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创新与实践
马国胜 徐向明 尤伟忠 蔡 健 叶 琦
周 军 钱剑林 徐永明 于步亮 于 婷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职业农民培训;现代农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新生劳动力不愿务农,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十分普遍。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我国从农业生产转移出的农民工数量达2.77亿,目前仍以每年数百万的速度增长,务农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留守农村的农民以老人、妇女居多,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务农农民中只具备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0%以上。
工序块中关键工序的类型包括块首工序、块内工序和块尾工序3种,跨机器移动关键工序时,不考虑关键工序的类型。如图9所示,工序块上的一个关键工序为w,跨机器移动工序w时,采用直接利用机器空闲时间的方式。由于工件的工艺路线要求,工序w的可用机器空闲时间查找范围限定在其工件前序工序JP[w]的最早完工时间cE(JP[w]),和工件后续工序JS[w]的最晚开工时间sL(JS[w])之间。关键工序w能否跨机器移动,取决于移至位置的空闲时间大小,只有当式(2)满足时,跨机器移动关键工序w到x和y之间才有可能减小最大完工时间。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地处我国长三角的江苏苏南地区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率先遇到了“谁来种地”这个严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底在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突出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近年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苏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一线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创新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适用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
二、实施过程
(一)校地联动,全面实施青年职业农民的高职院校定向委托培养
2012年,学校与太仓市政府合作开展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工程,由太仓市政府划拨专项经费。量身定制的第一批“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班(太仓班)”100名学生入学开班,正式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定向培育的相关教育教学方案。此后,我校与昆山、盐城、高邮、常熟联合开展青年职业农民的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由苏南地区向苏中、苏北地区推广,并向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芜湖、浙江嘉兴、上海等地辐射。
2.分类培养,交互融通——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模式。
(二)完善网络,全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社区学院开放培育
2010年起,我校组建为农服务办公室,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及生产一线对接,统筹协调田间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每年组建30余个专家团队奔赴生产一线,开展田间课堂教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同时,通过与江苏省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合作,构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田间学校建设规范,在全省开展有影响、可复制、能推广的田间学校遴选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产业特色明显、培训设施完备、培育成效显著的田间学校。
(三)组建机构,全面开展新型农业生产者的田间课堂专项培训
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场、生产基地设立农民社区学院教学点,在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立园中校、企中校作为农民社区学院分院,形成了太仓现代农业园区、无锡农博园、苏州相城御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分院和太仓市东林合作农场、相城生态园、上海鲜花港等一批教学点。与苏州市农委联合设立苏州市职业农民学院,完善农民社区学院三级网络结构,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一)成果主要内容
1.理论创新,指导实践——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理念。
3.组建团队,搭建平台——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体系。
(二)成果的创新点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是在江苏经济发达地区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针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引发的“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基于职业生涯选择、产业体系转型和生产技能提升的多重需求,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相融合,确定了青年学生、现有农业经营主体、传统农民三类培养对象,采用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放培育、新型农业生产者专项培训的有机耦合路径,形成“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
1)通过增大了刀盘拐角半径,刀片上的扭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说明改变刀盘角区形状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灌溉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灌溉农田的粮食产量一般可占粮食总生产量的70%左右[1-2]。北方灌区农作物需水期降水量偏少,需要引水灌溉,因此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对于灌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3-4]。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灌区内的降水和蒸发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改变灌区的水文循环过程和水量平衡,进而引起灌区内水资源管理的改变[5-6]。
对农资行业来说,在普遍面临转型压力的时候,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是比黄金还珍贵的“指标”。因此,在首批试点的内蒙古、辽宁的4个玉米主产县,安徽、湖北的4个水稻主产县,山东、河南的4个小麦主产县,农资行业要积极参与,除了用好对产品销售的利好外,还应研究保险业变革对粮食、对农业的长远影响。据悉,财政部还将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从管得长,向管得宽、管得好提升。这是个美好的开始,农资行业别疏忽在起跑线上!
在经济发达地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学校紧紧围绕生态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等农业生产方式和园区化、农场化、合作化等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双向融通,校地联动、产教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
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把职业养成、终身教育、自主学习、开放共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理念融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过程,提出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放式人才培养新理念,将青年职业养成、中青年职业提升和职业农民终身学习有机耦合,实现精准培育和开放培养。通过分类培育和后续培养,实现不同培养对象、培育路径及其职业岗位的相互转化渗透,既考虑到现有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者的培养,又将高中学生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既解决当前又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现实问题,有力指导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的实践应用,进一步丰富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以农业高职院校为主体、行业企业等社会多元参与的“一主多元”培育机制,实施了政策驱动、资源驱动的“双轮驱动”培育措施,创新了高职院校定向委托培养、农民社区学院开放培育、田间课堂专项培训“三线耦合”的培育路径,构建了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手段信息化、考核评价社会化的“四化同步”教学体系。
根据不同目标群体在不同职业阶段对职业生涯、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的需求,通过高职院校对青年学生进行定向培养,通过农民社区学院对现有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开放培育,通过田间课堂对传统农民进行专项培训,以创业驱动、岗位就业、进修学习等形式,实现青年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生产者之间职业岗位的相互转换,构建了终身开放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并形成了“以苏州职业农民学院为总院、以农业示范园区为分院、以生产基地为教学点”的农民社区学院三级网络体系,健全了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同时,还制定了《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田间学校建设规范(试行)》,在全省范围累计建设300多个有影响、可复制、能推广的田间学校,并创建全国示范基地5个、省级示范基地30个,用于开展社区学院和田间课堂教学。
四、成果推广与应用
第一,被《光明日报》誉为“苏南订制”模式,培育了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2010年以来,先后与太仓、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相城、吴中、锡山、惠山、武进、金坛等地合作,通过农民社区学院与田间课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3万余人次,占苏锡常地区职业农民总数的45%左右,有力提升了职业农民学习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现代农业“三新”技术能力。2013年以来,先后与太仓市、昆山市、常熟市、高邮市、盐城市亭湖区和盐都区等地区的政府合作,开设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定向培育的订单班。其中,有200多名青年职业农民已按协议进入工作岗位,并在基层村、镇、农场、园区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十大典型模式”之一,研究成果自下而上被各级政府吸收采纳,为中央和省市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参考。2015年1月,苏州市政府借鉴我院与太仓市政府以“太仓班”形式合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苏南模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2015年8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2015年11月,学院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座谈会”上作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经验介绍,得到了相关领导同志的认可。2016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职业农民的定向培养”的具体表述。
第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成效显著。该成果在实施过程中,先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了20余篇研究论文,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成果相关办学实践与成效先后被《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中央和省市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江苏省教育厅以《信息专报》形式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明显成效”为题,对该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碰撞算子Q中的B称为碰撞核,它仅依赖于粒子间的碰撞,从物理背景出发,总假设B(z.σ)仅依赖于|z|和故对此类方程所作研究中,一般总假设粒子通过外力的碰撞服从一种逆指数法则,即两个相距为r的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正比于此时,
第四,为高职教育改革与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改革方向和示范样本,省内外兄弟院校广为采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型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有效破解了高校农业类专业招生难、就业难和基层农村人才短缺的三大困境,是全国首家基于高职学历教育体系且由地方政府财政资助学费的、为基层农村培养青年职业农民的办学模式,为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撑和生动的实践案例,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后继有人,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5-6009(2019)52-0030-04
标签:城乡一体化论文; 职业农民培训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论文; 周军钱剑林徐永明于步亮于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