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南岔镇林场小学 736108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比较优化的学习方式。如何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是需要每位一线的教师深入研究和总结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新型人才不仅要具有系统、专业的知识,还要拥有聪慧、灵敏的大脑以及勤奋、专注的品质和合作、竞争的意识等。然而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听、观、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自我封闭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这样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数学课程标准》包含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之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体现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习者要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配合彼此的学习;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估,最后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体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合作学习又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达到了学生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共同发展。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新方法。怎样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这需要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给予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以促进学生主观意识的发展。
二、有效合作学习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合作成功的重要前提
组建学习小组,要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全方位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2-6人为宜)。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共同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努力,最终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和发展,充分体现 “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成功合作的重要保证
(1)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意识,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教学《统计》一课中,在学生已学会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放了一段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机动车的数量,一分钟后,没人完成任务。学生说: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此时我引导学生可以进行合作!没有要求,但同学们已开始自发地结成小组,并明确自己的任务,再次学习后,顺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2)在学习新知识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时,教师出示例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几分钟后,有的学生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此时教师趁势引导: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借助学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最后得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算法。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后,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标准量”,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中谁是标准量?有的同学说男生,有的说女生,我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的组织引导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
(1)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基础知识+人格特征+思维风格=创造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协同发展,尤其培养了“团结合作”这一未来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良好品质。另外,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不踏实的弱点,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并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自己的观点;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还要学会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对于少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障碍,教师要及时调控,不能让成绩好的学生看不起成绩差的学生,也不能让暂时后进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引导学生要互帮互学。
(2)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首先,要求教师要把握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进行及时引导。其次,教师要发扬大胆放手。再次,教师要通过观察、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引导,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
(3)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积累合作经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在不断的尝试中归纳总结知识。
4.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很多后进生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人云亦云。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要主动参与学习。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避免造成“做样子”的现象。教具也要认真准备,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再次,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和讨论不能深入的缺点。最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等等。
总之,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实践。教师要经常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指导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合作学习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新数学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张建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意见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