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丰碑——中国人口科学发展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丰碑论文,中国人口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发展中有着丰富的人口思想。进入本世纪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短短的20多年中,中国人口学从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崛起,她以自己的迅猛发展和对中国计划生育实践乃至世界人口科学的贡献,在世人面前矗立起了一座丰碑。
多元化的科学研究队伍
从人口科学研究机构的数目、规模、人数来看,中国在世界上都是最多的,中国已拥有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由老、中、青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门从事人口科学研究的队伍。这支队伍分布在各个层次、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呈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为我国人口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潜能。
中国人口科学队伍从总的来说由五条线组成。第一条线是大专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的人口研究机构;第二条线是社科院系统,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社科院中的人口研究部门;第三条线是党校系统,如中央党校及其地方党校中的人口研究机构;第四条线是计生委所属科研单位,如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情报研究中心;第五条线是广布在国家机关中的人口及其相关领域中的政策研究部门。如计生委、统计局、公安局、民政局、卫生部等单位都大力支持人口科研工作,有一批颇有造诣的人口学者。
中国人口学会是一个把这些研究机构联系起来,把人口学者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目前有会员2000余人,这些会员活跃在各个省、市,甚至县一级有关机构中,在我国人口科学研究和对群众的人口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多门类的科学研究体系
中国现代人口科学虽起步较晚,但她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多门类的交叉学科,建立起多领域的学科体系,是我们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人口科学研究同中国计划生育实践相伴相行,相互砥砺,这使得中国人口学体系独具特色。从“两种生产”、“人口控制论”、“优生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等的理论建设到“计划生育学”、“人口管理学”、“优生人口学”、“人口质量学”的创立,无不显示了中国人口学同计划生育实践的紧密联系。同时,如果没有人口研究对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我国计划生育也不会有今日的伟大成就和健康发展。
中国人口科学研究虽然产生于计划生育的实践,一开始也更多地关注计划生育问题,但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口学者并未局限于此,他们还不断地致力于人口边缘学科的建设,创建了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生态学、数理人口学、老年人口学、医学人口学、迁移人口学、妇女人口学、人口地理学、民族人口学、贫困人口学等等。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人口学也开始适应这一新的转变,中国人口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人口学的实用研究上来,工商人口学、区域管理人口学、市场人口学应运而生,在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方面做出了初步的尝试。
总之,我国已建立起包括人口理论、人口学方法及分科学科三大部分组成的人口学科学体系。
多梯次的科学研究成果
中国不仅在人口科学研究机构的数目、规模和人数上都是世界上最高的,从人口方面的学术讨论会次数和出版物来看,中国也当之无愧为世界之最。中国成功地组织过多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特别是进行过世界规模最大的中国人口1‰和2‰的生育率调查和其它专门人口调查,这些在中国人口学者广泛参与下的人口调查为中国人口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也使中国人口科学成果迭出。
在人口学界,7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是值得大书一笔的,这7次讨论会分别在1978年、1979年、1981年、1985年、1990年、1994年、1998年举行。这些不间断举行的全国性人口讨论会,是人口学界规模最大、规模最高的学术会议,很多人口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展示,因此,每次会议都把中国人口科学研究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1987年—1994年每年一次的全国中青年人口学术讨论会,各种级别及类型的国内和国际人口研讨会,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促进了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学体系中各种分支学科的理论建设。
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还突出地表现在对现实人口问题的深入研究上,表现在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上。比如人口学者近年来对流动人口、独生子女、贫困人口、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生殖健康、女性人口的研究,抓住了当前的热点、难点、焦点,同时,他们提出的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为我们国家制定有关政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