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 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实验中学 261300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创新的起点。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这一教学模式,也是把提出问题放在了首位。教学内容都注意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提出的问题也没有什么价值,甚至不敢问,不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内容转化成“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联系日常生活,培养“质疑”能力
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贯彻于日常生活中,生活离不开物理,要从生活走向物理。学习摩擦起电时,可以联系生活中晚上熄灯脱毛衣,看见团团小火花,同时听到“啪啪”的响声,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学习增大和减少摩擦力一节时,提出问题:足力健运动鞋底有深深的凹凸的花纹,是为什么?吃饭时手上有油,饭碗不容易拿住,为什么?平时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通过演示实验、小实验、自制教具,培养“质疑”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定律、规律、结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素养,使学生处于“忿”“悱”状态,从而提出问题。
1.“浮力”一节教学中,物体在液体底部“密合”,物体不受浮力,学生学习是个难点,不易理解。我在授课时,先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作基础,接着做了“浮尘子”实验。首先,边长是10厘米的方形木块,一面A用胶沾上了边长10厘米的玻璃块。玻璃缸中注入水,然后把未粘玻璃的B面向下用手压入水中玻璃缸底部,松手后“浮尘子”慢慢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将A面向下,B面向上压入玻璃钢底,“浮尘子”吸在玻璃缸底不上浮。学生惊讶,迫切想知道为什么,求知的火焰被点燃。教师可层层提问,引导学生质疑:(1)物体的上表面受压力吗?左右表面受压力吗?前后表面受压力吗?下表面受压力吗?(2)各个表面受压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3)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2.在电学学习中,我自制了教具“电学综合实验箱”能够做六个实验:(1)串联电路额定功率的大小和电阻的关系;(2)并联电路额定功率的大小和电阻的关系;(3)导体和绝缘体;(4)保险丝的熔断;(5)串联电路实际功率的大小和电阻的关系;(6)并联电路实验功率的大小和电阻的关系。每个实验前都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在学习照明电用电安全时,用测电笔区分零线和火线,我站在干燥的板凳上,手接触火线,让另一个同学用试电笔测试我的手,氖管发光。课堂气氛一下子凝固了,担心老师触电。我轻松地说,老师没有事,心里也不难受。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课堂气氛活跃,七嘴八舌,一下子沸腾了。原因是干燥绝缘体“板凳”不导电,没有电流从我身上流过。如果平时绝缘体不干燥,就导电。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为了安全,同学们切不可模仿做这个实验。
三、利用学乐网、多媒体、视频、电子白板、班班通等手段培养质疑能力
现今社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对物理教学有着巨大的应用,物理教师要勇于学习和应用,适用现代化教学。物理课上有些实验,或因实验时间长,或因实验器材小不易观察,或因在课堂上不易演示,效果不理想。选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动态、音乐、放大的画面,瞬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疑问。如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虽然课本上有图示,但学生理解不深,不能激起思维的火花。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像清晰,声音清亮,让课堂充满了活力,学习不再枯燥。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即使开枪放炮也听不见,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疑惑团团。然后用视频展示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情景,很直观,学生轻松地认识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凸透镜成像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困难,产生很多疑惑,我用动态的视频展示:当物体从远处逐步向凸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步变大,同时相距变大,当过焦点时,在另一侧光屏上找不到像;反之亦然。动态的视频演示,鲜明的颜色对比,能深深地烙印在学生记忆中。再给学生一个规律: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在两侧,虚像在一侧,实像都倒立,虚像都正立。
四、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实行“双改”的必由之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兵教兵”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深深受益。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首先,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有问题尽情地发问,不要把问题憋在心里,绝不搞一言堂。其次,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当导演,真正放权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当好演员,是学习的主人。再次,课堂要设立评价,实时鼓励小组、学生积极发问,每周评出提出问题多的小组和同学进行奖励。最后,利用好“亲子共成长”平台,让家长协助,鼓励学生每天提出问题。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对于提出不当问题或者错误质疑的学生,也不要讽刺责备,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论文作者:郭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能力论文; 绝缘体论文; 教师论文; 玻璃缸论文; 大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