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 黄静琼

黄静琼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699)

【摘要】目的:分析心里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实施的不同将给予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上述基础上采取心里护理干预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为77.5%,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心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里护理干预;实施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071-01

冠心病以往为老年人疾病主要代表,近年来已从中老年群体发病过渡到发病群体年轻化[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人们对于心脏病有“谈虎色变”的感觉,所以冠心病患者在患病的同时常常伴有极为复杂的负面的心理反应,给患者的病情控制带来了不良影响。笔者对科室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在积极配合完成治疗的同时,针对患者的心里特点,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12月医院收治的8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7例。男51例,女36例;年龄48~78岁,平均(58.8±5.1)岁;病程1~14年,平均(6.2±2.3)年;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配合完成临床治疗各项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

1.2.1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应对每一位入院患者的心理、生活、生理等进行评估;采取不定期开放相关疾病的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随机讲解等方式对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1.2.2焦虑的心理护理。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比较突出,而且显现出昼夜变化的特征,患者担心疾病难于治愈,担心再次发作,常常出现焦虑情绪加重病情。护士应加强护患沟通,关心、理解其感受,耐心倾听,掌握患者的个性特征,耐心温柔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情绪趋于稳定,以此消除紧张情绪,提高护理和治疗的积极配合度;

1.2.3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症状常常在夜晚反复发作,多次需要应用抢救设备进行救治,所以患者一到夜晚就出现紧张情绪,担心自己病情发作,抢救不过来,甚至看到抢救与吸氧仪器时出现过度紧张恐惧,对病情极为不利。护士帮助患者熟悉环境,介绍设施设备的使用作用,同时加强学习,熟练操作抢救设备,以此赢得患者信任,使其获得安全感,放心的休息,消除负面情绪配合治疗;

1.2.4悲观、消沉的心里护理。由于患者长期患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经济负担加重,加上儿女有自己的工作,不能时时陪伴自己,从而产生悲观、消沉的心里,治疗依从性差。护士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人尽量到医院守护、看望患者,多给予关爱、关心,让其感受到家庭、社会的关怀,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对贫困患者尽量使用有效、经济的药品,同时帮助其申请民政困难补助等,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

1.3评价标准

在患者住院5天后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价[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71-84分表示满意,85-100分表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统计与研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 观察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

2.2满意度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为77.5%,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的常见病,冠心病的发生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产生诸多不良干扰[3]。由于长期患病,症状反复发作,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甚至悲观、消极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导致可加剧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恶化。而患者病情的变化将反作用于其情绪状态,构成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好转,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避免患者症状加重,也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从而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加快康复速度。反之,心理状态不佳会增加冠心病的病死率。笔者与科室的医护人员把心理护理作为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的重点,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里,积极配合完成治疗及护理。该组病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方法的观察,显示心里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了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心里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利于患者的康复,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振生.健康教育在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脂水平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5);89-90.

[2] 王玉芳,李述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9):162-163.

[3]蒋含芳,龙杰.双心护理模式在提高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8):140-141.

论文作者: 黄静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心里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 黄静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