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斌[1]2002年在《德国奥尔多自由主义学派“秩序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瓦尔特·欧肯为核心的德国奥尔多自由主义学派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秩序”观念是其学术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石。本文便是对他们所主张的“秩序政策”思想的初步探索。所谓“秩序政策”,指国家以培养、建立和维护各种有益于竞争性经济系统的制度为其政策焦点。它区别于对具体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干预的“过程政策”。前者绝对优于后者,在国家经济政策中占主导地位。“秩序政策”的原则在“竞争秩序”这一“合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维护中表现为“建立性原则”和“调节性原则”两方面。竞争性的价格体制、货币稳定、私人产权、缔约自由、个人对其承诺和行为负责、开放的市场、政策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等构成了竞争秩序的“建立性原则”;而反对垄断、调节收入、解决“外部性”、干预劳动力市场反常的供给等构成了竞争秩序的“调节性原则”。“秩序政策”的原则在社会政策中表现为“经济秩序政策作为社会政策”(做大馅饼)和“专门的社会福利政策”两方面。即使“专门的社会福利政策”也要遵守“与市场体制保持一致”和“个人自救为主”两条原则。欧肯认为,一个实行法治和遵守限制利益集团的权力、秩序政策优于过程政策这两条原则的国家是建立竞争秩序的最重要的力量,但社会信仰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本文认为,尽管存在着国家角色的矛盾性和社会政策的局限性两方面的缺陷,且在德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但奥尔多自由主义学派的“秩序政策”理论仍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加以借鉴。
赵冠弢[2]2016年在《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辨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尝试首次界定秩序自由主义确切的学术概念和基本理论、政策主张,阐明其与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如下观点,即: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讲,战后初期的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是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实践载体,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理论指导思想和学术体现。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本身是以弗莱堡学派为核心,吸收当时多种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在实践中整合并经实践检验的产物。
饶均志[3]2006年在《弗莱堡学派的竞争秩序论及其在联邦德国的政策运用》文中研究表明以欧肯(Eucken)和伯姆(Boehm)为代表的弗莱堡学派,或称秩序自由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经济自由和自由竞争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基础,而且也是国家在政治上维护民主和自由的基础。因此,国家应当建立维护自由竞争的法律制度,并把这个制度提高到国家经济宪法的地位。德国弗莱堡学派的主要功绩是,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复活了经济自由主义,并使这个主义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社会。根据弗莱堡学派的思想,市场是必要的,然而是不完善的。因此,国家须建立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一方面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以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即一个体现社会政策的市场经济秩序。 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理论即竞争秩序论。竞争秩序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的延续,尤其是“秩序”的概念。而竞争则是古典自由主义一贯推崇的核心价值之一。竞争秩序是弗莱堡学派所追求的理想模式。 第二部分:论述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政策思想。弗莱堡学派认为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竞争秩序,为此国家的经济政策必须围绕如何建立并维护竞争秩序,在此秩序下实现完全竞争。 第叁部分:战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是弗莱堡学派经济理论的成功实践,它是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的结合,实现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的腾飞。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市场经济已丧失其效率,突出地表现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在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中展望社会市场经济的未来。 第四部分:以德国《反限制竞争法》为例论述这一经济宪法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进一步阐明弗莱堡学派所主张的竞争秩序论。
冯兴元[4]2014年在《弗莱堡学派代表人物欧肯其人及其经济思想》文中提出欧肯是德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与伯姆和格罗斯曼-德尔特一起在20世纪30年代共同研究经济秩序,共同创建了着名的"弗莱堡学派"。他最大的研究贡献在于在纳粹德国的眼皮底下研究和提出一个与个人自由兼容的经济秩序所需依赖的框架条件,由此为战后德国的经济复兴和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主要的经济思想基础。这个秩序就是竞争秩序。本文概述了欧肯的生平,梳理了其国民经济学方法论,分析了他的经济秩序思想以及他对德国战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演化的影响。
