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在财务审计中的作用_金融论文

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在财务审计中的作用_金融论文

进一步发挥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免疫系统论文,功能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站在系统论的高度对审计职责和功能进行整体设计,本文设计了一个包含法律保证、技术保障、人才支撑“三位一体”的金融审计免疫系统,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合理配置各类审计资源,实现金融审计效益的最大化。

(一)强化审计的法律地位,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金融审计的职责和权限

若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有效发挥首先需要强化其法律地位。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政府金融审计对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作用,将这一职能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金融审计不仅可以利用内部审计成果,还可以动用内部审计人力、物力资源,使二者形成合力。另外,还应加强对社会审计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其规范执业,提高审计质量,使其审计成果为审计机关所采用。同时,需要对审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相关条款进行修改,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开展金融审计的职责、权限,以期改善以往金融审计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监管资源效益低下、“监管误区”和“监管盲区”同时并存等问题。

(二)大力拓展金融审计对象的范围

根据审计法第21条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第19条的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进行审计监督。这意味着,许多非国有金融机构被排除在审计之外。但在庞大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农村信用社这些非国有金融机构和中小银行绝大多数管理水平相对低下,潜藏风险隐患远比各大银行更为严重;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各种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现象十分严重,潜伏和积累了较大的金融风险;我国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运营资金不到位、结算不严等情况较多,但对其监管却不太理想。目前,我国金融业正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金融风险会在各金融机构间迅速传播,直接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造成威胁。《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五年内实现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经常性审计,以维护安全、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为目标,服务国家宏观政策,推动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金融监管,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金融审计应积极拓展审计监督的范围,除了加强对“一行三会”的再监督和对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监管外,可先通过延伸审计或其他途径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制度化、规范化。

(三)将审计关口前移,扩展审计所涉及的业务内容范畴

1.强化对金融创新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审计力度,适时介入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业务审计

近年来,金融业务外向型特征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①外币业务突出,外币存贷款、国际汇兑、信用证、保函等国际金融业务比重不断上升;②金融工具创新,如网上银行、银证合作、资产证券化等被大量引用;③中间业务发展迅速,其主要品种包括银行卡、代收代付、金融衍生业务、基金托管业务等。中资银行正在改变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④中资银行业务向海外发展。这就需要审计适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强化对传统金融业务审计的基础上,加大对金融衍生品、电子银行产品、代客理财等金融创新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审计力度,同时应将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业务纳入到审计范畴。

2.从内部控制审计入手,强化风险审计

各国的监管经验表明,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作为免疫系统,金融审计不应仅停留在事中、事后审计上,更应将关口前移,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力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完善程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是否到位纳入到审计范畴,检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漏洞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防范风险的水平和能力。

3.强化信息系统审计

目前,金融企业电子化、网络化发展迅速,数据集中、业务集成和处理自动化程度较高,基本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业务处理系统。信息化的环境打破了原有的条块分割,改变了金融机构人员的职权,导致金融机构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甚至是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思考,这种工作角色的转变和适应过程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了新的信息系统风险和控制风险。由于信息系统漏洞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屡见不鲜。而且随着金融机构信息化程度的加大,这样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突出。金融审计应尽快从简单地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步入到对金融业的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并行的阶段。在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针对信息系统本身的设计与执行进行审计,把整个金融信息处理系统全部纳入审计范围,评价系统的合法性、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并以此为重要参考因素制定数据审计的方案。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发现其薄弱环节,及早制定防范措施。

4.将金融改革成效和影响金融业发展的外部风险因素列入专项审计范畴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进行了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内部改革,改革效果直接影响到未来我国金融的安全和发展,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作为具有金融监管职能的金融审计应密切关注金融改革的成效,深入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此外,金融业的运行发展受到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及其他外部环境影响。因此,为更有效发挥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需要对影响金融的外部风险进行调查,如对房地产市场发展与金融风险的问题,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经营货币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企业的影响,政府借款、财政担保借款是否导致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等等,使金融审计能跳出金融看金融,将金融发展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问题等联系起来,直接揭露和及时预警影响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外部风险因素,为建立良好的金融业发展环境做出贡献。

(四)将安全性列为一级审计目标,强化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目前,在审计理论界有一种新的认识,认为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目标已经不足以概括现在的审计实践。在近十年左右的审计实践中,众多审计项目都隐约含有安全性问题。因此,应将安全性作为一级审计目标来对待(石爱中,2008)。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安全性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金融审计应将重点放在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的领域、重点单位或重要事项,对重点审计事项一定要查深查透。对证据确凿的严重经济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除移交有关部门处罚外,还应向社会公告,以增强金融审计震慑力,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五)提升金融审计工作的层次

“免疫系统”观点把审计的功能由“监督经济活动运行”这样相对单一、初级的层次,发展到“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这一全方位、高水平的层次。顺应这种变化,金融审计功能结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变革,由原来以微观财务检查监督为核心转变为与宏观制衡、评价、辅助决策并重。鉴于此,金融审计应综合金融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意见,并结合金融审计的结果,以审计事例和具体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分析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制的健全性和科学性,发现我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体制性、制度性缺陷,评估以此产生的危害,防范由于监管问题转化演变成为金融风险,促进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建设,提高金融监管效能。此外,审计机关除了行使监督权外,更重要的是行使建议权——向金融监管当局、甚至国务院行使对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权。金融审计可以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并要注意研究和了解国家领导层希望掌握哪些信息,从宏观上撰写综合性的调查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在政策制定和国家宏观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以同样的审计资源释放更大的审计效能,不断提升金融审计的工作层次,从较高的层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标签:;  ;  ;  ;  ;  ;  ;  

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在财务审计中的作用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