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教育渗透;方法
引言:数学是一门兼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长期以来形成了比较严肃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容易带给小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进而让他们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学科学习中缺乏信心和耐心。新课改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重视和开发,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做好的重要功课,基于此,情感教育为小学数学教学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对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开展课堂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在部分课堂上进行的是认知教育,而情感教育则处于空缺状态,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比较生硬,尤其像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就容易出现困难。而将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两者联系起来,令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小学数学课堂上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能使乏味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师生间的关系也会更融洽。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体现了教师的绝对主体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讲台下听,师生间缺乏灵活的交流互动导致课堂氛围单调和乏味。学生只是按部就班的听课,既很少主动提出疑问,也不愿意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成为被动的“学习工具”,很难获得应有的课堂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一股清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需懂得因材施教,要明白人各有所长,要尊重每个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进步。我们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对于教师的感观会影响他们听课的态度,如果学生对某任课老师有不好的印象,那么他们对于上该门课程时就会产生反感情绪,从而成绩也会退步;反之,如果学生非常喜欢这名老师,那么他在听该名老师的课时也会更认真听讲。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感教育的实践思路
(一)以情动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某种程度上是对生活知识的萃取和提炼,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将数学课本上承载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其以一种接“生气”的方式呈现出来,即能够有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降低知识的认知难度。小学生年龄段集中在7-12岁,表现出显著的好动和好奇心理,而传统教学手段却要求学生“喜静不喜动”,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思路,深入生活,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加减法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蕴知识与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习得知识、理解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春节期间小学生收红包的情境展开加减法教学,这是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经历的实际生活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小明过年期间收到了爸爸妈妈的两个红包,爷爷奶奶的两个红包,外公外婆的2个红包,那么他一共收到了多少个红包呀?”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再抛出下一个问题“小明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又分别给了一个红包奶奶和外婆,那么现在还剩几个红包?”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很快就能够回答正确。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情感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顺势而为,激发学习情感
数学知识是沉淀在课本上的一个个安静的小精灵,只要教师善于敞开心扉,顺势而为,就能让这些小精灵活跃起来,给数学课堂带来无限的欢乐和轻松气氛,在师生间搭建一道情感沟通和互动的桥梁,因此对教学顺势而为,积极捕捉并用好学生情感和情绪变化的每一个节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情感就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和收获,打造一个个学习小主人。
比如,在教学“圆角分”知识时,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课外”问题,比如我国流通货币是人民币,那么其他国家的钱又是什么呢?尽管这样的问题与教学目标开始没有较大的关联性,却是学生主动学习情趣的真实流露,也有利于发散数学知识,教师不妨顺势而“教”,抛转引玉地指出部分典型国家货币的名称,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将不同的收获表达出来,直抒胸臆,这样既赋予了学生课堂的自由度,又有利于消除师生间距离感,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学习快乐[3]。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老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教学情绪,老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对于课堂学习氛围也至关重要,如果老师能够以饱满热情的状态进入到教学中,以亲切的笑容、精彩的语言、鼓励的手势来传授学生知识,这样学生便会以饱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老师教学的状态处于负面情绪之中,便会导致学生出现心情烦躁、思维混乱的现象。鉴于此,数学老师要随时调控好自己的教学情绪,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
其次,由于小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老师要善用学生此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而想要真正的达到此学习效果,老师便要善于设计精彩的悬念导入,使学生从问题表面深入认识到问题背后的学习意义。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之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悬念:课堂开始之后,老师可以说三个数字(5、5、10),学生们,这三个数字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这时学生们都很好奇,怎么会有两个相同的数字呢,这时学生们都会纷纷自己画图去验证,通过不断的验证,学生们意识到原来等腰三角形便是有两个边长是一样的三角形呀!这样的悬念导入方式,直接引导学生进入了此节课的探究之中,自然教学效果会非常显著[2]。
(四)积极评价,提高教学获得感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情感上比较内敛,教学语言比较单调,尤其是在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时,往往依据学生的表现优劣进行判断,对学优生进行表扬,对学困生则忽略不计,造成很多小学生处于近乎被忽视的境地,严重削弱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开展卓有成效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评价意识和能力,通过优化评价方式带给更多学生所需的课堂获得感。在实际评价中要善用激励,比如在学生表现优异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非常好!”,而在学生遭遇学习低谷时,教师不应再批评,而应积极鼓励,可以说“不要灰心,下次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将情感因素植入对学生的评价中,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从而构建起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1]。
结束语:
总体而言,情感教育的创新实践,实际上是对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加强技能钻研,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吃透新课改思想,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经验,以情动人,与“数”相依,将情感因素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小明,周欣.略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53+164.
[2]张红梅.小学数学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27.
[3]闫芬花.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45.
论文作者:莫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课堂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