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鄞东潘火桥蔡氏家风家训对家族影响-以蔡氏旅沪同宗会为例论文

探析鄞东潘火桥蔡氏家风家训对家族影响
——以蔡氏旅沪同宗会为例

唐凯艳/杭州师范大学

摘 要: 鄞东潘火桥蔡氏家族系鄞州之望族,自古以来注重对后代的家风家训培育,蔡氏家风家训对于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后辈的行为处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对蔡氏家训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家训文本内容并做出现代涵义的诠释。同时以蔡氏旅沪同宗会为例,希望通过论述蔡氏旅沪同宗会在团结宗族、造福乡梓方面的贡献,进一步阐释蔡氏家风家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蔡氏 家风家训 同宗会

蔡氏,以蔡国为姓氏。蔡国始封之君为蔡叔度,系周文王第五子。《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於管,封叔度於蔡。”公元前447年,蔡国“为楚所灭”,蔡国遗民仍以蔡为姓氏。永嘉之乱中原蔡姓家族开始大举南迁。唐代文宗时蔡姓在朝为官者受甘露之变事件株连,后隐居至苏州府长洲县文安乡豸绣坊,直至南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二月遭金兵焚掠之战乱,由始祖靖庄公携眷迁入鄞州丰乐乡蔡家弄定居(今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蔡家弄),此为鄞州蔡氏之起源。靖庄公聚居蔡家弄至六世,有一重玄孙蔡楷,字子式,生于宋淳熙三年(1167),因追逐飞鸽与潘火桥退仕王姓御史结缘,御史遂将女儿许配于他。于是蔡楷至潘火桥为王家婿,即为潘火桥一世祖“千八一公”,史称“飞鸽追踪缔结良缘”[1]

对于方言的定义,有研究者提出这样一个政治检验标准:语言是官方确定的全国通用语,而方言则不是。这一检验标准排斥了属于语言范畴的语言。按照这一说法,少数民族的语言可能得不到官方的承认,如果因此就把属于不同语系的一种语言看成是方言,那是滑稽可笑的。

自近代开埠以来,蔡氏十六房人蔡筠顺应时代潮流前往上海,“以货殖致富”,后回乡修建占地2102亩的树德堂义庄,为当时鄞县面积最大的义庄,为蔡氏家族奠定了“甬水名宗”的基础,此后蔡氏后代亦陆续经商,如蔡鸿仪受李鸿章招募参与上海机器织布局早期的筹股创建,开设蔡同德堂;蔡仁初发扬蔡仁茂五金玻璃号,成为“一市冕冠”。蔡氏家族发展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蔡家人继承传承下来的家训,家训既有儒家传统文化的缩影,又有家族本身的特色,家族成员对家训的信服和遵守使得家族内部巩固团结,家族辉煌得以延续。

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将上一辈的人生经验凝缩成文,付诸文字以传子孙,告诫子孙立志修身,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通过亲身实践、对家族后代子弟立身处事的教诲,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后代的心性与行为规范。中国传统家风家训大多显露在古代的族谱、家谱中。

一、蔡氏家族家训内容

《鄞东蔡氏宗谱》(惇叙堂活字本)共二十三册(二十四卷),详尽记录了蔡氏家规家训,体现了蔡氏家风特色,以围绕教子立身、睦亲治家、处世之道为中心来延伸和扩展,以下为部分家训摘录:

