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及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疆论文,供需论文,对策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界定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范围,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五个省市、自治区。这一区域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荒地、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有储量较大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稀土及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动植物资源、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资源,同周边国家有约2万KM的边境线,几乎所有的陆地边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1][p.19] 尽管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区位、经济、文化、人口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为一个特定的区域社会,但其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低、速度慢,人力资源现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及国家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的加大,这一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有一定改善,但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分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并进行对策的探讨研究,于此区域人力资源的配置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需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人力资源数量供需矛盾时效长
从人力资源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来看,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存在着求大于供的矛盾,尤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而一般劳动力的供给量大大超过需求量。根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供需预测,在短期内,人力资源的供给数量远远大于需求数量(见表1)。2006年,边疆五省区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708.02万人,而人力资源需求数量7052.52万人,中间缺口达2655.5万人。直到2020年,该区域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数量都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增幅基本接近。2020年预测结果依然是供大于求,供需差距与2006年比较有稍微扩大,为2688.74万人。一段时期内将客观存在的这一供需矛盾是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基数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自然增长较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以及城市国有部门的大量富余人员下岗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
表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数量供需预测 单位:万人
2006 2010
2015 2020
LRSH RXSH LRSH RXSH LRSH RXSH LRSH RXSH
内蒙古
1826.81066.98 1876.63 1116.11 1940.83
1182.79 1994.79 1254.18
新疆 1419.96
724.41476.61 762.68
1546.49
814.48
1614.87 865.82
西藏 207.27149.1216.86
168.65
229.94192.13
244.38
215.01
云南 3119.01
2427.79 3210.61 2522.19 3315.01
2649.78 3417.35 2782.37
广西 3127.92684.25 3224.08 2797.59 3345.48
2940.68 3468.02 3084.61
合计 9708.02
7052.52 10042.77 7367.22 10467.96 7780.16 10890.73 8201.99
注:(1)表中,LRSH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RXSH为人力资源需求数量。
(2)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预测。
据预测,云南省2006年新增劳动力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全省今后几年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32万人,加上上年结转约13万登记失业人员,劳动力供给达45万人。如果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9%的速度计算,每年的人力资源需求仅为24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有350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因此,2006年云南省的人力资源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2][p.84—85]
此外,人力资源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也与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化、产业化程度有关。在边疆五省区中,只有内蒙古的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其城市化水平为43.5%,全国为37.66%。其他四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城市化水平最低,2001年它的城市化率仅为18.93%,而当年上海的城市化率88.31%,为西藏的4.6倍还多。再者,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主要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据悉,2005年广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63.02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5%,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不到4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只有4家。广西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化进程在全国排名靠后导致城镇的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不高,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明显不够,进而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拉动作用不足。2003年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仅为26.6%,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10个省区的平均水平;从产业水平及其对经济发展作用看,2003年人均工业增加值只有2003元,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48.46%,不到东部省区的1/4,也只相当于西部平均水平的60%。[2][p.84] 综上所述,受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化、产业化水平的制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非常有限。
(二)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1.供求人员素质结构不相适应
首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中等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偏低。2004年,西藏自治区每万人中仅有7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五省区中,除了广西之外,每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人口均在2000人以下。其次,该区域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大。2004年全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在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所占比例为10.32%。而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西和新疆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省区文盲、半文盲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的文盲、半文盲率高达44.03%。再从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性别构成来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中,女性文盲人口的比例均大大高于男性。譬如,西藏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女性比例高达54.03%。再者,城乡劳动力人口整体素质差异大,部分人力资源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的状态。因此,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家某些政策的一定倾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出现,它们对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有着庞大的需求,但与其相应的人力资源供给却存在着脱节;而另一方面,初级劳动力资源过多,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近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吸纳了不少的初级劳动力,但对于庞大的人力资源供给数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就业不足和隐性失业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呈失业人数逐年增长、失业率不断攀升的趋势。[3][p.9—10] 总之,需方与供方呈现较大反差,供求比例严重失衡。从微观角度来看,结果也是造成求职者找工作难,而招聘者找人难的局面,以至一边高学历者失业现象呈不断上升趋势,另一边企业因人才不足而缺乏创新动力,经济效益低下。