刘根荣[5]2004年在《市场秩序理论研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文中认为市场秩序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市场秩序问题是商品经济的特有现象。因此,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带来商品经济的复苏,市场秩序问题就日渐显现出来。可以说,人们对转型时期中国市场秩序出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汹涌的市场无序现象,愤怒、失望、怀疑等各种情绪已弥漫整个社会。为社会作好理论准备,为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市场秩序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这无疑是当前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本文从市场利益博弈均衡的角度出发,充分论证了市场秩序形成的内在机理、演化机理,提出现代市场秩序的治理机制是市场法治与市场自治;并提出了转型时期中国市场秩序的治理对策。 1、本文的基本结构。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作者,首先回顾国内关于市场秩序研究的概况;进而对“秩序”、“市场秩序”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论述市场秩序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第二章,作者对国外市场秩序理论进行理论溯源与整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考察了早期秩序观念的产生与形成、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观、苏格兰传统的自发秩序观、布坎南的宪政自由主义秩序观、德国秩序自由主义秩序观、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秩序观;并对这些理论进行评论总结。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本文对市场秩序研究的新视角:利益博弈均衡秩序论。第叁章,作者对市场秩序的形成机理、演化机理做了博弈论的诠释。作者认为,稳定的市场秩序必然是市场主体之间利益博弈均衡的稳定结果。第四章,作者从市场利益博弈的基本构架出发,分析了影响市场秩序的诸要素——市场信息、市场规则、市场主体。第五章,作者从现代市场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出发,提出现代市场秩序治理的核心机制是市场法治。本章论述市场法治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框架;提出市场法治与市场自治的契合,即社会信任机制是一种节约的市场治理机制;并以美国为例,从市场竞争法律制度、中小企业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度等方面,全面分析美国的市场秩序治理的实践经验。第六章,作者描述了当前中国市场秩序混乱的种种景象,对转型时期中国市场秩序进行“病理”剖析,从一般性和特殊性出发,对中国市场秩序“病理”做全面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以推进市场制度化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措施。 2、本文的基本思想及其内在逻辑为:(1)从人的行为机制来看,利益冲突是导致市场秩序动荡无序的根本原因,因而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是引导市场行为进而引导市场秩序走向稳定有序的有力杠杆。合理的利益机制,既要保护人们基于自身利益需求的正当合理性,又要使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得到有效的协调。(2)由于人的自利性、机会主义倾向以及有限理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财富的有限性,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通过利益的自我引导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才会产生一个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市场秩序的变动是因为物质利益冲突引起,又因为物质利益关系得到具体的整合从而相对稳定有序。这一过程永不停歇,它揭示了利益冲突、利益机制和市场秩序之间辨证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利益冲突,利益机制也会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引导新的市场秩序形成。(3)中国转型时期市场秩序问题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诱因:一方面诱因是来自于不同市场利益主体的不同偏好和选择所引起的一般利益矛盾:另一方面诱因是来自于“转型”引发的特殊利益矛盾,即由于企业转型、市场转型、政府转型、意识形态转型等原因导致市场利益规范和协调机制失灵,利益冲突激化。两个方面的诱因导致中国转型时期的市场秩序出现普遍的混乱无序状态。(4)为了有效治理当前市场秩序,必须以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为前提,以规范和协调市场利益关系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市场制度化建设。 3、本文在学术上的主要创新和突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了市场秩序概念的含义,区别了市场秩序与市场经济秩序等相近概念的差别,为系统研究市场秩序问题指明了研究对象。第二,系统回顾了西方市场秩序理论的形成、演化、发展,提出了利益博弈均衡市场秩序论,从利益互动的角度来把握市场秩序的本质。作者既从个体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角度来深刻理解市场行为机制,又同时从博弈均衡的内在性以及社会构建性的角度分析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从而对市场秩序的形成、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博弈论诊释。第叁,在研究方法上,做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演绎法与归纳法的统一,并采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博弈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并且作者从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伦理学、法理学、现代博弈理论等多重理论视角对市场秩序进行综合研究.
