运用基于因素分析的多层主成分分析法和对比差距法对代表企业进行了竞争力的评价和比较,一方面希望通过实证来说明两种方法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和比较找到具体的问题所在。除了对具体企业的实证分析以外,尽可能地搜集了各方面的信息,在对四川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各产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现状,发现了在龙头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策略和政策建议,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政策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庆惠[3]2005年在《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带动作用,但是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出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培育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企业管理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分析基础,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入手,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特定对象,系统地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就培育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1.提出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即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长期积累的知识为基础,融合创新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为一体,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力体系。 2.提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7大子系统构成,即企业文化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管理系统、企业产销系统、财务系统和应变系统,各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多元的复杂系统。对于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分析表明,七个子系统中处于优先地位的是企业文化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叁个子系统。同时揭示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演变规律,丰富了核心竞争力理论。 3.系统地剖析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文化、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核心竞争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机制,提出了培育和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4.构建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这是在对52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调研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工具,弥补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此方面的不足。 本文通过对汇源集团的全面实证分析和对叁株、德隆等反面典型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也验证了作者的基本观点:“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的、多元的复杂系统”。实践证明,七个子系统中的如何一个子系统失灵,就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失败。 针对当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从培育提升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陈仲伯[4]2003年在《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基础上的。那时,我们还可以以价廉产品争取部分国际市场。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将建立在知识资源的基础之上,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各种生产活动的最终产品,而是各种知识活动的成果,技术创新成为各国抢占21世纪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对于依赖“新生代”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要保持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的持续技术创新。 一个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应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为现有的增长点提供技术保障,也为将来五年,甚至十年后的增长所需的新技术进行前瞻性开发,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因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缺乏而面临持续发展困境。透过引起困境的各种要素,我们看到,持续技术创新的内涵应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延续性、创新动力机制的持续性、创新过程的能动性、创新战略的适宜性、创新活动的时效性、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特征,包括以企业为核心的持续技术创新的“主体系统”、橄榄型的持续技术创新系统结构、“档位战略”型的持续技术创新战略模式、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技术创新目标、螺旋上升的持续技术创新过程、公共政策营造持续技术创新的“效率环境”和人文环境、持续技术创新的评价是一种系统性评价等。这就是本文研究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出发点。 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分为四部分(共九章): 第一部分(第一、二、叁章):主要阐述为什么要着重研究企业持续创新的问题,企业持续创新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通过对技术创新理论的回顾、技术创新的现状的分析和技术创新国际比较的探讨,加深了对持续技术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使持续技术创新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 第二部分(第四、五、六、七、章):主要构建企业持续创新体系的框架,通过对持续技术创新基础要素、体系构成元的分析,引伸出了持续技术创新的策略范式和风险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持续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叁部分(第八章):为推进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主体各构成层次有不同的职责任务和措施,本部分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二次创业”职能定位,提出了加强持续创新的对应措施; 第四部分(第九章):通过对湖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联重科实施持续技术创新战略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特点和意义。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区己跨入“二次创业”阶段,其持续技术创新的机理和制度建设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本文围绕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这个主题,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创新的内涵、演化机理、体系构成、策略范式、评价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具有前瞻性的新思路。 (1)从概念上讲,本文认为持续技术创新体系是围绕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建立的创新要素、创新策略、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创新效益不断增强的技术创新系统。即一个完善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应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从理论方法上讲,本文在以往研究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方法的创新,即由研究一般性的企业技术创新上升到重点研究最具技术创新活力的群体一高新技术企业,由一般性的研究技术创新要素士几升到研究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包括因子、构成元和与公共政策的互动等。 (3)从体系构成看,本文认为持续技术创新不是一种利用本系统内部资源单项的、间断的创新,而是一种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持续不断的创新过程。从宏观面上看,多个研发与产业化实体的单项、间断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便形成了整个社会不断的持续创新;从微观点(单个企业)来看,技术创新与持续技术创新在体系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创新主体、创新导向、创新组织、创新队伍、创新管理、创新内涵、创新源泉、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创新评价等方面。一般技术创新往往侧重单纯的技术经济评价;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则必须从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绩效分配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否则,就不能达到促进、推动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目的。 (4)从演化机理上看,本文探索了持续技术创新的演化规律。即在充分考虑了创新内外环境因素、技术和制度因素、系统和过程的因素、动态和持续因素的基础上,从优化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层面上指明了企业进行持续技术创新的方向,并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环境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5)从策略范式来看,本文提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技术创新的建设性策略。如利益导向、制度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市场竞争、CIMS应用、二次创业、核心培?

