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论文_张仁爱

科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论文_张仁爱

张仁爱

摘要:“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科学教学中的“错误”,教师不仅要宽容对待,更要善于挖掘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让科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关键词:初中科学;错误资源;精彩

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最普遍、最真实的现象之一,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当作资源来看待,用心经营“错误”,使得科学课堂更加地有效。

一、利用错误资源,激发创新思维

一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是因为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才会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教学过程更真实。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价值,让错误以特有的亮色展现课堂。

如在一次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检验CO2气体”,学生纷纷回答:“通入澄清石灰水”,突然有个学生说:“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同学们哄堂大笑,结果教师鼓励那个学生继续讲下去,生:“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就可以了”,这时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可以用,只是相对而言,稍微麻烦了点。师:“这位同学方法虽然还是常用的那种简单,但他给了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我们获得了新方法,感谢他,也要学习他那种乐于思考的精神。”

科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而去顺应学生的思维,去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让学生体验思维价值,享受到思维快乐,使其茁壮成长,为课堂教学增添生命的活力。

二、巧借错误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也是一种学习经验。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如果教师直接说出正确的做法,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若能对这些“错误”巧妙地加以利用,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层面去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电流表的使用时,笔者采用讲述法,讲完使用方法,再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效果还不错,学生错误的很少,但到做作业时问题一大堆,可见教学效果比较差。后来笔者用电压表时,本也如此去上,课前把相关器材发下去,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突然听到下面有些声音:“你看,这表坏了,怎么不能用了?”笔者走下去一看,原来一些调皮的学生已经在做实验了,顿时一想,笔者何不就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呢,反正表也不会坏,于是大家开始做起来,笔者提醒他们把做法与看到的现象都记录下来,小组呈现在黑板上:1.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U=3V,电灯不亮;2.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U=1V,电灯亮;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U=2V,电灯亮;3.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U=3V,电灯亮;4.指针反转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这里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错误,通过对错解的辨析与反思,学生能充分尝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滋味,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臻完善,逐渐成熟。

二、利用错误资源,培养自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从学生错误的暴露和呈现开始,把它作为教学的起点,摸清其错误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样会比教师马上更正、反复的强调更有说服力,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会使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

甲同学的方案:溶液 加氯化钡溶液 白色沉淀 加稀盐酸 沉淀不溶解

乙同学的方案:溶液 加稀盐酸 无沉淀 加氯化钡溶液 白色沉淀

当看到这两种方案时,同学们纷纷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致可以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此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简单的一说而过,而是把有不同想法的同学分成两组,讨论各自的观点是否符合题意,如果有错该怎样解决,很快的这个问题在辩论中解决了。

当学生出现分歧时,教师可以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精彩地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既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重要的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和交流,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一举两得,抓住了课堂的精彩。

三、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也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作前提。学生通过找错、议错、改错的反思过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定是学生们学习中的一个个兴奋点,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为后续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有这么一道题:在导体两端加4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500mA,导体的电阻多大?当两端加12V电压时,导体的电阻又是多大?

小李解答如下:第一次=4V / 0.5A=8Ω;第二次=12V / 0.5A=24Ω。

同学小张妍说,这是错误的,因为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第二次阻值应不变。小

李柯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有点搞不清:第二次也是根据计算的呀!

(1)你认为第二次公式还适用吗? 。

(2)小李的第二次计算错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两端加12V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大?

一道错题,引发了学生的一场大讨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辩错、纠错的反思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做到及时扑捉学生出现的“错误”,将其视为可探究、可利用的资源,能借助“错误”背后存在的疑点,启动思维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错误”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尊重学生的错误,课堂会因错误而变得精彩,变得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湾区永兴中学 325000)

论文作者:张仁爱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科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论文_张仁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