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环保产业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张任远

宜兴市环保产业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张任远

宜兴市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中心

摘要:环保产业为宜兴市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其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宜兴市环保产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维持发展的有效策略,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保产业、市场开拓、两极分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兴是“环保之乡”,环保产业是宜兴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市环保产业保持了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我市已有登记注册的环保企业1900家,配套企业超过3000家,产品涉及7个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其中,水处理设备配件形成了给水、排水、循环水、污水处理等配套齐全的水处理生产链,是全国水处理设备品种最全的生产基地。

一、基本情况

1、产业集聚规模扩大。2018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14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9.1亿元、销售收入185.3亿元、利税总额2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8、14.0%、29.1%,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6.4%、6.4%、6.6%。销售收入超1亿元企业51家,全年完成产值106.8亿元,销售收入102.9亿元,利税总额16.6亿元,分别占规上节能环保企业总量的76.2%、75.8%、80%。已有多家环保企业实现上市,鹏鹞环保在创业板上市,凌志环保、艾特克、瑞盛环境等12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全市具备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企业287家,其中一级48家,二级84家,三级155家。

2、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近年来,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科研实力不断壮大。环科园成为首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2018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家,累计113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68件,累计593件;新增东泽环保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累计15家。另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今年我市新成立宜青众博研究院,将围绕先进功能材料及膜分离技术在工业高盐废水资源化工程中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开展业务;新成立三强环保侯立安、杨志峰院士工作站,将加强污水深度处理与安全再生、水环境修复与综合整治、水质安全保障与风险智慧管控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艾科森“生态厕所”项目被中国工程院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大信环境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中获得优秀企业奖,康宇水处理获评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优秀企业。

3、转型升级驱动发展。我市积极探索以“环保+物联网”为创新抓手的产业发展路径,带动环保企业通过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提升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推进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促进我市环保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已有鹏鹞环境、百事德机械,远兴环保、康宇水处理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博大环保、鹏鹞环保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菲力环保入选省级培育企业。天长环保“ 长天长JointFrame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在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夺得新应用金奖。

4、产学研加速融合。我市借助基金支撑、借力央企并购,加快推进哈宜—中交建、南宜—中核建等股权并购合作,形成“央企+产学研合作体”“技术+资本+市场”优势互补的多赢局面,实现了产学研合作的二次升级。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完成体系构建,吸引新南威尔士大学、中信环境、中国瑞林等7家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落地入驻,制订了10项环保技术与装备标准,发布了20项环保技术装备标准项目、10项产业前沿关键共性技术项目、5项核心技术集成创新项目、2项产业化示范项目。

5、先进技术持续引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托环科园,先后与丹麦、芬兰、荷兰等国建立了13个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引进了100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和项目,联合举办中韩、中欧、中澳等25场次环保技术交流会,促成韩国成套化VOC技术、德国固废处理、新南威尔士高级氧化技术等100多项国际技术转移落户,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6、国内外市场逐步拓展。我市借助“一带一路”的市场机遇,重点建设了中国东盟环保科技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宜兴)和中非、中柬环保技术转移中心,推动中新水处理国际创新园区建设,作为环保企业“走出去”的平台,将环保技术装备和环保服务输往国际市场。艾科森环保与美国加州理工合作研究开发生态厕所项目,产品销售至南非;江华集团与泰国合作实施工业园PPP项目,被新加坡政府邀请参与海水淡化招投标建设,已有30家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环保项目的国际合作。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较平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低水平运营现象较为普遍,缺少高端要素和人才支撑,处于产业链低端,只能作为配套企业参与工程建设,盈利水平不高。只有极少部分企业实现上市,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尚未有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环保企业。

二是存在两极分化现象。2018年度我市规上节能环保企业中有七成企业实现了销售收入正增长,且有两成企业同比增长超过50%。总体看,销售收入超5千万的企业发展稳健,超八成的企业实现销售正增长,更有过半企业增幅超过20%。但低于5千万的企业发展较不稳定,有六成企业出现负增长,更有超三成企业跌幅超过20%,发展形势堪忧,两极分化加剧。

三是融资渠道缺乏。我市环保企业向环保工程、环境综合服务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因投资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较大、投资回报较慢和受政策影响较大等原因,在现行融资机制下,融资成本较大,融资能力差、成本高、渠道匮乏。

四是协同创新不足。我市环保企业总体上还呈现出“小”而“散”的状态,在市场竞争中单打独斗,多以单一产品或技术工艺为主,缺乏协同创新合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进行整合。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1、整合资源,打造技术创新高地。借助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和部省会商的机制优势,推动江苏省环保技术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建成全国领先的环保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在环保技术与装备标准制定上掌握话语权。积极探索以“物联网+”思维推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环保技术创新中心和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2、优化服务,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助推企业转型提升。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并购和区域兼并重组,实现技术升级。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做精做特,打造“单打冠军”,创新驱动攀升产业中高端。支持品牌质量好、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做优做强促进产能释放。

3、加大培育,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激励作用,鼓励环保业企业向总集成总承包、工业设计、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支持鹏鹞、国合基地等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工厂,支持成熟技术产品的标准化、成套化制造,建设规范、快速、有效的装备生态体系。

4、树立标杆,建设环保示范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重大示范项目,如“概念水厂”等,引导和培育宜兴环保企业通过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方式参与示范工程建设,树立行业标杆,推出一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服务能力的优质企业以及生态产品。

论文作者:张任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宜兴市环保产业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_张任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