(一)家道不外人伦而尽伦之事,以孝弟为先。

(一)产生

以上选取的蔡氏家族家风家训内容,其中心围绕孝悌之训、读书之训、农桑之训、处事之道来延伸。第一,蔡氏家族重视孝悌传家,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家族为基本组织形式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孝”是维系家国社会稳定的核心观念。第二,在中国古代社会,许多家族将“耕读传家”作为家风,蔡氏家训开章明义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夫教子莫善于读书,读书可以光大门闾,状元宰相皆自读书来,非异人也,即或不能擢高科登伟第,而敦诗说礼之儒自足以竟门风,维名教”;教育子孙要勤耕力业,最忌的是养尊处优、不事家业,“苟任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势必游手好闲,结交征逐,习樗蒲,耽花柳,是驱入饥寒道路,夺他富贵生涯”。第三,处事方面崇德守品、重义轻利,“积德累仁,身室之往来酬酢惟礼以行之,义之外一钱不敢轻,义之中千金不敢吝”;《蔡氏家训》也强调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之存心忠厚必立言忠厚,立言忠厚者必做事忠厚”,为人处世须宽容厚道;除了仁厚之外,家训还告诉后世道德的重要性,“功德宏”则“福祚大”,提示人们做一个道德高尚、心存善心之人。《蔡氏家训》的这些处事原则对我们当今坚守道德阵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立身莫先于立品,其大略有三,自安本分,不与他人之事,不贪非己之财,此清品也。笑言不苟,跬步必严,不与邪人为伍,此正品也。而品量之高者尤在于知礼明义,积德累仁,身室之往来酬酢惟礼以行之,义之外一钱不敢轻,义之中千金不敢吝。以直报怨,施恩不求感,加惠不沽名,临难不变操,无荒无怠,全始全终。福祚大,功德宏,此所谓高品也。人纵不能学高品,而立清品立正品犹可以自立其身。

(三)家主为一家模范,司马温公曰凡为家长必谨持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人,分以职授,以事责其成功,制财有品节,量入为出,以给衣食,供吉凶,公平正直,省裁冗费,禁止奢华,尚须留贮盈余,备不虞之用,而严别嫌疑。

(四)凡有子弟者须教训严明。夫教子莫善于读书,读书可以光大门闾,状元宰相皆自读书来,非异人也,即或不能擢高科登伟第,而敦诗说礼之儒自足以竟门风,维名教。其他莫如教之稼穑,伊古以来耕与读并重。耕读之外,当视子弟之高下智愚,各授一业,令其知艰难,劳筋骨,知物理,通世务,达人情。苟任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势必游手好闲,结交征逐,习樗蒲,耽花柳,是驱入饥寒道路,夺他富贵生涯。

(五)处事莫善于和敬;待人须分亲疏厚薄;人之存心忠厚必立言忠厚,立言忠厚者必做事忠厚。

(九)凡各家主生子具其年月日时,告于宗长,听令序名,生女必须收养,勿得淹溺;乞养之子,毋得紊乱行第。

(八)德本人之恒性,能全其固有而常以民物为怀,无往非德,亦无往非福矣。司马温公曰积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功于冥冥之中,子孙享无穷受用。夫千百阴功以救人为第一大。

水、种、饲是该鱼养殖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已经获得圆满解决,而原种保有、良种选育和苗种培育以华康1号为标志也获得了一定进展。其实,该鱼养殖最大的难题是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而当下,该难题获得突破,就是鳜鱼养殖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的成功问世,这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至此,鳜鱼养殖就实现了全人工可控时代,具有更广阔的适应性,该鱼就会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当家鱼,人们就可以像消费传统的四大家鱼一样消费该鱼,表明该鱼人工养殖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光明。

(十)凡我子孙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遇有外侮不平之衅,须协力拯救,毋得潜怀异心,反导人为欺宗之事。亦毋得恃我之众凌人之寡,恃我之强凌人之弱,恃我之富凌人之贫。此在宗长钳制,不可轻纵。务使子孙亲亲长长,各按本分,杜嚣兢之风而成仁厚之族,岂不美哉[2]

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学员的急性训练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甚至日积月累成了慢性损伤,严重影响到日常训练。比如说部分学员脚踝受伤后基本上就是一瓶红花油、几贴膏药了事,根本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一伤就能伤几个月,使得学员对门诊部失去了信心,宁愿疼着都不去看医生。部分学员的慢性损伤也不能得到有效救治,带病参训的学员不在少数,带病参训一方面增加了发生训练损伤的风险,一方面增加了学员对训练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训练的展开。因此,学校要加强医务监督的力度,做好卫生保障工作,提供让学员满意的医疗保障服务。