朱少鹏[5]2008年在《基于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确立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高新技术园区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有关其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正成为区域经济研究关注的热点。但是传统的高新技术园区评价体系的设计大都存在着理论基础不强,设计思路不清晰的弱点,这也导致了评价结果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基于相关理论和高新技术园区评价体系的研究基础设计了一套基于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论文以波特的钻石竞争力模型和创新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设计出了基于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园区钻石竞争力模型,并以经济学中的数据包络法作为计算方法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中权重设置的问题。论文中的指标体系将高新技术园区创新能力分为智力要素供给、市场需求、资本支持、企业和企业间联系以及政府支持五个模块,这五个模块以网络化的方式共同作用于园区的综合创新能力。论文通过对资料较为详实的3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进行评价检验,将其划分为了叁个集团,并通过对定量结果的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园区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仅承担着一般经济开发区功能的现象。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所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论文的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重点对创新理论和竞争力理论进行了介绍和总结。第叁部分归纳了已有的高科技产业的特点以及国内外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高科技产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第四部分从高新技术园区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出发,阐述了对创新成果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子,并构建了基于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园区钻石竞争力模型。第五部分根据高新技术园区竞争力模型、指标的科学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运用数据包络法(DEA)构建出了新的高新技术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第六部分为实证研究。笔者对统计数据较为齐备的3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了评价检验。结尾部分为结论与讨论,回顾了论文的主要成果与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深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玉柱[6]2010年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与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传统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人们把更多的视角投注在高新技术企业,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质和量的变化,其在企业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举足轻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逐渐转向一些具有先进性、主导性很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客观、正确的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绩效也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企业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绩效。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自身具有高投入,高创新,高智力的特点,建立一套及时、准确、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对其企业自身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在总结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经济、管理、财务和数理统计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从财务、利益相关者、研发创新、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五个方面构建了更加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在综合与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模型,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运用评价模型中的主要绩效指标,对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绩效管理进行了分析。

尹莉[7]2008年在《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文中指出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企业上,并把其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也显着提高,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环境中发展形成的竞争合力,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现有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综合评析的基础上,基于竞争力理论的思想,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经济学原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发展状态的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的有关方法,以指导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条件和机遇,更好地形成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张庆红[8]2008年在《创业期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回顾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演进,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生命周期、创业期特征的分析,阐述了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全文力求构建一个全新的适合创业期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成长潜力。本文结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管理科学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参考技术经济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创业期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层面指标的分析与设置,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对保定国家高新区叁家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对策及建议。

杨廷双[9]2003年在《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入WTO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管理进入了以宏观指导、科学管理与服务支持为主的新时期,我国尚未建立起基于企业层次的区域高新技术战略管理的理论思想及方法体系。因此,区域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管理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前沿性课题。本文从我国各省(区、市)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实际出发,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思想、战略管理体系、基于规则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方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如下。 本文从省(区、市)政府管理角度出发,在对区域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的特点系统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思想,并提出了区域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的构想。 根据省(区、市)区域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与管理需要,本文创造性的提出了基于规则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包含非线性、定性和定量各类指标产品认定问题。并在对有关因素综合分类和系统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智能化综合评价法;并对其综合评价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了有效训练。 根据我国各省(区、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际,本文对建立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与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基于WTO规则要求及有利于激励创新的思想,提出了建立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战略构想,以及有关产业政策体系、发展投融资体系和中介服务支持体系的策略与对策。 本文针对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战略管理有关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首批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实际应用,典型高新技术企业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及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本文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的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思想、管理体系以及方法和策略。

廖轶俊[10]2007年在《平衡计分卡在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将更加激烈。建立一套及时、准确、科学的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系统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传统绩效评价体系在高新技术企业应用中的局限性,深入探讨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出战略性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理论模型;通过描述高新技术企业的使命、愿景,应用战略地图系统阐述了企业战略目标、战略指标、战略目标值、战略行动计划和任务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展示了平衡计分卡在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中的系统应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制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目标和指标,系统设计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企业设定目标值和历史实践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企业绩效,构建具有高新技术企业个体特征的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研发(R&D)投入与企业成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 肖惠.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2]. 四川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D]. 周荣征.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3].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赵庆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4].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陈仲伯. 中南大学. 2003

[5]. 基于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朱少鹏.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与管理研究[D]. 刘玉柱. 东北石油大学. 2010

[7].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D]. 尹莉. 吉林大学. 2008

[8]. 创业期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 张庆红.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

[9]. 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 杨廷双. 东北林业大学. 2003

[10]. 平衡计分卡在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廖轶俊.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