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对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地区论文,对外经济论文,管理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部地区构建对外经济管理新体制的指导思想
1.西部地区对外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以进出口贸易为中心,利用外资、技术引进、劳务输出、国际工程承包等多种形式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为适应对外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对外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如放宽引进外资的政策和条件,降低合资独资企业的土地使用费;放宽对国外人士汇出外汇的限制;改革出口商品外汇留成办法;建立沿边开放口岸;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开发区的“三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完善和制定了一些涉外经济法规,加强对涉外经济活动的法律监督等。经过十几年的改革,西部地区对外经济管理体制有了一定转变。然而,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西部地区的对外经济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
(1)西部地区整体开放度不高,在进出口管理、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区域内对外开放也很不平衡;
(2 )西部地区对外经济管理体制与国际经济贸易规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3 )引进外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评估,并出现了多头审批、项目重复的现象;
(4)对外经济政策不统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造成了诸多矛盾,影响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效益;
(5)对“三资”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做得不够, 甚至出现只审批不监督管理的倾向;
(6)对外开放区如何进行管理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7)对外经济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等。
2.构建对外经济管理新体制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对外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本地区所面临的新的对外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西部地区构建新的对外经济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是: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摆脱原来的单纯向国家要优惠政策的模式,由政策扶持型向经济开发型转变;发挥市场作用,加快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的开放型的经济体系。
二、西部地区对外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西部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根据西部地区构建新的对外经济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对外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1.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性质和对外开放程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体制是放开的还是管制的。针对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以及我国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西部地区构建新的外贸管理体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确定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1)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贸易惯例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国际贸易惯例,是国际贸易习惯和国际贸易通例的总称。它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通用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准强制性。按照国际贸易惯例处理对外经济事务是西部地区经济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有利于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原则。 这里的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不仅仅指商品进出口额的增长,还包括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对外贸易条件的改善。
(3)整体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 在确保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同时,还要有效地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有利于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
(4)转变政府职能。做到主要用法律、政策和经济等手段、 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强化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弱化微观管理。
其次,确定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国际化、正规化、多元化”。
所谓国际化,一是指宏观管理体制的国际化,二是微观经营体制的国际化。
所谓正规化,就是指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体制中的宏观与微观层次界限要明确,各司其职。
所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手段的多样性,而不是宏观调控主体的多元化,在微观上既表现为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又表现为商品花色上的多样性。
再次,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是:
(1)确定对外贸易新的战略格局。 建立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总目标、坚持“两手齐抓,三外并举,四路进军”的新格局。所谓“两手齐抓”,就是一手抓好物质文明,一手抓好精神文明。“三外并举”是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同时并举。“四路进军”是指对外贸易要形成四路大军:一路是各省级直属的外贸企业;一路是地市外贸企业;一路是有外贸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一路是三资企业。把这四方面的出口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2)保持对外贸易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性。 由国家统一制定法律和政策。由政府统一管理对外贸易,对外统一承担国际业务,这是建立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客观要求,体现统一国家主权特征,保证国家整体利益。西部地区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相统一。同时,要增强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透明度,凡是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秘密的外贸管理制度,都要公布。
(3)完善现行外贸管理体制, 为实现外贸企业集团化与实体化创造条件。第一,把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纳入整个西部地区经济改革中去,把对出口商品的补贴转移到产业结构调整中去;第二,界定和明确企业产权,只有在明确企业产权的基础上,才便于对外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组;第三,实施和发展外贸企业集团化经营。通过企业兼并和投资参股等形式结成紧密型、综合型企业集团,以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外资管理体制的改革