2.第三产业人力资源容量不足
近年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很快。除了西藏,其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高于第二产业以外,其他四省区各产业产值比重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二三一(表2),而五省区劳动力的分布由多到少均为一三二(表3),产值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偏差较大。第三产业从产值到劳动力容量都不够。云南省2005年第一季度,第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为68.48%,比上季度有较大上升;第二季度第三产业需求相对稳定,比上年同期增长2.43%;第三季度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旺盛,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83%。[1][p.71] 但从整体情况上看,服务行业如餐饮服务人员、清洁工、保育和家政服务员、推销展销人员等的供给仍然不足,无法满足需求。所以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需求结构主体依然在第三产业。
表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2004)
构成(%) 指数(上年=100)
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内蒙古 18.6599 49.1311 32.2091 111.675 127.51 113.4
广西24.4384 38.8018 36.7597 105.4117.06 110.61
云南20.4201 44.4061 35.1737 105.6114.96 110.74
西藏20.527.252.3104.9117.4
112.8
新疆20.2123 45.9091 33.8786 105.1114.34 110.37
注:(1)本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
(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整理。
表3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2004年底)
就业人员构成(合计=100)
地区 (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全国75200 35269
16920
23011
46.922.530.6
内蒙古 1019.146
555.4886151.9316311.725554.5053214.9077430.58694
广西2649.112
1531.789287.1161830.206557.8227410.8382 31.33905
云南2401.381
1711.916218.3532471.111971.2888 9.09281919.61838
西藏134.8269
85.8944 12.6899 36.2426 63.707179.41199426.88084
新疆744.4961
403.314398.4943 242.687554.1727913.2296632.5975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整理。
(三)青年人力资源供需矛盾逐渐突显
以云南省为例,2005年第三季度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表明,年龄在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了总求职人员的44.13%,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了34.55%。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年龄要求来看,对16—2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41.42%,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34.38%。虽然,目前青年人力资源供需问题还不算突出,但从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趋势看,有日益增大的风险。同时,从大学生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看,云南省2005年第三季度大专、大学文化程度劳动者的需求与供给比分别为1.22和1.14,低于中级工和初级工。未来大学生供给持续增加的趋势,意味着大学生供需市场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压力。[2][p.77—78]
(四)地域之间供需不平衡
区域差异、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区域之间人力资源供需的不平衡只是其中内容之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是农牧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城镇人力资源和农村人力资源的供需差异较大。在数量上,从边疆五省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远大于其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即可看出,乡村人力资源所占比重较大,城镇人力资源比重较低。城乡人力资源质量构成状况也有明显区别:如云南省,低级人力资源乡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最低的是市,其次是镇;初级人力资源中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乡村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市镇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重市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二者比重基本相同,乡村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中高级人力资源市镇比重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村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力资源质量越高,城乡间的差异越大。高中文化程度城乡相差近4倍,到了本科文化程度相差达50倍。其次,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城市或区域中心城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量均较大。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比较于东中部地区,拥有相当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边缘地带,它们对人力资源的供需量甚至远远小于本区域内的其他地区。此外,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些工业集中地、矿产地、旅游景区景点等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需求结构也随之变化,但供给数量及供给结构与所需之间存在一定缺口,难以较好匹配。
三、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减轻对劳动力市场的压力。统计研究表明,从妇女总和生育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4个指标考察,经济欠发达地区及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通常呈现越穷越生,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偏高的现状。广西2005年人口出生率为14.26‰,死亡率为6.09‰,自然增长率8.1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自然增长率上升了0.27个千分点。内蒙古2005年人口出生率10.08‰,人口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长率4.62‰,比上年上升1.07个千分点。尽管近些年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较先前而言,保持较低增长水平,但仍然高于东中部一些发达地区。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在经济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往往存在冲突,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是一个恶性循环。在广大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些群众的生育观念尚未改变,重男轻女,超生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显性失业人口和隐性失业人口的大量存在。所以,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提高人口素质上来,是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创造条件。
