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论文_靳盘龙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宁夏 750011)

摘要:针对高压配电网(110kV及35kV)在城市电网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了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适应高压配电网规划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了介绍,对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对评价的流程进行了探讨。在选择评价体系时,应结合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电网规划的影响因素,对规划的优劣性进行评定,从而为配电网的规划提供重要的指导。

关键词: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模型

配电网规划是电网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电网经济建设与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配电网按电压等级可以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及低压配电网。作为联接输电网与中低压配电网的桥梁,高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与建设经济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制定配电网规划时,重点突出对高压配电网规划方案的量化评价,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选取最优规划方案。

传统的配电网评价评估的对象主要是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安全性与经济性等,没有对配电网规划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价,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结合配电网的基本概况,在确定配电网规划方案之前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规划方案本身优劣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配电网规划的实施和电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确保配电网规划的质量和供电稳定不断提高企业对电网的管理水平、供电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该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既在理论上既具备科学合理性,也符合高压配电网规划工程实践的需求。

1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1.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以及与评价目的一致性等原则,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自身还体现出了以下特点:①相对于传统的配电网评价体系,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根据配电网规划的实际特点,从配电网规划的协调性、适应性以及经济性、可靠安全性等特点出发,全面地对配电网规划进行评价评估,设置的指标更加经济合理性。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城市发展需要,没有增加城市负荷。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配电网规划进行评价时不仅评价配电网指数数值的准确性,而且还侧重重视指数数值的变化情况。④通过评价配电网规划对城市负荷的适应能力来评估出配电网的质量。

1.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

基于配电网规划的特点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供电安全性与可靠性、经济性、协调性、适应性这五部分,其具体体现在:

①供电安全性评价指标,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安全性是指在供电的某一段时段,在预设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评价配电网对于负荷是否保持正常连续的供电能力。②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相对于供电安全性评价指标而言,供电可靠性针对配电网的某一时区内电网可靠性,电网可靠性是指在电网元件容量、母线电压与电力系统频率等处于合理数值范围内时,在预设电网元件停电的情况下,满足电力用户对电力、电量的需求的能力,在评价配电网可靠性时可通过建立电力系统平均停电频率、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平均供电可用度的指标,以及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来全面反映出配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③配电网规划的经济性评价指标,配电网规划的经济性评价是评价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电网建设的经济性,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是指对配电网的电能损耗率和电气设备利用率进行分析和评价,而配电网建设的经济性是指从电网建设的资金收入、供电收益及营销收入等方面出发,对电网建设投资资金在流动过程中的持续供电能力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评价,从而促使电网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与经济性,有效避免和减少建设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决策带来的经济效益。④配电网规划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配电网的资源丰裕度指标、供电能力裕度以及配电网扩展裕度这三项指标,来评价配电网对城市负荷发展的适应能力,从而可以提高配电网负荷预测数据的准确性,推进配电网规划方案的扩展性,为电网的后续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不断促进电网建设的发展。⑤配电网规划的协调性评价,由于电网的运行是是一种相互联系的整体,一旦电网元部件的某一部分负荷过重的话,就会影响到电网的正常运行,以及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因而就需要高中压电网之间良好的配合,这种配合主要是指高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各等级电网变电站容量的匹配以及电网负荷均衡等方面,总之,配电网规划的协调性评价指标是要求配电网规划的经济合理性与安全可靠性。

2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建立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时,各指标的选取,一方面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电网实际情况,不能遗漏任一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数据采集难度、计算量等实际情况,真正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满足如下原则:与评价目的的一致性、直接的可测性、可比性、相互独立性与整体的完备性等。

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除了要满足以上原则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①相对于现状电网评价体系结构复杂、层次较多、底层指标设置繁多的特点而言,规划电网评价指标体系更注重于从电网规划的特点出发,从整体上对电网进行评价,指标设置更简洁。②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与城市特点及负荷特性相适应。③对规划电网的评价除了注重指标数值的绝对量以外,更加注重指标数值的相对变化。④对规划电网适应负荷发展的能力进行评价是评价规划电网优劣的一个重要方面。