(1)对外资管理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当前,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工作一个突出问题是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导致引进外资创办的“三资企业”与东中部地区相比,档次低、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企业多、小企业多、项目平均实际利用资金额少、出口创汇型企业少、总体经济效益欠佳等。今后必须强调质量型引资。根据产业发展对外资的不同要求,建立一套严格的外资鉴别制度,区分优性外资和一般性外资,多创办高科技、高创汇、高创利项目,实现利用外资的高质高效。
(2)以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前段时期, 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中过分强调地区优惠政策,结果是产业、产品雷同,盲目引进、重复引进不断,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随着我国五大体制改革举措的推行,搞区域优惠已不适应加快对外开放需要,必须改区域优惠为产业优惠,以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利用税收、信用等杠杆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农业、高新技术及部分较薄弱的第三产业,取消对“夕阳工业”、限制性产业的优惠政策,实现外资投向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现代化倾斜。
(3)改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的竞争,主要是投资环境的竞争,一方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交通、通讯、生活服务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以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以“软件”弥补“硬件”不足,软环境实质上是一个政策问题、法制问题、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问题。
(4)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监督管理。近几年来, 西部地区外资企业的数量增长很快,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协议吸收外资规模很大,但实际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却很低;二是存在着乱占土地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三是存在着严重的偷税漏税和转移利润现象。
针对西部地区各省区在管理外资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监督和引导,以消除由于监督不力而出现的不良现象。
首先,要严格审查外资项目。对外资的资格、拟合作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等问题经过确认之后,方可批准立项。
其次,要加强对合资、合作企业所需设备引进的管理。应优先考虑在国内购买,如必须从国外进口,也应争取合资双方共同采购。对外资设备入股,必须单独签订详细的设备购买合同。对此商检部门应把好关。
再次,要简化和规范外资企业的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尽量缩短从提出合资申请到批准上项目的周期,使中外双方能及时地按照合同进入实际的运作过程。同时,要加强对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合同履约率的管理,对于愈期不能开业的外资企业,应依法收回营业执照。
第四,要加强涉外税收和稽征管理。应进一步明确,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并不是放松稽征管理,让其攫取非法收益。针对某些外资企业财务制度混乱的问题,可考虑实行核定利润率及其应纳所得税额的办法,解决其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的问题。另外要加强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建立主要商品价格信息资料库,为处理外资避税和转移利润提供依据。
第五,要加强外资企业中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以便有效地同外方进行谈判与合作。
3.对外开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
通常我们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内陆高新技术开发区统称为对外开放区。在西部,对外开放区主要指的是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入90年代以来,为了进一步推动不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国家批准在西部地区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为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设立了窗口。但是,究竟应该如何管理开发区,这是各地的开发区建设中都在探索的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第一,实行集中性管理。把开发区作为一个整体,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开发区的事务,各管理机构又有明确分工,相对独立地管理各项事务。各开发区的管理机构要有级别高、权威性强的特点。
第二,组织机构的设置一定要在精简、高效、适用的原则下进行。具体来说开发区的机构设置可分为:决策系统,作为开发区的最高决策中心,管理开发区的重大事务;行政管理系统,主要为开发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及管理机构的自我服务;经济调控系统,对区内经济运行机制,尤其是对企业活动进行管理,使其纳入开发区的发展规划之中;立法和执法系统,使管理法制化,企业活动合法化;信息系统,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咨询,并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服务。这五大系统是保证开发区经济运行的必备条件。
第三,管理机制的管理职能要明确。从管理体制的角度来说,开发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应包括一般管理职能(决策管理、行政管理)、服务管理职能和经济调控管理职能。由于开发区具有面向国际市场的特点,其管理职能也应实行“宏观管得住,微观放得活”的原则。同时,开发区政府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必须实现国际化、规范化。管理的国际化就是按国际惯例办事,用国际通行的办法去管理区内事务,包括对开发区的立法,审批及其它服务和一切经济活动的管理,这样才能把开发区的经济纳入国际市场的轨道。管理的规范化就是指管理行为实现制度化、法律化,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管理,更多地适用经济杠杆,在法律程序的约束下进行规范管理。
4.建立健全对外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信息网络
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效率的信息网络。目前西部地区对外经济管理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信息渠道不畅、沟通不灵、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新形势,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第一,建立健全对外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首先,除各类对外经济贸易院校外,应扩大西部地区综合性大学外贸系的设置,并在进行正规教育中,不断更新教材,培养一大批既精通外贸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其次,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加快在职人员知识的更新,促使其不断提高扩展业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外经济管理人才的双向交流,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促进对外经济管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第二,加强商情信息工作,建立健全信息网络。要充分发挥各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信息中心的作用,既为决策机构服务,也为企业服务。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沟通信息的物质基础,要逐步建立对外经济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化信息网络,为西部地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