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 四川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电图室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通过对1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细胞学检查(包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镜下:肿瘤由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伴明显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68和vimentin表达(+)、Ki-67(+10%),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均表达(-)。结论:本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虽然形态学并未见明显异型性,但患者术后1月死亡,表明该肿瘤属于恶性。
【关键词】肝;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122-02
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肿瘤,本文报道1例该肿瘤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进一步探讨其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0月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20年前行“胆囊切除术”,10年前行“胆肠吻合术”,4年前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右肝部分切除术”,6月前在我院行“肝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患者自诉10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疼痛,无发热、畏寒、胸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中上腹部增强CT示:残存右叶见一不规则稍低密度肿块,最大横截面9.1cm×12.1cm,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1.2 方法
肿瘤标本通过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组织脱水,石蜡包埋,厚约4μm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CD68、vimentin、Ki-67、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的一抗及二抗均购于上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2.结果
2.1 大体
灰白灰红色不规则组织及碎组织一堆,大小约15cm*10cm*4cm,切面呈灰白、灰红色,实性,质中,部分质脆,部分可见出血、坏死。
2.2 镜下
肿瘤组织呈结节状分布,结节被多少不等的纤维组织分割,并见大片出血、坏死。肿瘤细胞由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伴间质血管增生。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呈不规则形,细胞膜较清楚,细胞质丰富,呈嗜酸性,细胞核数量从2~30个不等,呈圆形,大小较一致,部分可见嗜酸性核仁,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均匀分布于单核细胞中。单核细胞呈梭形、短梭形,胞质嗜酸性,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泡状核,有一定异型性,但核分裂象少见,排列较紊乱(见图1)。
2.3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68表达(+),其中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染色较单核细胞强(见图2)。Ki-67细胞增殖指数约10%,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均表达(-)。
3.讨论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OGCT),又称软组织巨细胞瘤,好发于下肢,其次是躯干和上肢;发病年龄5~80岁,临床表现常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1]。原发于肝脏的OGCT极为罕见,因此,对于肝脏的OGCT的组织来源一直存有争议,总结有三种观点:其一,来源于肿瘤性的上皮细胞;其二,来源于肿瘤性间质细胞;其三,来源于反应性间质细胞。本例肿瘤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上皮细胞标记(CK7、CK20、CK19、CK8/18、SMA)阴性,支持肿瘤性间质细胞来源。与施晓庄等的报道一致[2]。
本例诊断为肝原发性恶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的依据:CT显示肝内见一不规则稍低密度肿块,全身其他部位尤其骨未见肿块;镜下肿瘤组织呈结节状分布,肿瘤细胞由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均匀分布于单核细胞中。单核细胞有一定异型性,但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较紊乱。肿瘤细胞Vimentin和CD68表达(+),Ki-67细胞增殖指数约10%,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均表达(-)。
鉴别诊断 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首先要排除恶性骨巨细胞瘤转移,此肿瘤多见于中、青年人,影像学在骨内可见原发灶[3]。巨细胞型肝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人,肿瘤细胞多形性明显,细胞核显著异型性,常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AFP、CK8/18、肝细胞及EMA。巨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多结节性生长,瘤巨细胞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多见[4]。
目前,该肿瘤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助放、化疗[5]。本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术后1月死亡。虽然形态学上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再加上患者经过多次手术,最终导致短期死亡。本例肿瘤属于恶性,与Tanahashi C报道一致[6]。肝脏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作为一种罕见病,目前对其生物学行为研究较少,因此尚需要进一步认知及研究。
【参考文献】
[1] Oliveira AM,Dei Tos AP,Fletcher CD,et al.Primary giant cell tumor of soft tissue:a study of 22 cases[J]. Am J Pathol,2000,24(2):248-256.
[2]施晓庄,王立娟,宝荣,等,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23(2);120-123.
[3]冯廷越,陈天忠,罗秉庆,等,富于细胞的骨肉瘤影像学诊断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6):1153-1155.
[4]刘新丽,杨聪颖,陈昊.乳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J].广东医学.2017,38(12):1891-1894.
[5] Tiwana MS,Kakkar S,Shirazi N,et al. Role of adjuvant radiation therapy in unusually rare primary malignant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kidney[J].Indian J Cancer,2011,48(1):123-124.
[6] Tanahashi C,Nagae H,Nukaya T,et al.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liver:possible clue to histogenesis[J]. Pathol Inte,2009,59(11):813-816.
论文作者:王洪飞1,唐波1,谢黎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细胞论文; 肿瘤论文; 巨细胞论文; 原发性论文; 异型论文; 组织论文; 病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