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列宁论文

列宁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列宁论文

列宁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论文,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列宁在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就其重要性、基本内容和方针政策等问题作过一系列精辟论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深入分析、研究列宁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在完成了夺取政权和“剥夺剥夺者”的基本任务之后,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列宁明确指出:“在解决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变革的任务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已是另一类任务,即可称为‘小事情’的文化任务。”(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1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我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成了我们目前正面临的文化变革,文化革命的先导”。“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3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这就是说,要建设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完成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亦须完成文化方面的变革,进行文化建设。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来说,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一)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经济基础。当时,苏俄恢复经济的唯一出路就是在“现代最新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恢复工业和农业”,这个“基础”就是电气化。“电气化是我们面临的所有伟大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16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但是,人没有文化是实现不了电气化的。在列宁看来,这正是俄国所欠缺的。他说:“我们所缺少的主要东西是文化,是管理的本领。……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因此,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要使工业电气化”,“要使整个苏维埃建设获得成功,就必须使文化和技术教育进一步上升到更高的阶段”(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1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就必须同步进行文化建设。“如果把国际关系撇开不谈,只就国内经济关系来说,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3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二)文化建设是无产阶级加强政权建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政权。然而,由于俄国文化的落后,严重影响了苏维埃政权的重大作用的发挥。列宁说:“我们深深知道,俄国文化不发达是什么意思,它对苏维埃政权有什么影响;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作出了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可是这种文化上的落后却限制了苏维埃政权的作用并使官僚制度复活。”(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1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在列宁看来,由于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低下,广大人民群众无法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说起来苏维埃机构是全体劳动者都可以参加的,做起来却远不是人人都能参加”(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 版,第36卷,1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从而降低了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性质。同时,由于缺少文化知识,劳动群众难以施展监督职能,而政权一旦失去监督,必然会产生官僚主义、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严重影响苏维埃国家的威信。因此,要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政权,必须进行文化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因为拖拉作风、官僚主义和贪污受贿这种毛病靠军事胜利和政治改造是治不好的,只有用提高文化的办法才能治好。”(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 卷,197~1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再者,由于“我们的机关实质上是从沙皇和资产阶级那里拿过来的旧机关,在和平已经到来和免于饥饿的最低需要已经得到保证的现在,全部工作都应该集中到改善机关上。”(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3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而“为了革新我们的国家机关,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3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三)文化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建设的需要。要建设一个文明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而且要进行思想建设,广泛深入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为此,亦须进行文化建设。这是因为:首先,扫除文盲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先决条件。“只要在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这并不是政治任务,这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谈不上政治”。因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2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其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必须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列宁说:“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有掌握教师从资产阶级那里继承来的一切知识,才能做到,”(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4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即“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2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列宁还认为,政治教育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不普遍提高文化水平,不使工农群众比现在更有文化,就不能掌握这种“艺术”。因此“政治教育务必要能提高文化水平。”(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1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二、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广泛的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亦是多方面的。列宁认为,从广义上说,文化革命、文化建设包括“纯粹文化方面”和“物质方面”两部分;从狭义上讲,就是指“纯粹文化方面”,其内容包括发展国民教育、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繁荣文学艺术、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等。我们这里主要从狭义方面来探讨和研究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

(一)大力发展国民教育。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非常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认为应当把教育“这个任务”提到“首位”,并为发展国民教育进行了大量工作,提出了许多极其宝贵的思想和主张。

(1)教育普及必须与提高相结合。 鉴于十月革命前俄国大多数居民都处于文盲状态,列宁认为普及国民教育十分必要,因为“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3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为了扫除文盲,普及国民教育,列宁于1919年3月签发了第一道扫盲令。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列宁进一步规定:“对未满16岁的男女儿童实行免费的普遍义务综合技术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熟悉一切主要生产部门)”;“由国家供给全体学生膳食、服装、教材和文具。”(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746~7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但是,仅识字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要把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应该对工人和劳动农民的自修和深造给以全面的帮助,如建立图书馆、成人学校、人民大学、讲习所、电影院和艺术工作室等。

(2)教育必须同无产阶级政治相联系。 列宁提出:“在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都不能抱着教育不问政治的旧观点,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4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如何理解政治呢?列宁认为:“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开采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40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因此,教育应该紧密地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性质,以及社会教育的性质都应当改变”,“要使教学工作的性质适应向和平建设转变。”(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1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早在1897年, 列宁就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卷,461页,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特别强调要“把教学工作和社会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后来,他在对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关于综合技术教育提纲”的述评中,进一步发挥这些思想。他认为应该设立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普通学科的范围,使在这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综合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且应该具有共产主义的基本知识。

