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学入学考试作文考评_中考论文

2006年中学入学考试作文考评_中考论文

彩练舞空,繁花迷眼——2006年中考作文题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彩练论文,述评论文,繁花论文,年中论文,作文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顿生七色彩练舞空、铺地乱花迷眼之感。命题者的创新理念、人文意识和匠心智慧所培育的“题花”,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一、四种题型争妍斗丽,各具异彩。

话题作文、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这四种题型在2006年命题中均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都有上佳的表现。

(一)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虽然自2004年开始所占比重有所减少,今年也不再一枝独秀,但是凭着它开放性强、自由度大的特点,仍然受到青睐。笔者抽样统计了66份试卷,话题作文(含选题作文中的话题作文)25卷,占37.9%。一批创新性话题受人注目,例如:“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江苏连云港)、“被温暖照亮”(江苏南通课改区)、“走自己的路”(湖北黄冈,与江苏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人与路”不谋而合)等。为了防止抄袭、宿构,命题者都在增强话题的限制性上下功夫,例如有的运用两个并列关系的概念命题,如山东济宁的“成长与追求”;有的采用增加限制词语的方法,例如江苏南通的“怦然心动的感觉”,“怦然心动”这一修饰语强调了“感觉”产生的偶发性、突然性和震撼的力度,这就排除了常态下产生的一般感觉;有的则通过在导语中设置限制以增强审题的难度,例如浙江杭州中考作文题:“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于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请以‘风景’为话题作文。”很明显,导语中“好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比喻句,话题“风景”不是指自然风物,而是指社会生活中令人心动的人与事,这就体现了有限制的开放特点。

(二)全命题作文。抽样统计中全命题作文11卷,占16.6%。作为传统命题形式的全命题作文并未因为话题作文的崛起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以适度的限制等优势继续显示其魅力。这些命题少了形式上的盲从和跟风,注重对传统形式的改进和完善,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总体上看,简单地出示一个题目的形式有所减少,亮题前创设情境和极具诱惑力、激趣力的提示以燃起考生写作欲望的命题形式纷纷登台亮相,例如浙江的“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以假设句为题,别出心裁,在一定的限制中为考生开辟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浙江温州题为“把心儿打开”,导语是一首激情与哲理交融的诗歌,激情洋溢的诗句定能点燃考生赞美生活的欲望,易为考生接受。

(三)半命题作文。抽样统计中半命题作文17卷,占25.7%。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这种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所以今年半命题作文有崛起之势,越来越多地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不是偶然的。例如,前几年上海的中考作文题都是命题作文(“我想唱首歌”、“喝彩”、“我的视线”、“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活力的岁月”),今年改为半命题:“我们的名字叫__”。命题的题型变了,但其理念、内质却一脉相承。它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说,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强调的是“我们”这一集体概念而不是“我”的个体意识,这与上海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积极引导的正是我们社会现在越来越缺少的“真情”和“集体”、“团结”。这一命题,从导向性、教育性和可写性方面看,都可圈可点。山东临沂以倒装因果复句“我__,因为我__”为题,着眼于自我的肯定和个性的张扬;山东莱西以“在__中学会__”为题,让考生反思实践与能力的关系,也都有新意。

(四)材料作文。抽样统计中材料作文13卷,占19.9%,这一占比已超过全命题作文。今年材料作文的命题思想、形式和要求有较大变化,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材料文体多样。除以往较多出现的寓言、故事、散文和图画外,还出现了诗歌;二是选择空间开阔。有的命题铺开多立面材料,但要求选其一即可,让考生有更大的自由度。例如浙江宁波题:制造商告诫已是成品的铅笔必须按照列出的五条立身行事。所言的五条借物明理,考生可从容地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项构思成文,所提供的天地极大。三是导语鼓励创新。例如广东题提供一幅图片,解说词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购物袋,其巧妙的设计,让人感受到创意可以给生活带来快乐,而且给人许多思考和启示。”要求考生写出感悟和体会。这道题着眼“创新”的实践和思维,鼓励考生在“不同”、“不同寻常”上写出亮点,设计很有创意。

