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孙 伟1彭为萍2
【摘 要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多边互动的态势,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的区域性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对熟练掌握两门及以上语种的多语种职业外语人才的需求激增。因此,探索构建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职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之一。
【关键词 】“一带一路”;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外语教学改革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全球性和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互动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活跃与频繁。面向国际化,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国际视野开阔、实践能力突出、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的复合应用型职业外语专业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其中,区域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多边互动态势日益突出,社会对熟练掌握两门及以上语种的职业外语人才的需求激增,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之一。
一、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就人才培养规格而言,由于掌握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个语种,各语种语言能力均衡发展,相关国际知识丰富,跨文化沟通能力强,与单语种外语人才相比,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能够更为有效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多边互动国际工作的需求。就学科专业界定而言,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专业”相比,高职教育更为强调的是“技术专业”而非“知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突出实用性与应用性,所以高职院校的多语种外语人才要以“主修语种+辅修语种”模式培养,培养目标需要准确定位,突出应用性和职业化特色。
利用注浆管实施钻孔时,在贯入土过程中,通过管段振动及喷射作用持续贯入。这一过程主要为:将钻机和泥浆泵开启,开始以较低的压力注浆,保证钻杆在导向架方向上进行振动和射流,不断成孔下沉。当到达孔底部的标高后,对工作电流进行观察,要求不可超过额定值。
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双外语语言技能、较丰富的相关外语语言及文化知识,具备一定人文素养,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在外事沟通、涉外商务、涉外旅游、企划发展等部门从事语言服务工作的国际化多语种外语人才。以“英语+日语”人才培养为例,培养要求应当涵盖如下方面。
第一专业(主修语种为英语):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及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系统掌握国际贸易、跨文化商务沟通、涉外旅游管理等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和语言服务技能,具有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媒体、旅游部门等从事语言服务和协助开展业务的综合职业能力。毕业生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2.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状况,具备跨文化沟通意识和能力;3.掌握国际贸易、商务、旅游管理等学科的基本专业理论及从业技能;4.具有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技术技能。
世界著名的天然蓝宝石“亚洲之星”就产于缅甸,重330克拉,是世界十大宝石之一,现在藏于美国华盛顿斯密森博物馆。
二、破解培养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难题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灵活和富有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在宏观教育政策上给予办学单位更大的灵活性,形成动态灵活、模式多元的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的活力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需求,各办学单位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优势与地区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特殊需求,采取“2+1”“1+2+1”“1+2.5+0.5”等灵活富有弹性的专业年限设置。如我国南方某些高校面向东盟经济圈发展需求设计的“英语+泰语”“英语+越南语”等培养模式,我国东北地区部分高校面向北亚经济发展需要设计的“英语+俄语”“俄语+蒙语”“俄语+哈萨克斯坦语”等培养模式。这些专业设置模式在学制上较为灵活,修业年限上适当延长,保证培养质量。还可开展校企合作,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利用海外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中外联合培养也是破解模式单一、效率低下这一难题的有效对策。
(二)汲取先进教学理念
为满足专业外语人才培养的资源需求,在课程资源上,倡导由双外语语言基础与技能课程模块、跨文化修养课程模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板块和外围综合素养能力课程板块构成的动态化课程模块体系;课程内容强调多语种语言能力均衡发展、相关国际知识丰富、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特殊要求;教学课程资源涵盖校内课程、校外实践、国际交流等方面。
(三)建设模块化的双语课程资源
近年来国外学者运用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双语教育和三语习得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语种间的距离、语言的熟练度、语言的使用状况、语言环境、学习者年龄、个人差别以及对语言的意识等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尤其是迁移理论的相关研究对改进当前国内多语种职业外语人才培养教学过程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价值,值得我们系统研究与运用。
第二专业(辅修语种为日语):学生掌握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较熟练掌握日语语言基本知识和沟通技能,初步具备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旅游机构等从事实际业务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日本文化及相关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3.具备较强的运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能力;4.具有获取与日语相关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育合作共享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进入“互联网+”时代,基于信息技术与协同创新理念的“智慧教学”具有教学方式灵活机动、多语种学习资源丰富、有效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需求的优势,这对培养多语种外语人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为更多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加开放而又丰富的语言学习与专业能力成长空间。开展多语种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高校需要认真规划、加强合作、加大投入,打造符合培养需求的“互联网+”智慧教学平台。
(五)打造“互联网+”智慧教学平台
针对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的高要求和现实困境,我们应该采取“合作、共享、交流”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一方面,与国内优势院校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共享优质外语师资,完善校际各语种教学师资的动态交流和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师资力量建设力度,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侨、中资机构资深员工、来华留学生中的优秀语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遴选优秀教师到国外相关高校进行系统培训与能力提升,打造一支具备一流教学水平、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力量。
(4)直流输入,有备电:采取直流电源+蓄电池的供电方式。这种方式能为信号源提供高质量的直流电,并在市电停电时保证信号源的工作,适合对网络质量要求比较高,同时信号源为直流输入的场景。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并逐步实现血糖水平的稳定,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六)建设国际化实习实训基地
多语种职业外语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职场适应能力是培养工作的关键一环,这一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实习锻炼机会。为此,必须结合各校办学实际,加强国际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国际组织、外事机构、外资企业、国外学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能够参与多语种的外交外事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经贸会展活动、企业业务拓展等不同领域的见习实习,获得直观的职场体验,这也有助于学生找到自身的兴趣所在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
对于高职外语教学改革来说,积极开展与多语种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相关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探索多语种职业外语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其破解路径,无疑有着现实紧迫性和针对性,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推进。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语种职业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不是两个语种教学环节的简单拼接或相加,其本质是促使学生在进行两个语种语言学习过程中实现两种语言学科知识的系统习得及其相关语言技能、职业能力综合提升的目标。要重点关注并处理好主修专业语种和辅修专业语种的关系、各项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不同语种文化差异间的关系、多语种语言能力与职业从业素养的关系等。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04-0058-03
【作者简介 】1.孙伟,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外语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外语教学与研究;2.彭为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日照,276826)人文与旅游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高职外语教学与研究。
*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复语型’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0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高职多语种外语人才论文; 外语教学改革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外语部论文;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