二、蔡氏旅沪同宗会的产生和作用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及戴镜后NIBUT(f)和NIBUT(av)见表1。戴镜后1个月的泪膜稳定性较戴镜前比较明显下降(P<0.001),但3个月和6个月的NIBUT(f)以及NIBUT(av)可恢复至戴镜前水平(P>0.05)。

1.2.3 合理的饮食方案社区护理人员应当建议老年患者多摄入清淡的食物,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禁止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要多吃,使老年患者的大便保持通畅,煎炸的食物尽量少吃,戒烟戒酒并将烟酒对身体的危害讲解给老年人,劳逸结合作息规律,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适量的运动,但是注意不要有激烈的运动,以身体的耐受力为限,可以建议老年人进行太极拳、慢走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以30-40min为宜[3]。

20世纪初,上海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吸引了各方移民汇聚于此。据统计,1910年宁波人在上海人口数达40万之多[3]。出于“敦睦乡谊、图谋公益”的需要,1910年4月宁波旅沪同乡会应运而生。宁波旅沪同乡会集合同乡力量,自筹资金,多方帮助同乡排难解纷、广行慈善、兴办学校。

至20世纪20年代,蔡氏家族在上海从事工商业的族人达数百人,从事金融业、服装业、木行业等多个行业,开设了著名的蔡同德堂药号、蔡仁茂玻璃店。职业不同使得大家平素不相谋合,致日久情疏、视同路人[4]。有鉴于此,为联络同宗感情、加强宗族凝聚力,1921年1月1日,蔡仁茂五金店店主蔡仁初邀请蔡吉利、蔡松甫、蔡岷江、蔡协钧等人,筹备发起蔡氏旅沪同宗会。蔡仁茂五金玻璃店在一战期间达到了“利什佰于曩所业,业乃猛增,国中几非蔡氏所有,为一市冠冕”的高度。蔡仁初虽拥有巨额财富,但他生性节俭,从不涉足奢侈场合,亦不沾染烟、酒、游戏,“慷慨好义,常不顾聚其财于一身,而顾散其财于人”[5]。1921年2月27日,蔡氏旅沪同宗会在上海正式成立,举定蔡仁初为正会长,吉利、岷江二君为副会长,协钧、康仁二君为总务股正副主任[6]。蔡氏入会成员共计265人。

1.帮助族人

(二)作用

上海在近代的重要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国民涌入,这加剧了当地的生存竞争。部分蔡氏旅沪族人生活贫困、难以为继,同宗会知晓后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将生病族人送至医院救治,病愈后设法为他们安排职业。为解决族人生计问题,1921年4月24日,同宗会召开第二次职员常会,拟组织草绳厂;5月11日,同宗会为草绳厂事分函招股;7月2日,因草绳厂开设困难,改办印刷厂;7月3日,在同宗会的筹划下,惇叙第一印刷所成立,失业族人可前往印刷所就业。根据《同宗会会刊》记载,1921年8月1日,曾有一37岁的旅沪落魄族人因染烟癖以致失业,同宗会出费送其进入上海济生医院戒治,戒烟成功后入惇叙印刷所工作[7]。授其一业,避免好逸恶劳,此乃蔡氏家训。

sprintf(pageName, "%s%d%s","/ata0a/rPage",fileNumber,".jpg");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具有强度高、承载力大、良好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刷性能而成为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类型之一。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同样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缺陷,如抗变形能力低、脆性大,在温度和湿度作用下易产生反射裂缝,如不及时处治会导致沥青面层的破坏[1]。目前,国内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数是通过调整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合理组成,即采用密实骨架级配、掺加粉煤灰代替水泥等措施来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而从工程技术措施方面进行防裂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技术,采用预锯缝+土工织物防治收缩裂缝的产生,并提出具体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所谓“一国之盛衰,视乎人才之隆替,推而至于家族,亦莫不然”,长期以来,蔡氏成员重视族内子弟的教育。家训有言:“夫教子莫善于读书,读书可以光大门闾。”蔡氏旅沪同宗会建立后不久,遵循家风庭训,也把教育族人列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念及蔡氏族人“父兄有力者固得由小学中学而至大学,无力而孤苦者小学且不得入,遑论中学、大学?以致吾族迩年以来,日益凋零”,经过数年准备,在蔡氏旅沪同宗会的资助下,于1925年正式设立储才学会,承诺:“凡旅沪而零丁孤苦者,由本学会资给之,使之入小学,既毕业而有志向学,确可造就者,复资给之,使人中学、大学。”凡同宗之孤苦儿童或有志青年无力求学及上进者,其家属或本人随时可就近向申甬办事董事或本学会所报名,经办事董事审定后,由本人及家属填立志愿书,即由会发给补助费。

