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陈建葵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陈建葵

江苏省启东市王鲍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226212

引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数学运算活动中,准确地完成运算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具体来说有推理能力、估算能力、记忆能力,甚至还有想象能力等。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只有实践,才能让计算能力渐渐提升为素养。

一、在动手中培养计算能力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简单的学具,例如三角尺、橡皮甚至火柴棒等,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抽象的计算题有了直观的实物,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就容易被激发,就容易在计算教学上获得成功。

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加深对“凑+法”的理解。在计算9+3这道题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9根小棒,同时在右边摆3根小棒,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算吗,该把几凑成10,3应该分成几和几?”教师引导学生边摆边说:“要把9凑成10,先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同时把1根小棒与9根小棒合并),再加2得12。”然后,老师让学生把小棒收起,动脑想“9+3”的计算过程。

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一方面可以借助实物图形的表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法”的计算过程;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这样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头脑里会浮现出刚才演示的场景,当计算带着一种体验,能力的提升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其实是发现学习法,它的过程一般是:教师创设一定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四大益处:培养学习技巧,增强记忆,发挥智慧潜力,增进内在动机。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它提升了学生计算的内在动机,从而发挥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二、在对比中培养计算能力

教师要对容易混淆的口算进行对比训练。例如,在做整十数与整十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时,学生特别容易出现添0漏0的现象。如40×6与40×60、560÷7与560÷70这类的题目很容易出错,这时要帮助学生在辨析中清楚地认识商不变的规律,以提高口算的准确率。可以挑选这类题目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可以将整数、小数的进行关联性练习,两个数相加或者相乘得数是整百的数。

例如:25+75、625+375, 25×4、125×8等,将这些整数的口算知识应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0.25+0.75,0.125×8作重点练习,这样计算起来会简便很多。对比着,就得总结着。能力在实践的总结中提高。

譬如,加数“凑整”,特别是一年级学习“6、7、8、9加几”的时候,经常用到,这对熟练孩子的计算有很大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还有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60-12-18,启发学生先思考,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比较。连乘中因数“凑整”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如25×14×4,25与4的积是100,进而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0。

在比较中,学生领悟了计算的要点。这样的计算实践,对他们能力的提高很有效。

三、在说话中培养计算能力

让学生先说话,使教师把握学生掌握计算的状况,根据学生的认可程度相机启动计算教学的“生长点”与“延伸点”,避免超前和防止滞后。

例如7的乘法口诀,当学生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后,教师指着这一组算式:7×1=7,7×2=14,7×3=21,7×4=12,7×5=35,7×6=42,7×7=49,创设“口诀奥秘大比拼”,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总结规律。学生结合“1~6口诀学习”的已有知识储备,从“相邻口诀间的规律”、“口诀记忆规律”及“书写口诀应注意什么?”展开了讨论与反馈,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积都相差7”,“根据一句口诀加7或减7可以想到上下两句口诀”,“几十几的‘十’不能遗漏”……

上述案例说明,学生先说话实际上就是教师把计算学习的主动权、发言权给了学生,乘法口诀的学习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讲解、模仿,而是小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获得发现,在交流反馈中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同步进行,同步深入。

让学生说话,要做好示范。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125时,很多学生都知道将32 分为8×4,然后利用25乘4得100,8乘125得1000进行计算,但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却写成:25×32×125=25×8×4×125=100×1000=100000。这样做,没有将25×4和8×125分别括起来,显然没有体现乘法的结合律,100×1000 也来得莫名其妙。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括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还应该在黑板上板书一道类似的题目,写清楚解答题目的每一个步骤。这样,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有了一个“参照物”,同时还有教师经常强调的“注意点”,就不会出现不该犯的错误了。这样的示范,不是教师去示范,是教师指导学生去示范。教师要精讲、精练,比如在计算0.125乘0.25时,学生应该马上想法1/8乘1/4来进行计算,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数感。这样的示范,是和说相结合的。

四、结语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靠的是“日积月累”,不断的实践,学会“举一反三”,明确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要求,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计算中能力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陈建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陈建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