洪晖[6]2012年在《欧盟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欧盟一体化建设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建设方面都曾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深化和扩大领域都达到空前规模的欧盟国家却陷入了长期经济增长趋缓,经济社会政策受困和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挑战。欧盟国家同时面临着经济、社会问题以及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压力。里斯本进程以来的结构改革和福利国家制度改革表明,欧盟经济模式的标志性特征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无论是里斯本战略中期评估后的重启新战略,还是金融危机后的《里斯本条约》和2020战略都明确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要发展兼顾经济活力和社会凝聚力的欧盟社会市场经济。欧盟经济模式下的社会市场经济方案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作为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秩序自由主义的理论探索和政策实践。除了对德国模式的模仿外,它还吸收了许多来自其它国家子模式经验的合理要素,如英国的新自由主义和北欧国家的灵活保障政策。最终形成的是建立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方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治理原则基础之上,同时吸收其它国家经验形成的“增强型”社会市场经济。从欧洲经济追求的稳定、凝聚和增长叁大目标的内容和互动关系来看,欧洲经济模式的未来应该是在保留社会平衡的欧洲传统价值观基础上,通过社会政策对经济效率的正面促进作用来带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凝聚的可持续性同步发展,即经过“强化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同步实现。欧洲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统一的机构、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制度特征以及经济运行过程中表现出的国家干预、宏观经济稳定和高度竞争等运行特征。全球化是深刻影响和改变当代经济格局最重要的现象,它对欧盟经济模式未来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欧盟经济模式未来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欧盟能否在调整政策,向弱者提供足够的保护,以及同时促进竞争和经济改革这几项任务之间找到平衡点。欧盟经济模式未来的改革主要包括叁个方面:以创新战略促进生产力、以灵活保障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以财政协调乃至统一改善宏观经济政策,并最终向全面的经济货币联盟的方向和目标迈进。一方面,在不改变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欧盟从里斯本战略以来不断重申对经济增长的重视。欧盟的决策者非常清楚,无论是要降低失业率还是保证健康财政的可持续性都离不开强劲的经济增长,而低失业率和健康的财政正是欧盟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追求的两大基本目标(稳定和社会凝聚)所包含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现阶段的欧盟在本质上仍然是民族国家的集合体,它的经济模式未来能否获得成功除了依赖于经济增长的恢复,更多还要依赖成员国,尤其是大成员国的政治决心。
朱宇方[7]2009年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反思——一个秩序政策的视角》文中指出本文以秩序政策为视角,对欧肯的竞争秩序理论和米勒-阿尔马克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对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在德国的建立过程和重要节点进行了回顾,剖析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质内涵和发展轨迹,指出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
沈越[8]1998年在《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来源新探》文中研究指明德国的社会市场是一种为世人公认的、成功的市场经济模式。但是,人们对这一体制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例如,当人们在研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思想理论基础时,常常只提到弗莱堡学派。虽然近年来人们在研究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时视野有所拓宽,除了弗莱堡学派,人们也开始注意到非弗莱堡学派的德国其他新自由主义者,但是人们还没有对非自由主义的理论思潮对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作用有足够的
冯兴元[9]2001年在《论奥尔多秩序与秩序政策——从秩序年鉴谈起》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介绍了德国《秩序年鉴》一书的主要内容 :秩序政策 ;秩序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秩序、经济自由、社会政策和劳动市场政策等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解决思路。
维克多·范贝克, 莫皆[10]1997年在《“秩序说”与法制经济学》文中研究说明“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术语由于前西德经济部长路德维希·艾哈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德所推行的经济政策而闻名于世。从1948年的货币改革开始的自由市场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欧洲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观点正相对立的。因而,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学家对其不以为然、大加非议
参考文献:
[1]. 德国奥尔多自由主义学派“秩序政策”研究[D]. 张宏斌. 浙江大学. 2002
[2]. 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辨析[J]. 赵冠弢. 上海金融. 2016
[3]. 弗莱堡学派的竞争秩序论及其在联邦德国的政策运用[D]. 饶均志.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 弗莱堡学派代表人物欧肯其人及其经济思想[J]. 冯兴元. 学术界. 2014
[5]. 市场秩序理论研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D]. 刘根荣. 厦门大学. 2004
[6]. 欧盟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D]. 洪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7].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反思——一个秩序政策的视角[J]. 朱宇方. 德国研究. 2009
[8].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来源新探[J]. 沈越. 经济学动态. 1998
[9]. 论奥尔多秩序与秩序政策——从秩序年鉴谈起[J]. 冯兴元. 德国研究. 2001
[10]. “秩序说”与法制经济学[J]. 维克多·范贝克, 莫皆. 国外财经. 1997
标签: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论文; 自由主义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德国经济论文; 经济学派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自由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