约束条件为总资源的完全分配与部门资源的整数约束,目标函数为指标向量偏离理想向量的距离.此外,根据是否必须满足文献[1]公理Ax.4,可以分为紧约束与宽约束两类资源分配模型:

叶落归根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和习俗。近代以来涌入上海的宁波人众多,四明公所自成立以来便设厂寄柩。1921年8月14日,同宗会收留之族人在四明医院病疫,派人前去料理,制衣购材,悉臻完善,柩寄四明公所丙舍,材票号码计第一万六千四百十五号,存于会中,代亲属灵柩归土。同宗会成员亦属旅沪宁波人,去世后灵柩寄放于四明公所。考虑到延绪山庄亦可能停放有蔡氏族人棺椁,1922年12月21日,同宗会致函延绪山庄姜三福君,函中提及:本会系宗族团体,凡遇埋葬之柩适鄞县蔡姓者,希望延绪山庄通知蔡氏同宗会,由同宗会进行调查,确系蔡氏宗系一脉的,由同宗会自行运甬,按派招领,以便“骨归家乡,魂安首邱也”[9]。血缘纽带自始至终贯穿于叶落归根的习俗之中,重本、孝亲、仁爱等家风家训通过叶落归根这一习俗,深深扎根于蔡氏旅沪族人心中。

2.资助教育

立身莫先于立品。同宗会不仅为旅沪困难族人提供生活援助,还帮助族人克服陋习。1922年3月19日,蔡氏同宗会接族人报告,谓族内有人开设茶坊,聚众赌博私吸。接报后,同宗会立即致函宁波官厅,要求严厉禁止,以维安宁;同年4月5日,接到高嘉乡自治毛董纫庵来函,告知茶坊烟赌等事已饬警厅缉拿;1921年6月17日,一年近天命旅沪族人希望同宗会帮助戒毒,同宗会出资送入济生医院戒烟成功;1922年9月7日,有旅沪族人第九班人身染烟癖、生计日蹙,要求同宗会帮助戒烟,由会贴费送入济生医院戒除;同年11月24日,旅沪九班族人之母染病身故,其子尚在戒烟,家景萧条无以饰终,由同宗会资助洋20元[8]

本文选取青海湖北部刚察、西北部天峻、西南部茶卡、南部共和1961~2010年和东部海晏1976~2010年逐月降水量和≥0.1、1.0、5.0、10.0mm的降日数资料(图1)。按12~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生成逐季序列和年序列。

储才学会成立后,同宗会人士草拟学会章程,慷慨解囊,并议定“以教养孤苦儿童,培植有志青年”为宗旨,普及教育,以初等及中等教育为目标,以每年认特别捐的担任学会经济董事,负责募捐经费和编制预决算表。办事董事肩负储才学会的各项重任,他们选择有志青年、调查孤苦儿童、考察学生成绩,并挑选相当学校,分配人才入学。

在同宗会的牵头下,学会广泛动员族人捐赠资金。学会汇集常年经费1000元,常年经费的使用有明确规定,用来资助和培养有前途且勤奋好学的儿童、青年入学攻读。为普及教育起见,经费依此分配:资助初级小学走读生15名,每年10元,男女兼重;孤儿院生5名,每名40元;寄宿的高级小学生5名,每名60元;中学或师范生2名,每名100元;寄宿的专科生1名,助150元[10]

