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原则论文_谢伟,雷强,张虎虎

新常态下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原则论文_谢伟,雷强,张虎虎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成为了必须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做好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新思维,新举措。本文对新常态下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环境保护;战略;原则

要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必须从提高环保意识入手,通过各种措施方法提高环境保护,使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互动发展。

1新常态下环境保护现状

1.1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不高。环境保护问题关系着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但是社会大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参与环境保护积极性不高,有时只针对生活的环境进行维护,忽视社会大环境的参与治理,对污染防治重视不够。比如当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水源、土地出现严重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膜、化肥和农药,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地区的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不断增加,大多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1.2环境管理忽视源头注重末端。环境管理中还存在对末端治理比较重视对源头污染监管有所忽视的现象,源头对原料的消耗控制不严,中间环节监管的不够,导致资源废物排放量依然没有降低,在污染物总量控制上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当前依然处于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治理怪圈,导致污染治理的难度和成本都在显著增加,影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发展。

1.3形势严峻成为社会共识。当前大形势下,局部环境整体恶化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雾霾重,沿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垃圾围城、环境污染危害居民健康,一些如噪声、扬尘等局部性污染,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区域性污染等传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的污染种类和问题相继出现,粗放发展的方式显现出一系列后遗症,总的来说,我国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传统与新型环境问题叠加,出现农村环境叠加城市环境、生态退化叠加环境污染、国际环境叠加国内环境特征。

1.4环境保护管理不断加强。大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突破了由原来的技术管理,将管理责任延伸到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公众、政府和民间组织成为环境保护的新生力军。管理的经济手段也从“排污收费”转变成“排污许可证”、“生态补偿”“环境经济政策”等多种组合手段。在技术治理上也从原来的“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治理方法也从原来的“点源”治理向“集中治理” “第三方治理”转变,污染治理更趋向经济化,涌现了一批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环境保护方面的典型。

2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想实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爱惜和保护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时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制定环境有关法律时,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努力在制定的环境法律法规中体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实际工作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不是为了抑制经济增长而是经过治理改善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能源,实施清洁生产。环境有关法律是指导环境治理保护的重要遵循,因此制定时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政施策。二是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政策时,环境管理机构应该发挥指导作用,严格按照国家环境法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对环境案件进行严格执法,做出处理方法,促进环境保护的有效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重在保护自然环境,包括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生命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通过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维护地球生态,有效的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一味地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忽视人类社会的活动和经济发展,也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不顾一切的去破坏生态环境。必须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具体现实,找寻适合当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不能因为环境保护而限制和制约人类的生存和生产环境,要力争使环境保护、人类发展和经济增长实现和谐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三是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亟待改变。对当前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永不停歇的系统工程,按照长远发展的要求,持续的改造治理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3 环境保护遵循的原则

节约资源、保护耕地、环境保护也是一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基本政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优先性。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方式。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保护优先。先污染后治理属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下的环境保护末端治理,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实际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是一小部分人为了追求过快的经济利益和破坏自然环境,把治理环境的代价和任务转接到后人或其他人身上。第二种仍然注重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中没有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第一。环境保护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要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从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来说,在处置环境利益与其他利益的冲突时,要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将环境利益放在第一位,否则会造成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成为虚设。要落实环境保护优先原则,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新环保法,要明确环保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提高落实的执行力,来确保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

3.2 要落实保护优先原则。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环境保护优先,严格的落实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规定,才能为经济发展、民众健康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制度的制定在于落实,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必须要由相应的实施机制来促进,环保部门要切实发挥规范引导、震慑教育作用,加强对新环保法的宣传、培训,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将新环保法的环境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

3 结语

现阶段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加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将环境保护作为全民教育的内容。相关部门要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制度规范,强化执行力,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的各项环保政策得到落实,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人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智勇.西方社会影响评价视域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导师:王景荣.长安大学,2016.

[2]王俊雅.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国民幸福水平的评价研究[D].导师:彭迪云.南昌大学,2016.

[3]王迎龙,张慧超.新常态下我国环境法的发展趋势——访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副院长秦天宝[J].人民法治,2015,(05):44-46.

[4]卢洪友,张靖妤,祁毓.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方向探析[J].环境保护,2015,(02):48-50.

作者简介:

谢伟(1982-),男,汉族,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项目管理工作。

雷强(1988—),男,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后勤服务工作。

张虎虎(1985-),男,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基础建设技术工作。基于建筑材料性能对

论文作者:谢伟,雷强,张虎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新常态下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原则论文_谢伟,雷强,张虎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