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分析论文_张玉顺,林绍霞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分析论文_张玉顺,林绍霞

(1、烟台警备区门诊部 山东烟台264000 2、烟台毓璜顶医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 目的:研究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针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6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原因有:病变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神经根粘连、椎间隙感染等。术前应详细分析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术式,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扎实的解剖知识是椎间盘切除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446-02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而引起腰腿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是其有效根治方法,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否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国内外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1]。 本文主要针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6例出现并发症。男4例,女2例。年龄32~76岁,平均49岁。

1.2 并发症 硬脊膜1例;脊柱不稳1例;血肿形成1例;神经根粘连1例;定位错误1例;椎间隙感染1例。

1.3结果 6例中,2例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术后1例疗效满意,恢复正常工作生活,1例恢复不满意。

2 讨论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患者发生率为6.12%,与国内周人厚[1]报道4%~6%相近,就其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如下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硬脊膜 本组出现1例。单纯硬脊膜破裂绝大部分是术中切除黄韧带、椎板时发生,引起脑脊液漏。手术操作要在直视下进行,保护好硬脊膜,应用神经剥离子分离并置于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可避免手术器械对硬脊膜损伤。术后常规使用头低脚高位,适当应用地塞米松及甘露醇降颅压为减轻脑脊液对破裂口压力[2],负压吸引不可太大,都可有效预防脑脊液漏。

2.2 脊柱不稳 本组出现1例。全椎板切除术因椎板减压彻底,且操作方便,对伴有腰椎管狭窄的椎间盘突出患者比较适合,但因小关节切除过多,后路减压范围过大,加上韧带及小关节的破坏,又未进行植骨融合,会导致脊柱不稳。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患者,最好在术中彻底解除病因的同时行椎间植骨融合。腰椎间盘手术的患者术后经过短期休息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3]。

2.3血肿形成 本组出现1例。术中发现静脉丛有渗血,双极电凝止血后放置引流管,术后腰腿症状消失。因此,对静脉丛出血应高度重视,常规双极电凝彻底止血。对于广泛渗血要给予压迫彻底止血,同时还要防止用肾上腺素盐水止血血管痉挛解除后再次形成血肿。椎管内分布有非常丰富的静脉网,手术操作稍有不慎将造成静脉丛破裂出血。对于腰椎间盘切除手术,若术中操作不当,或操作损伤椎管静脉丛后止血不彻底,或术后引流不畅均可导致血肿形成。

2.4神经根粘连 本组出现1例,椎管内分布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网,尤其是静脉呈网状分布,手术操作稍有不慎将造成静脉丛破裂出血。防治措施:①术中体位:胸部和髋部垫棉枕,确保患者腹部悬空,不受到压迫,以防止腹压升高。因腹压升高会导致脑压升高,进而导致静脉压升高,静脉易破裂出血;②术中要仔细分离,尽量避开血管,无法避免的可用双极电凝止血。对于渗血较多的可用肾上腺素盐水浸泡冲洗,使血管收缩很快会止血。如经过以上措施仍无法止血的,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尽量取出明胶海绵;③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出渗血。视引流情况于24~48 h内拔出引流管;④术中尽可能保留硬膜外脂肪和黄韧带。对于没有肥厚和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的黄韧带要尽量保留。对于防止术后粘连有积极作用。近来应用高分子透明质酸钠局部覆盖也取得较好疗效[4]。术毕24 h开始直腿抬高训练,3 d后伤口疼痛缓解行抱膝训练,7 d后腰背伸肌训练,对减少粘连有很大的帮助。

2.5定位错误 本组出现1例L4-5椎间盘突出错做成L3-4椎间盘。患者存在腰椎骶化,术前未行定位X光摄片,术中未用C臂机透视定位致使手术失误,并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术后复查X光片发现定位错误,急诊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消失。因为患者存在个体差异,采用体表标志定位会有偏差,故术前要仔细分析X光片,特别对存在腰椎骶化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可术前行棘突克氏针定位X线摄片,术中定位仍无把握时可用C臂机透视定位。

2.6椎间隙感染 本组1例发生椎间隙感染,患者术后7 d出现剧烈的腰痛,且较术前明显加重。患者低热,白细胞升高不明显,血沉明显加快,经MRI确诊。经过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痊愈。 降低椎间隙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术前应全面检查,认真准备,待口腔、呼吸道,特别是盆腔和腹腔器官的感染控制后才能手术。术中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消毒用3%碘伏纱球涂抹于腰部皮肤,待干后再用70%酒精纱球涂抹2遍,洗净碘伏,每一遍范围逐渐缩小,最后用酒精纱球将边缘碘伏擦净。该过程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损伤,术中切口用0.9%NaCl溶液反复冲洗。如果患者身体较差,可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摘除髓核后椎间隙内注入抗生素。关闭切口前用0.9%NaCl溶液冲洗,术后重视切口保护。

总而言之,随着手术普及,术后并发症逐渐增多,目前我国的医患形势紧张,对于我们来讲应首先提高责任心和手术技术,此二者缺一不可,另外比较重要的是做好术前和术后的必要检查,是否手术和手术方式一定选择好适应征。同时做好各种术式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利于我们选择并改良术式。

参考文献

[1]柯丽,吴立华,黄俊,沈杰,陈德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06)

[2]刘军.经皮侧路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06)

[3]苏鸿莉,晋雅凌,李玲霞,高慧,路喻清.脊髓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09)

[4]徐勇,李锋,熊伟,方忠,廖晖.术中肌电图监测在全身麻醉下腰椎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J].骨科.2016(01)

论文作者:张玉顺,林绍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分析论文_张玉顺,林绍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