蔡氏在家乡创建有敦本、星荫小学,储才学会的资助为族内子弟学业添益,由此可见,蔡氏家族对于读书入仕、科举兴家重视文化教育,希冀后代可以光大门楣。

3.筹办惇叙银行

为“庇旅沪族人投资储蓄,盖寓富贵知荣辱之意也”,在同宗会的筹备下,1921年9月1日,惇叙家族储蓄银行正式在上海成立。行址设在天潼路152、153号,初始资本10万元。银行宗旨是“劝导族人储蓄,便利族人营业,回转资金”。银行以宗祠之名命名,有寻根、不忘宗族之情,体现了家族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众推蔡仁初为董事长,蔡松甫担任董事兼经理。惇叙银行是一家家族式银行,在当时甚为少见。曾有学者检阅170家左右银行,少有家族投资建立者,惟见惇叙商业储蓄银行。

悖叙银行作为一家宗族银行,与严格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宗谊对行规的突破。在经营中,悖叙银行对同宗族人的放款要求比较通融。蔡氏族人蔡琴荪曾以浦口地产公司股份2000两、劝业银行股份1250元向悖叙银行透支一千两或二千两,经董事会议讨论后,公决:“咸谓琴荪先生对于本行素无交谊,惟为顾全同宗之谊起见,只得允许。”但蔡琴荪须照规定,觅得可靠保人作为担保。不久,蔡琴荪向悖叙银行提出,希望以宁波房产抵押洋6000元,董事会磋商后议定:“以不动产抵押放款,似乎有碍资金之流通,惟因顾念宗谊,休戚相关,本互助之宗旨,不得不允许,以全宗谊。”

银行内部的存款大都来自蔡氏族人,经营业务时多为族人考虑。经理蔡松甫在银行成立大会上即声明三年不收薪金[11]。新生的惇叙银行根基不稳、知名度不高,蔡仁初凭借着自身在上海滩的名望,为银行招揽了众多生意。在悖叙银行银根偏紧时,利用手中资金代为垫付。1925年,在一次业务会议上,经理蔡松甫谈到:“本行向来凡遇银根不来之时,均由仁初兄独力筹垫,今本行对于放款,既有限制,将来如有银根紧迫之际,尚请诸董事共同维持,免得仁初君一人为难。”正是因为有蔡仁初这样的族人作后盾,悖叙银行才有可能以不多的资金从事超过自身实力的业务[12]

为便利同宗汇款起见,银行开办后即制订了便于族人汇兑的优惠措施:“凡吾同宗惠顾,储蓄款项不拘多寡,利息悉从优厚,手续简便,办事敏捷,有志储蓄者盖兴乎来。”为便利同宗汇款起见,1936年于家乡宁波成立惇叙银行宁波办事处,行址设在江厦街,规定:“凡吾同宗,如有汇款至甬,所有汇水以及手续费一概免费。以联感情而敦睦谊。”[13]

蔡氏家风家训对家族成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引领、激励和约束功效。家族成员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家风,使家族产生一种强凝聚力。在蔡仁初的号召发起下,散落在上海各地的265位蔡氏旅沪成员得以聚集起来。他们远离家乡,很多成员都在底层打拼,宗族以蔡氏旅沪同宗为平台,内部的互相扶持在当时显得尤为珍贵。对于有困难的族人同宗会出资施以援助之手,把“凡我子孙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蔡氏家训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蔡氏家族家风家训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传统道德理念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优良精华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是一脉相通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家风。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挖掘其中的思想精华,使之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互相融合,通过传承优秀家风家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代公民的美德。

注释与参考文献:

[1][2][5]蔡协钧:《鄞东蔡氏宗谱》,木活字本,1935年。

[3][7][8][9][10]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228页。

[4][13]《蔡氏旅沪同宗会会刊》,影印本,1921年。

[6]宁波市档案馆:《〈申报〉宁波史料集(五)》,宁波出版社,2013年,第2239页。

[11]宁波市政协文史委、政协鄞州区委员会:《鄞县籍宁波帮人士》,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97页。

[12]宋钻友:《同乡组织与上海都市生活的适应》,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164、165页。

标签:;  ;  ;  ;  

探析鄞东潘火桥蔡氏家风家训对家族影响-以蔡氏旅沪同宗会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