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对于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而在众多建筑施工的技术难题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一直是需要不断创新再不断解决的问题。文章将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对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混凝土结构,故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社会对于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而在众多建筑施工的技术难题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一直是需要不断创新再不断解决的问题。
1 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和原因
1.1裂缝问题
在建筑的建设中,混凝土是由不同材质的原料搅拌而成的,在形成相应的结构后又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外载荷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现象的产生,由于所受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相应的分成表面的、贯穿的和深度的裂缝。在这三种裂缝形式中,深度裂缝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其次是贯穿裂缝,表面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最小。
1.2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对于建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首先,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浇筑的温度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当外界的温度发生高低的变化时,混凝土就会形成一定的温度应力,并随着温差的加大而不断的变大。当温度应力的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混凝土结构就会产生一定的裂缝问题。
其次,混凝土会出现自行收缩的情况,造成裂缝的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形成过程中,需要相当一部分的水进行硬化,而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水分由于外界的因素被相应的蒸发掉了。这种水分蒸发的程度如果低于混凝土本该蒸发的水分就不会出现相应的裂缝问题,相反则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再次,受到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导致裂缝。混凝土在接受水泥水化的过程中,混凝土中所产生的一些热量无法得到有效的疏散,内部接受的温度就会相应的增高,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 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水泥的选择与控制
混凝土施工时,水泥的选择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品牌和不同规格的水泥在自身的结构和特点上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不同水泥制作出的混凝土在性能和强度上也会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别,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裂缝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温度因素,因为温度的变化会使得混凝土出现张拉应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结构硬化的效果和水泥材料的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保证材料的配合比,还应该在材料当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对混凝土收缩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制作出的混凝土结构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干缩或者是渗水的质量隐患,火山泥加入到材料当中后会极大的增加水泥的用量,这样就使得原料的成本更高。因此,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个比较中性的方式,通常在施工中都会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这种材料的加入可以很好的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在混凝土材料拌合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入适量的膨胀剂,膨胀剂的加入可以很好的对水灰比和水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也就是说对混凝土材料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从而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混凝土自身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2.2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在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中,应该对材料自身的温度进行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使用分段浇筑的方式完成浇筑的施工,当然加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整体浇筑的形式,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循序渐进、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和一次浇筑的原则完成整个施工,在施工中施工的上下层都设置上振捣点,第一道应该在混凝土的卸点位置,这样就可以保证上部的振捣质量,第二个应该放在混凝土坡脚的位置,这样混凝土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扇形流动趋势,这样就使得混凝土浇筑的密实程度更高,在浇筑的过程中也应该保证混凝土可以在初凝之后,将表面存在的积水排除,同时还要用模板对其进行挤压,使其密实程度更高,混凝土的表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不会形成非常明显的裂缝现象,这样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性能和表面的观感也会更好一些,混凝土浇筑施工最好选择在夜间进行,这样就可以减小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减少因为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2.3适当调整钢筋的配置
通过调整钢筋的配置方案。可以增设混凝土中温度的传递分布筋,将其内部的热量及时传递出来,以防止内部热量增高。在钢筋的配置设计上,一般采取在配筋率不改变的前提下,上下皮配筋差异的方案,也就是说底皮钢筋在没有柱板带的地方横纵均采用φ25@150,在有柱板带的地方上下皮筋则采φ25@130。由于混凝土的厚度约为1米,出于其散热速度的考虑,可在底皮钢筋与顶皮钢筋之间设置φ25,温度分布筋采用每平方米1根的方式,采用搭接焊的方式连接上下。通过这种上下错位的分布方式,可使钢筋的直径减小,钢筋之间的间距缩短,这样就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程度。
2.4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养护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养护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可以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完成硬化过程,同时也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差,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混凝土自身的强度,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该确保温度变化在合理的范围,同时温度变化的速度也不能过快,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
3 总结
在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操作中,完善的施工技术及强大的责任感和安全质量意识能有效地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所遇见的技术难题。制定一个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体系,及时对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在不断提升施工技术的同时建立一个严谨的施工氛围,这样才能高效优质地完成建筑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王琼.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施工技术,2012(06).
[2]曹鹏,周游.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具体措施分析[J].现代装饰,2011(5).
[3]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论文作者:靖明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