3 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由于配电网系统较为复杂,且在电网运行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而评价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周全,综合评价配电网规划方案,目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德菲尔综合评价法等,这三种评价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配电网规划方案的评估过程中,其具体的评价过程主要体现在:

①层析分析方法主要是结合配电网规划评估的目标,建立清晰的层次结构,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利用测度理论来进行比较,进而可用相对标度代替绝对标度,然后量化人的主观评价指标,逐层建立评价矩阵和逐层分析判断矩阵的属性权重,以此求解出配电网规划方案的综合权重和排序,这种层次分析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条理化,有效解决配电网规划中的复杂问题,协调处理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与内在联系,从而确保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另外,应该注意的事项是在采用测度理论进行比较时应该确保信息的完整,一旦信息不齐全就会影响到配电网规划评价的结果。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建立配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模型,将配电网规划分析评估中的各种信息量化,进而对电网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由于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对于问题的描述较为模糊,因而在评价过程中就很难用具体的定量关系来表示,此时就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先确定配电网规划各种属性或性能的因素集,获取配电网规划的参数指标或质量指标,从而可以获取综合反映出配电网规划方案的整体质量性能的数据,之后可以做出对配电网规划的所有评价结果,然后针对影响配电网的每一个因素建立评价模糊关系矩阵,以此求解出每个影响因素对配电网规划评价结果的隶属度,进而计算出配电网规划的指标权重,然后可以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数值,获得配电网规划评价的最终判断结果。

4电网规划评价的实施步骤

在规划评价阶段,首先,导入电网规划评价原始数据;然后,对规划报告中给出的现状电网、中间年以及目标年方案,分别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以衡量规划方案的优劣。评分标准指通过一定的标度体系,将各种原始数据转换成可直接比较的规范化格式。评分标度多采用百分制、十分制和五分制。指标权重反映了同层指标之间的相互重要性关系,采用归一化的向量来表示。评分标准和指标权重的选择要考虑到城市的特点及负荷的发展阶段,例如若城市处于发展中期,负荷增长速度很快,要求电网有较高的裕度,则应适当提高评价体系中“适应性”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并加大其所占的权重。

5 算例分析

本文选取某区域局部高压配电网作为评价对象,进一步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以2011年为现状年份,该区域高压配电网概况为110kV变电站3座,主变6台,总容量280MVA;35kV变电站6座(含3座临时变),主变9台,总容量117.5MVA;110kV线路6条;35kV线路7条。2012年为规划年,建设改造项目有:投运1座110kV变电站(2台主变);停运2座35kV临时变;投运2条110kV线路;新建或改造6条35kV线路;停运4条35kV线路。依据本文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高压配电网规划前、规划网以及规划实施后三种情形进行对比评价分析。限于篇幅,表1仅列出部分二级、三级指标数据。以三级指标“高中压变电容量协调性”为例,采用2.2节所述方法对表1指标值进行评分。

4 结语

本文对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介绍,还与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当前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着较多的优点,弥补了传统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与漏洞。本方法除可用于规划电网与现状电网的比较 、量化描述电网规划措施的实施效果外 ,还可用于规划中的多方案评价 ,将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比较, 可以突出不同规划方案的特点与优劣。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对现状电网的评价,缺乏长远意义。当前评价体系将配电网的抗停电能力作为评价的指标,而且强调对配电网规划的协调,可以增强电网的适应能力。这种规划方法分析了影响电网稳定运行的因素,而且提出了电网未来发展的方向,对配电网的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在传统电网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网规划,通过多项评价指标来综合反映配电网规划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配电网规划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以及电网荷载适应能力等整体性能,保证电网建设的质量和供电稳定,推动电网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书铭,李琼林,陈栋新,等.中高压配电网非线性用户的电能质量特性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

[2]李金超,牛东晓,李金颖,等.基于GRA与PCA的电网发展协调性评估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

[3]叶彬,葛斐,陈学全,等.配电网发展协调性评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

论文作者:靳盘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论文_靳盘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