(4)发展教育必须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素养。 教师队伍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主力军,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为了推动和发展国民教育工作,列宁认为必须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他说:“我们没有关心或者远没有充分关心把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应有的高度,而不做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任何文化,既谈不上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产阶级文化。”我们“应当把我国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357~3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在重视提高教师地位的同时,列宁还强调要以共产主义思想武装教师,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既要振奋他们的精神,也要使他们具有真正符合他们的崇高称号的全面修养”(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3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必须加大教育投资。经费不足是造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而经费不足则是经济落后、财政状况不佳所致。但列宁并没有认为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能发展教育事业,而是把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他一再指示要给教育部门增加国家预算,“使我们的整个国家预算首先去满足初级国民教育的需要”,同时认为“还有很多经费可以而且应当节省下来用以发展国民识字教育,办法就是把那些半贵族老爷式的玩意儿,那些……可以不要、可以长期不要而且应当不要的机构一律撤销”,“以便把削减下来的款项转用于教育人民委员部。”(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357~35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二)努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列宁认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同发展教育一样都是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他说:“要建设共产主义,就必须掌握技术,掌握科学,并为了更广大的群众而运用它们……应当把这个基本问题突出地提出来,应当把它作为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提出来。”(注:《列宁全集》,中文第 2版,第38卷,2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他还要求所有管理干部都要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精通生产管理技能。“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的全部情况,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2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那么,怎样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发展呢?列宁认为:首先要“学会尊重科学”(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0卷,3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其次要“学会尊重那些‘科学和技术专家’”(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0卷,3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列宁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只有从资产阶级那里才能获得。所以,我们“应当珍视任何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文化、资产阶级知识、资产阶级技术的人。没有他们,我们就无法建成共产主义。”(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2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为此就必须学会谦虚,学会尊重科学技术专家的切实工作,克服那种“不学无术”的自负和极其有害的“狂妄自大”的态度。列宁甚至认为:“那些虽然是资产阶级的但是精通业务的‘科学和技术专家’,要比狂妄自大的共产党员宝贵十倍”(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0卷,3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三)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列宁特别强调了以下几方面:首先,必须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提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提出党的文学的原则,发展这个原则,并且尽可能以完备和完整的形式实现这个原则。”那么“党的文学的原则是什么呢”,即“文学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6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但这并不是说党的文学和文学受党的监督,就没有创作的自由,“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天地。”(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648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还一再强调“每一个艺术家和每一个自以为是艺术家的人,都能够有权利按照他的理想来自由创作”,但共产党人“必须努力做到意识清醒地去领导这一发展,去形成和决定它的结果。”(注:克拉拉·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其次,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早在1905年,列宁就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6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十月革命后, 列宁一再说:“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的劳苦群众中间”。“我们必须永远把工农放在眼前。”(注:克拉拉·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为此,列宁要求文艺要深入民众,深入广大城市和农村,要上演优秀的戏剧,举办出色的音乐会,派出流动展览会和“教育列车”到全国各地去。最后,必须提高广大群众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列宁说:“为了使艺术可以接近人民,人民可以接近艺术,我们就必须首先提高教育和文化的一般水平”(注:克拉拉·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而“群众的一般文化水平的提高将奠定一个坚实的、健康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将产生强大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推动艺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注:克拉拉·蔡特金:《回忆列宁》,第5卷,66页,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

