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疗效分析论文_朱秋实

心脏性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疗效分析论文_朱秋实

朱秋实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内二科 甘肃平凉 744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脏性猝死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6月心脏性猝死患者104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心脏性猝死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针对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在8分钟内实施救治的患者24例,成功完成救治的患者9例,治疗成功率为37.50%;在8分钟以上实施救治的患者80例,最终成功完成救治的患者6例,治疗成功率为7.50%;对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发现,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院前猝死患者,临床对其猝死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主要表现为心脏性猝死,对此针对心血管疾病需要积极有效治疗,降低出现心脏猝死的概率。对于部分非医疗行为特殊救助人群,针对心肺复苏术技能需要进行有效普及,最后将院前猝死急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院前急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40-02

心脏性猝死也被称之为心源性猝死疾病,主要指的是患者虽然患有心脏疾病,但是在死亡之前未表现出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情况,最终表现为突然发病,在1小时内,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在发病后的1小时~24小时最终死亡[1]。为了探讨对心脏性猝死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6月心脏性猝死患者104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临床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最终显著提高患者的猝死急救成功率,最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2月~2016年02月心脏性猝死患者104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39岁~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9±1.3)岁;患者在发生猝死之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症状、呼吸困难症状、胸痛症状、恶心呕吐症状以及头痛晕厥症状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患者家中发病的患者76例,在其他场所发病的患者28例。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62例,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4例,属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8例,属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6例,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2例,属于血液系统疾病4例,属于其他疾病的患者18例。

1.2 方法

对于属于呼吸骤停以及心跳骤停的患者,临床对其实施心肺复苏,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对患者选择简易呼吸器进行治疗等[2]。

1.3 判断标准[3]

成功:患者的收缩压水平不小于60mmHg,患者的心音以及患者的大动脉搏动表现为恢复,患者的瞳孔呈现为缩小,患者的光反应获得恢复,患者的肤色逐渐转换为红润,患者的自主呼吸有效恢复;有效:患者的自主循环有效恢复;无效:患者心肺复苏超过30分钟,患者最终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展开所有心脏性猝死患者临床数据分析,治疗总有效率凭借%实施展开卡方检验,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在8分钟内实施救治的患者24例,成功完成救治的患者9例,治疗成功率为37.50%;在8分钟以上实施救治的患者80例,最终成功完成救治的患者6例,治疗成功率为7.50%;对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发现,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心脏性猝死主要是因为心脏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了不可预测死亡的现象。主要因为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的情况或者出现了心室颤动的情况后,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了心脏停搏以及出现了心脏性猝死的现象。近年来,针对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硬化以及出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研究有效方法加以干预后,使患者患有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呈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仍然无法获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4]。

对于心脏性猝死患者,诸多均表现为心脏结构异常的现象,因为系列结构的改变,从而造成患者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的现象,最终出现了心脏性猝死的情况。针对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了自主神经变化的情况以及出现了电解质异常的情况等均会导致。因为诸多结构异常疾病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解决,从而导致无法有效治愈,对此只有通过将危险因素加以纠正才能够将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的概率有效降低。具体的急救干预措施为:①对相关的急救知识进行普及,要求做到全面参与,对于人民群众展开相关急救知识操作技能培训[5]。②针对相关的诱发因素加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了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后,往往导致出现猝死的现象。此时患者的儿茶酚胺分泌量呈现为一定程度的增加,患者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患者的血压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升高,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呈现为一定程度升高。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将患者的心态加以有效调整,有效确保规律饮食,要求患者禁止烟酒;此外注意患者的休息,防止出现了劳累过度的现象,避免出现便秘的情况。与此同时,针对患者表现出的基础疾患,需要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对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

在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针对以下几方面需要给予高度关注:①对于心脏性猝死患者,疾病救治的成功率较低,对此针对患者等相关人员进行心脏复苏知识的讲解以及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②在急救理念中,急救生存链属于关键的中心内容,其针对患者的成功复苏会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③对于心脏性猝死患者,对其展开高级生命支持的时间越早越好,不会对患者心肺复苏以及患者的电除颤产生影响。

对本次实验结果加以观察发现,在所有患者中,在8分钟内实施救治的患者24例,成功完成救治的患者9例,治疗成功率为37.50%;在8分钟以上实施救治的患者80例,最终成功完成救治的患者6例,治疗成功率为7.50%;对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发现,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从而证明在8分钟以内对患者实施抢救,最终可以获得较高的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于发生院前猝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脏性猝死疾病,针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降低患者猝死的概率,显著提高院前猝死急救患者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钱欣,林世荣,连双庆等.福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3(01):37-41+33.

[2]张在其,赵兴吉,陈培正等.重庆市渝中区345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四川医学,2010(11):1581-1584.

[3]廖纪华,闫辉,唐锦程.186例猝死患者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05):401-403.

[4]石春芽.心脏性猝死在山区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探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2):48-50.

[5]胡怀岭,李毅,刘远山等.472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的调查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03):222-224.

论文作者:朱秋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心脏性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疗效分析论文_朱秋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