二、命题设计新意迭出,亮点频现。

首先,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指向新课标,这已成为最耀目的亮点。例如新课标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要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湖北宜昌卷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该卷有两题,一是:“这份试卷,向你展现了家乡的城市和乡村、山水和人物、历史和民风、文化和精神……这一切,一定会勾起你的回忆,拨动你的心弦,引发你的思考,你一定期盼着家乡更加美好。请任选一个角度,给你所在的市(县、区)长写一封信,讲述你的经历,表达你的情感,提出你的建议。”二是:“三峡奇石是三峡宜昌一种自然奇特的观赏石,画面石是其中最常见的品种,石上的花纹常常现出人物、动物、山水、文字等多种图案,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它们以独特的风采征服了世界。第七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即将举行,学校拟将三峡奇石作为礼物,赠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请你从下边的奇石中选定一尊,仔细观察它的图案,适当发挥想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描绘它的画面,抒写这件礼物所要传达的深情厚意。”命题者以家乡的美景奇石激发考生美好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文化资源的人文价值,使新课标的内涵得到具体的贯彻和彰显。又如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今年较多的中考作文题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这一亮点。例如浙江嘉兴题:“____也美丽”,导语为:“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叶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这道题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中的弱小、普通和逆境,旨在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深层的审美涵养,视角独特,颇有新意。

其次,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子心灵,让考生叙真事,吐真言,抒真情,展现真实的自我。例如四川成都要求考生以“报答”为话题作文。给出的材料的大意是:小时候,母亲为孩子洗澡,孩子称将来要报答母亲;10岁时,母亲经常叮嘱孩子,孩子说母亲很啰嗦;20岁时,母亲敦促孩子结婚,孩子说不用你管;50岁时,母亲生病,孩子说老人就是给孩子增加负担的;母亲去世后,孩子才发觉没有报答母亲。据媒体报道,考场上监考老师发现,也许是作文题强烈地触动了考生的情感区,不少考生写得泪眼婆娑,有的甚至潸然泪下,可见这道沟通亲情的考题打通了考生原先封闭的情感世界,为考生尽情展现真实的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再次,文题构思精巧,语言优美,让考生尽快缩短心理距离,产生亲切感。例如四川乐山的“心境”话题,江苏徐州的“心”话题,福建厦门的“歌”话题,江苏南京的“其实很简单”(全命题),江苏无锡的“其实门开着”(全命题),浙江绍兴的“十六岁的天空”(全命题),江苏常州的“告别__”(半命题),云南的“__的滋味”(半命题)等,有的题目本身的词语就有深义(如两个“其实”),体现出命题者的匠心;有的导语与题目之间的过渡、衔接和延伸都很讲究;有的则用充满诗意、哲理和灵气的语言打动考生。

三、冷静审视把握大势,反思不足。

面对铺地繁花,我们当然喜形于色,但我们在把握命题形式并存互补、多元发展这一大势的同时,也必须正视繁花下稍呈疲态、缺少生机的生命。

第一,有些题目内涵陈旧,构思缺少灵动和新意,很难引起考生一吐为快的激情。例如湖北随州的“幸福”话题,山东烟台的“变化”话题,河北的“财富”话题,浙江丽水的“感谢__”(半命题)等。

第二,有的题目的写作范围过于宽泛,几乎无所不包,例如江苏南通的“怦然心动的感觉”话题,题前有导语:“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怦然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一瞬之间漾遍全身,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并且学会生活与创造。”应该说所命的话题富有诗意,导语语言优美,引导性强,话题表述时也用“怦然心动”对“感觉”作了限制,但其中7个“一”包括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4个“懂得”又涵盖了思想道德、心理情感、意志品质等多个方面,考生以前写过的很多文章只要稍加改动就能拿来使用,这就客观上给考生的宿构提供了较大的“利好”空间,这既降低了作文的可信度,也增加了阅卷的难度。

第三,选题作文逐年看好,但不能据此认为选项越多越好。例如海南今年设计的选题作文是:第一项是以“交流”为话题作文,第二项是给材料半命题作文,又有“__,太好了”、“__,我能行”、“__,让我来帮你”这3个选项,两者相加实际上有4个选项,所供范围如此宽泛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和方便阅卷,值得研究。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迷”是欣赏,是赞许,是兴奋,但不是迷失、迷恋,中考作文命题会在总结反思中育出更加鲜艳绚丽的百花,我们信心百倍地期待着。

标签:;  ;  ;  ;  

2006年中学入学考试作文考评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