(四)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列宁认为,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群众,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以及各种旧习气,这是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保证。他说:“我们的任务是要战胜资本家的一切反抗,不仅是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强烈的思想上的反抗。”(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4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要完成这一任务,教育工作者和共产党人必须帮助培养和教育群众,使他们克服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旧习惯、旧习气。列宁认为这是“整个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列宁还强调对工农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无产阶级文化的核心。“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3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列宁还特别强调,要对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是在摒弃资产阶级旧道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把劳动者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剥削,反对一切小私有制”,“是为摧毁剥削者的旧社会,把全体劳动者团结到创立共产主义者新社会的无产阶级周围”(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3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这一斗争服务的道德。只有树立共产主义道德,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新式的社会关系,树立崇高的社会风尚。因此,我们应该使青年一代“在学习、组织、团结和斗争的过程中把他们自己和那些以他们为带头人的人都培养成共产主义者。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302~3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三、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应当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呢?列宁结合苏维埃俄国的实际情况,深刻地、系统地论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列宁曾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我们的全部经验表明,这个事业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承认党的领导作用问题,在讨论工作和组织建设的时候,决不能忽视这一点。”(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4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建设,亦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原则上说,对于应该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点,我们不能有任何怀疑。”(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4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党如何实现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呢?列宁认为:首先是加强思想和政治上的领导。党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基础来指导文化建设工作,“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剥削的最后斗争)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3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党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和政治形势,向各个文化部门提出基本的政治任务,并要求它们在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苏维埃国家内的一切文化机构和文化工作都不应该离开或摆脱党的领导,而“首先应该公开承认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4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其次是加强组织上的领导。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一切组织必须无条件地把自己完全看作教育人民委员部机关系统中的辅助机构,并且在苏维埃政权(特别是教育人民委员部)和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自己的任务当作无产阶级专政任务的一部分来完成。”(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3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二)必须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后,文化建设要不要继承以往的文化遗产?列宁深刻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必须批判地继承以往文化遗产的正确方针。他说:“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2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2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无产阶级为什么要继承以往的文化遗产呢?列宁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有延续性、继承性的。任何一个新社会要创立自己的文化,都必须继承过去社会已取得的成果,无产阶级文化亦不例外。“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这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2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光辉典范,他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 卷,3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如果没有继承, 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

如何继承以往的文化遗产呢?列宁认为继承文化遗产决不是“保存故纸堆”,亦不是简单地复述和机械地搬用,而应当在批判改造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惟有如此,资本主义时代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它所遗留下来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方能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资源和条件。

(三)必须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怎样对待旧的知识分子?要不要吸收、利用旧有人才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此,列宁阐述了正确对待旧知识分子的方针和政策。他说:“只有利用大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因素。”(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2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专家,把他们看作技术和文化的唯一财富,没有这份财富,什么共产主义也不可能实现。”(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24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无产阶级为什么需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呢?列宁认为,这首先是新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专家,而“我们没有专家,这是问题的关键。”(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 34卷,2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因为在建国初期, “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从我们的党员中培养专家”,因此,对于现有的资产阶级专家,应该“把他们全部用起来”(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3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其次是过去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证明。列宁说:“以前的历次革命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工人靠强硬的专政不能坚持下去,工人不懂得单靠专政、暴力、强制是坚持不住的;唯有掌握了文明的、技术先进的、进步的资本主义的全部经验,使用一切有这种经验的人,才能坚持得住。”(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2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对待资产阶级专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呢?列宁认为:“对于专家,我们不应当采取吹毛求疵的政策。这些专家不是剥削者的仆役,而是文化工作者,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为资产阶级服务,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都说过,这些人在无产阶级社会里是会为我们服务的。”(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7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为此,列宁制定了一系列对待知识分子的切实可行的政策。首先,在思想政治上关心他们,在他们周围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应当使人们感到周围的同志式的关系和共产主义工作精神,要做到让他们同工农政权一起前进。”(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7卷,3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其次,在工作上“应当使他们有比资本主义制度下更好的工作条件。”列宁认为:“不如此,这个由资产阶级培养出来的阶层就不会工作。想用棍子强迫整个阶层是不行的”(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7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因此,必须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了这一点,哪怕付出20亿卢布也算不了什么。”(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7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同时,在工作上要信任和爱护他们,要“像爱护眼珠那样爱护一切勤恳工作、精通和热爱本行业务的专家。”(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3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最后,要大力改善资产阶级专家的生活条件。列宁多次强调:“在这个过渡时期内,我们应当尽可能地使他们有较好的生活条件。这将是顶好的政策,这将是最经济的办法。不然的话,我们节省了几亿,却可能丧失甚至用几十亿也不能补偿的东西。”(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7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尽管当时苏俄财政拮据,列宁还是主张对旧专家实行高薪制。他说:“我们现在给专家的工资是过高的,但为了向他们请教,多给一点不仅值得,而且是应当的,从理论上看也是必要的。”(注:《列宁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78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总之,列宁认为“在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最高发展阶段以前,专家始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我们应该使专家这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得更好,不仅在物质上和权利上如此,而且在同工农的同志合作方面以及在思想方面也如此。”(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 42卷,3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从列宁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正确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三者的同步现代化。任何不顾条件地突出政治或过于强调经济作用,而忽视整体文化建设,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2)文化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3 )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最终目的。

收稿日期:1998—02—09 收修改稿日期:1998—10—10

标签:;  ;  ;  ;  ;  ;  ;  ;  

列宁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列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