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高效课堂策略浅谈论文_陈宇

小学科学课高效课堂策略浅谈论文_陈宇

陈宇(理县营盘街小学 四川 理县 623100)

摘要:“科教兴国”,意为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依靠科技的发展程度。小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形成的最佳时期,并且小学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特发散思维的最重要学习的场所。所以,对小学生开设科学课程尤为重要。但如何实行高效教学的教学方法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018-02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利用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能够激发他们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提高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究的精神。在学习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科学知识和想象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深入探究科学教材中的内容,创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科学教学取得实效。

一、科学课堂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标准。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然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究原因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课前准备存在随意性。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导致课堂效率的高低。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彻,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忽视材料在建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由于师资的缺失,专职教师的缺乏普遍存在,有的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课时安排过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时间和精力不够支配,就造成课前教材解读不深刻、学生把握不到位、目标定位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等,不可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因此就不能保证科学课的质量。

2、课中探究活动出现无序性。

探究活动的本质是思维,目前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活动,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缺乏对活动内容“少而精”的提炼,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给予学生无序地操作、活动,没有深入开展探究,教师也不知该如何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

3、小组合作探究的低效性。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很多科学教师比较注意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是,目前一部分教师只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而没有真正发挥好群体的智慧,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深度。

4、课外拓展活动的无效性。

我们经常会在课外加以拓展科学探究,让学生继续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可是,究竟有多少学生真的去探究了?又有多少学生的探究成果有所反馈?缺乏教师指导与督促,没有反馈结果的课后探究活动,仅仅是一种形式,并不会取得多少实质性的效果。

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措施

综合上述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要实现科学课堂教学高效性,就应从课前准备,课堂指导,优化合作,课后延续四个方面加以强化。

1、抓课前准备的有效落实,保证探究活动的高效性。

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材料上要做好精心的策划。备教材时,要正确把握教材,研究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内涵,研究教材中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构勒出一条清晰的活动线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备学生时,要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明白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起点,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和提高。备材料时,要充分考虑选择材料的种类、质量、数量,以及准备的材料何时呈现,以何种方式呈现等等,都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思考。

在备完教材、学生、材料后,教师还要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要充分预见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可能会做些什么?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他们会发现什么?可能会得出哪些结论?等等,要做到提前设计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派生出的无用环节,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提高探究的深度。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主渠道。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其次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再一个是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以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3、抓小组合作的有效组织,保证探究的效果。

(1)要实行科学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除了学习兴趣等因素外,与分组是否合理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来说,教师在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落实个人职责。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组长负责科学探究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探究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工作。当然,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要科学指导合作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组,通过合作来完成。如果在合作前不指导学生恰当的活动方法,学生就会随心所欲,使合作变得无序一团糟。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前,要求小组中同学间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对下次合作产生新的向往。

(3)要及时评价调控。

教师要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究的兴趣。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应该坚持以评集体为主,评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探究结束时,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4、抓课外拓展的有效反馈,加大探究的力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后续探究时,总习惯把拓展活动当作标签,在每节课的最后说上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这个问题我们课外继续研究”,而如何研究却无后话。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时,要加强实效性。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确定学生比较容易完成的、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督促检查要及时,鼓励评价要适当。对于那些中长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些图表式的记录单,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过程性反馈,让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看,让别人来欣赏,使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同学间的认同和肯定,获得成功感,这样就能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不断进行,真正把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向生活,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性,让孩子去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真正与科学学习零距离。

通过此次探讨我们可知,只要学校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及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并且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那么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隋丽霞,张秀兰,魏潇丽.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4).

[2]戴建新.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论文作者:陈宇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小学科学课高效课堂策略浅谈论文_陈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