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是说明社会形态的根本科学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唯物主义论文,社会形态论文,科学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立的,也由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出了不同解释,也产生了种种困惑。其中,有的单纯用生产关系来说明现实的社会主义,而忽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也有的单纯以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作为划分社会形态性质的标准,似乎落后国家搞的不是社会主义。这都不利于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万众一心地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说明社会形态的科学方法。笔者认为,说明社会形态的科学方法,根本说来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也就是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说明社会形态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理解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以生产关系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
说明一种社会形态,首要的是说明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通常把这种说明称为划分社会形态。
划分一种社会形态,即把一种社会与另一种社会区别开来,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划分标准。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从生产关系出发划分社会形态,认为生产关系是划分社会形态的唯一的客观标准。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学者都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作过划分,并把他们所划分的那些阶段称为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如“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但是,按其实质来说,他们的划分不具有社会形态划分的性质。因为他们不能把历史发展的这一阶段与那一阶段从根本上区别开来,更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的客观的规律。其所以如此,就在于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划分历史阶段亦即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准,即人们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亦即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学者不能找到划分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准,是与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社会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或者不能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理解社会,或者把社会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物质生产过程的实际考察和科学分析发现了社会的本质,从而也找到了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他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进程。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则构成为一定社会的基础。他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345页)在这段含义极其明确的论述中,马克思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关于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这就是生产关系。正是由于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即列宁所说的,“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列宁选集》新版第1卷第6页),才确立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才找到了划分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准。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形态时,所以首先从生产关系出发,是因为他把一定的社会始终看做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体系,把生产关系看作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意义上,这种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或经济基础。它实际反映着作为它的物质技术基础的一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又决定着一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个完整的社会正是以它为核心构成的。而正是由于它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这种核心的、主导的地位,所以使它具有直接决定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形态性质的功能。所以,把生产关系作为标准,不仅可以通过分析生产关系立刻就可能显示出来的重复性和常规性,从而“把各国制度概括为社会形态这个基本概念”(同上书,第8页), 而且可以直接把握一定社会的性质,即确定它是封建的、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把生产力看做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坚持从生产力出发彻底地说明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说明一定社会形态的现实性。它认为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就社会形态的意义而言,生产力是一定社会形态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前提(基础),社会形态的演变归根到底要从生产力方面得到最后的说明。
生产力虽然并不能直接说明和表征一定社会形态的既定性质,但是它却能够从根本上揭示一定社会形态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因此,唯物史观认为,要历史地说明一种社会形态,揭示它产生和存在的客观根据,它的演变的可能和趋势,就不能离开生产力。列宁把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方法概括为“两个归结于”:“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列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同上书,第8—9页)。所谓“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就是指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上理解生产关系亦即社会形态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关于社会形态产生和发展的说明就没有“可靠的根据”。也就是说,这种说明还只能是一种假设。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观念上我们应该把划分一种社会形态(即确定一定社会形态的性质)与说明一种社会形态区分开来。所谓划分一种社会形态,主要是指确定一定社会形态的性质,从根本上把一种社会形态与其他社会形态区别开来,从而也历史地展现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即社会形态演进的序列,揭示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说明一种社会形态,不仅要指出该社会形态的性质及其在历史发展序列中的位置,还要指出该社会形态为什么能够产生,为什么它必然是这样一种性质的社会形态,而不是那样一种性质的社会形态,以及它的现实发展状况如何,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这是不能仅仅通过考察生产关系就能完成的说明过程。它需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归根结底需要从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上来加以说明。而且只有这种说明才是完全的、彻底的和靠得住的。此外,为了使这种说明能够把一定社会形态活生生地展示出来,科学的社会形态分析方法甚至要求扩大说明的范围,就是说还要探究该社会形态的其他本质的和非本质的方面。马克思在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时,在专门以生产关系说明该社会形态的结构和发展的基础上,还将它的生活习惯,将它的生产关系所固有的阶级对抗的具体社会表现,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将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等等,都作了分析。总之,说明社会形态是一个包括划分社会形态在内的关于社会分析的总体过程。
与社会形态分析中的“划分”与“说明”这两个过程相联系的,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和一定社会形态的本质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应该承认,这两个概念表示的都是社会形态的稳定的方面和实质性内容。它们在反映社会形态的深度上是基本一致的。一般说来,讲社会形态的性质是对某一社会形态“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讲社会形态的本质则是对某一社会形态是“怎么样”的问题的回答。一个社会形态的性质只能是一个,在现今,或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而体现社会形态性质的本质,则是多样的,可以有生产力方面的,也可以有生产关系方面的,甚至政治上层建筑(如哪个阶级掌握政权)都属于社会形态的本质方面。所以,在分析或说明社会形态时,方法上还应注意“性质”和“本质”这两个概念的关系。绝对地把它们对立起来是不对的,但把它们简单地等同起来也是不科学的。
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才能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已经是一种现实的前提下,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不是划分社会形态的问题,而是如何说明这一社会形态的问题,是根据我们以及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反思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问题。
我们认为,说明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同样适用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说明。社会主义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社会形态,但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实际是发展过程中共产主义的现实形态。由于它具有许多由旧制度走向新制度的过程中的过渡性环节和特征,因而对它的说明比对其他任何典型的独立的社会形态的说明更困难些。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作了原则性的说明。后来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使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说明具有现实性。现实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它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的教训。要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要从自己的国情和世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正确说明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要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首先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加以说明。
社会主义有它确定的生产力基础。这个基础虽然不能用精确的数字或量的规定性来加以表述,但可以作出其应有的性质方面的表述,这就是大机器工业。大机器工业或大工业是社会主义唯一的物质基础。如果要把这个一般的原理按照最新技术水平加以具体化,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它是蒸汽机和电;在列宁的那个时代是“全国电气化”,在我们这个时代,它的标志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家、马克思主义者约翰·贝尔纳根据本世纪中期科学技术发展特征,曾指出:“科学和计算机的时代,必然是一个社会主义时代”。这种从一定技术特征上对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生产力基础的性质上的表述,逻辑上一如马克思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142页),是值得肯定的。
应该指出的是,在从生产力方面说明社会主义时,过去我们习惯于从社会主义应有的既定的物质技术前提去说明,忽视从另一角度,即从社会主义本身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上功能上说明它。就是说,说明社会主义,不仅应该从社会主义本来应该具有的生产力基础是什么,而且应该从社会主义对生产力发展应该具有的作用是什么这样两个侧面来说明。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重要谈话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页)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表现, 就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的角度出发的。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是关于说明社会主义的方法上的一个发展。
如果说大机器工业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的)“基础本质”的话,那么,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标志的生产关系本身则是它的“制度本质”。生产资料上实行社会占有,生活资料的分配上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地位平等,这些都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规定,少了一个,社会主义就是不可能的。而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则是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性质。没有这一条,就没有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的规定性。所以,所谓划分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标准,实质上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标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类型的表述,例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都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为根据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在规定一个社会形态性质方面的决定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就社会主义的本质来讲,小平同志总是强调“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同上第216页)。
当然,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领导。但是,决定性的和基本的则是它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情况和性质。坚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说明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了社会形态分析的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