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论文_金丽芝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云南 红河州 661199)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261-02

心绞痛属于冠心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因为心肌需氧量超出了冠状动脉血流供氧量致使心肌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多发于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心绞痛患者常常会出现绝望感和濒死感,如果不能将患者的心理情绪控制好会导致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增加,并且增加发作次数,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现对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心绞痛患者护理干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治疗的90例心绞痛患者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70.18±1.7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1.51±1.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在本次试验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方式如下:(1)心理护理。因为该疾病在实际发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复性,一旦老年患者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便会引发抑郁、恐惧以及焦虑等多种心理情况,进而对身体的康复产生失望感,经过长期发展便会使得患者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1]。而对于最新入院的患者因为不熟悉周围环境,加上病痛的折磨,常常会使情绪更加负面化。在此背景下,医护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帮助其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当前医院的环境,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以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并讲解大量类似疾病的成功治疗案例,从而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在不断减轻病痛带来痛苦的同时,形成积极生活的信念,最终有效提升疾病治疗的基本效果。(2)开展健康指导工作。在患者的实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确保其能够准确的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避免其对于发病时期的现象过程关注,而降低其治疗的配合度,最终使得病情不断加重。在患者出院之前,医护人员也应当与患者家属进行积极交流,并教导其学习科学的锻炼办法,确保家属能够参与到患者的康复锻炼中[2]。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医护人员则应当完整的告知家属全部注意事项,要求在家中也必须进行科学锻炼,在家中时家属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准确观察,只要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当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诊治。(3)控制患者的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必要控制,对于含胆固醇以及高热量的食物必须禁止,增加低盐分和低脂肪以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日常饮食应当保持清淡,坚持少食多餐,禁止暴饮暴食。(4)在治疗完成之后应当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对病人的日常锻炼进行有效指导,减少外界刺激,保证情绪的平稳性,杜绝不良生活习惯。

1.3 相关评价标准

对于焦虑情况的评价主要采取以下标准:当评分为50~59时则认为为初级焦虑,而中级焦虑评分为60~69。当评分超过70分时,则认为是严重焦虑。对于抑郁状况的评分则采用下列标准,即53~62分为初级抑郁,中级抑郁为63~72分,当超过72分时则认为是严重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焦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分数对比

3.讨论

当老年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后,往往会产生精神紧张等多种不良情绪,情绪因素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心肌的耗氧量,与此同时也会使得原本狭窄的血管腔出现动脉痉挛,进而使得患者的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现象进一步加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自身的心绞痛和实际持续时间将会进一步延长[3]。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往往会感受到恐惧、害怕以及不安的感觉,长此以往便会加剧患者病情。

在传统护理模式下,仅仅对患者进行饮食和用药指导,对于老年患者的心情严重忽视。在此背景下,患者往往会出现烦躁以及不配合治疗的现象[4]。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修改,要求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经过一定时间心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本位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老年心绞痛患者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应当提高该种护理方式的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葛明彩.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2014,24(3):1330-1331.

[2]吕会杰.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104-105.

[3]朱芸.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情绪影响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82-183.

[4]杨文军,王洪芳.47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综合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4,27(10):145-146.

论文作者:金丽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论文_金丽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