(二)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发展各类教育培训
2003年我国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而只相当于美国20世纪初的水平。[3][p.3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则基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就业训练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看,除内蒙古、新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省区都不同程度的低于全国平均值,其中以西藏为最低,仅有0.96‰,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差近5个千分点,其次是云南,比例也只是在2‰左右,这表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省区在就业培训方面很薄弱。因此,首先要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普及义务教育和初等教育,大力开发青少年智力资源,提高整个区域人口的总体文化程度;其次,适当发展中高等教育,根据当地需要培养一批应用开发型的中高级科技人才;同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成人教育、就业者的继续教育,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实用人才,使其质量和知识结构符合当地的实际需要。[4][p.9—11] 所以说,注重教育培训是解决结构性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教育培训与就业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强化各类基础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并结合劳动力市场信息分析,逐步提高应用技能型和复合型人员的培养比例,以适应区域人力资源的需求,是逐步缩小供求差距、解决结构性供求矛盾的根本措施之一。
(三)挖掘和发展吸纳人力资源潜力大的产业和行业
如前所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段时期内将处于人力资源数量相对过剩的状态,要对其进行调节,就需要增加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首先,通过发展经济,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提高劳动力需求量;其次,在经济增长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增长性行业,发掘吸纳人力资源潜力大的产业,从多途径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5][P.161] 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发展轻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的第二、第三产业,能够带来经济发展和缓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的“双赢效应”。[2][p.86] 譬如,边疆五省区均具备得天独厚、世界罕见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正逐渐成为它们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属服务性行业的旅游业,其自身就能吸纳较多的人力资源,同时由于它还能带动一些其他行业的发展,如餐饮业、零售业等,又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增加了就业岗位;再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所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调动消费潜力,也是促进经济需求和人力资源需求的重要内容。[5][p.161]
(四)发展特色经济
大力开发和培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挥特色经济对人力资源的聚集效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优势在于资源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这为该区域发展本土化经济、民族特色经济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其一,发展区域特色农牧业。如在西北干旱地区推广集雨节源旱作农业技术,在西南石灰岩地区推行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技术等;[6][p.125] 其二,发展特色民族产业。五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用品生产和民族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巨大的生产和市场潜力。如西藏边境线长,毗邻印度、缅甸、不丹、尼泊尔等国和克什米尔地区,历来与周边国家有着较为密切的贸易与文化交往,边境贸易源远流长。云南有8个边境地州分别同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边境贸易历史悠久,经历曲折,现已发展为边境小额贸易、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和边民互市贸易三种形式。由于地域和民族习俗相近的关系,云南边贸形成了互补性极强的贸易结构特点。出口商品中95%以上是纺织、化轻、卷烟、机电等工业制成品,其中出口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商品有近30种,上百万元的有40余种,在周边国家均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民族特色产业。如西藏的藏式地毯和中藏药,新疆的彩色棉,云南少数民族的中药材等都成为民族经济发展的亮点。总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进程中,既要突出其支柱产业的优势,也应该突出其民族特色的经济和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吸引本区域的人力资源,不致其大量外流,也有利于引进外来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
(五)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区域合作
地区之间相互合作,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供求信息的较好传递。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的较好传递是人力资源实现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条件,而供求信息的较好传递则依赖于减少人力资源市场的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建立区域内部统一和不同区域之间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供求主体到位后是否能实现交流,还取决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衔接机制的建立。为此,应该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人力资源市场格局,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建立社会化、高效率的人力资源供需信息网络,实现地区之间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资源共享,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减少人力资源供需结构上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就西藏而言,其所有地、市的城区和55个县都通了光缆,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所有地、市的城区和51%的县城。但总体来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要建立人力资源供求市场体系并非易事,需要积累大量的铺垫和前期准备工作。
(六)改革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多元户籍型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区域封闭的多元户籍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统一性和流动性;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延缓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以及社会文明化的进程,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过剩并闲置浪费;它还阻碍了区域间特别是各地城市间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了区域间的人力资源供求失衡,加剧了区域性人力资源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矛盾。因此,变革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和区域性户籍管理制度,代之以城乡统一、全国统一的居民户籍管理制度,淡化户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无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全国而言,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收稿日期]:2006—12—1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05XRK001,06XJY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