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 158100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利格列汀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92例服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4周后病情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前药的基础上增加安慰剂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除空腹血糖外,相关指标水平无变化(P>0.05)。结论 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联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体质量的效果较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利格列汀;二甲双胍;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联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eigh Glenn Dean on type 2 diabetes with poor control of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treated 92 cases of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after 4 weeks of poor disea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lacebo on the basis of the prodru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combined with Leigh Glenn Dean. The changes of related indicator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body mass index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change in the related indicators except for fasting blood glucose (P>0.05). Conclusion Leigh Glenn Dean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superior to metformin plus body weigh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leglipine; Metformin; pioglitazone; type 2 diabetes; combination
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35~42岁的人群,因此其别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该病患者体内并非完全丧失产生胰岛素的能力,而是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差,可利用的少,因此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临床中通常给予口服患者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等降糖药及其他胰岛素类药物来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以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患者在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后极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造成肝肾损伤[1]。有报道显示利格列汀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为了验证此结论的可靠性,该次研究2014年9月—2015年9月给予部分患者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进入该院治疗的服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4周后病情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4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与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24例、22例;年龄范围为43~57岁,平均年龄(50.14±1.2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9±1.16)年。对照中有46例患者,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各有23例;年龄范围为42~56岁,平均年龄(50.31±1.1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3±1.2)年。所有患者经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4周后效果不佳,即空腹血糖(FBG)≥6.7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BG)≥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利格列汀过敏者及使用其他对糖类代谢造成不良影响药物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前均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餐后口服二甲双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370),0.65 g/次,3次/d;吡格列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134):餐后口服,30 mg/次,1次/d。在该院伦理委员会及患者与家属批准同意的前提下,给予观察组患者加服利格列汀(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30865)治疗:5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则加服安慰剂:1次/d。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作分析比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体质量指数(B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中仅空腹血糖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对应的指标水平(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及使用了升高血糖的激素等原因均可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中常见有肥胖、胰岛素抵抗及下肢溃疡等症状,通常采用控制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方式降低体重,并结合降糖药以加低血糖,进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二甲双胍可通过促使肌肉细胞、脂肪细胞与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并抑制肝糖原异生以降低肝糖的输出,同时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2]。吡格列酮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的生成,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度,以降低血糖。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人体血糖。但有相关数据显示患者长期服用双胍类药物将引起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并可导致药物蓄积而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还可导致人体吸收维生素B12的能力下降。吡格列酮的长期使用可造成患者低血糖及浮肿,血浆容积增加,甚至造成前负荷诱导型心脏肥大,对患者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的控制不佳[3]。该次研究所选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水平均未得到有效控制,相关指标均超出正常值。分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有所下降,由治疗前的(7.27±0.42)mmol/L降到(6.17±0.41)mmol/L,其它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延长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的联合使用可降低患者的餐前血糖,但对其它指标无改善作用。利格列汀代谢量很少,且给药剂量中仅有5%经由肾脏排泄,其余均可由胆道和胃肠道排泄,因此将其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时,无论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基线水平、病程及肾功能处于何种水平,无需进行剂量调整均可持久有效地促进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保持药效的正常发挥,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4-5]。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利格列汀联合治疗后,患者餐前与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分别降至(5.24±0.33)、(7.16±0.54)mmol/L,且最终下降值较对照组低(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体质量得到明显控制,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联合可有效控制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且控制效果较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磊,化前珍,王波,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5):1-5.
[2] 母义明,纪立农,宁光,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673-681.
[3] 谷丽.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2014,42(5):501-503.
[4] 刘祥生,张毅,张吉泉,等.利格列汀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47(1):4-7.
[5] 王淑珍.利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9):23-26.
论文作者:李秋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格列论文; 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胰岛素论文; 统计学论文; 体质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