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摘要:本文介绍了变电所环境保障一体化控制器的原理。该控制器为集成电气控制系统,用于集中控制变电所内温度、湿度等环境调节,既能方便实现变电所室内环境,又能大大简化变电所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难度,为变电所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提供安全保证。
关键词:变电所;环境保障;温度控制;湿度控制
一、背景
为了使变电所电气设备能够安全运行,需要保证变电所的温、湿度环境维持在某一范围之内,而且污秽严重的地区,要对空气进行简单粗滤。
现有变电所环境保障系统所需的设备含三大类系统:第一类为温度保障系统,一般为普通通风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第二类为湿度保障系统,一般为除湿机或独立新风处理设备;第三类为事故保障系统,一般为事故后通风系统。现普遍的工程设计及实际使用中均采用单独系统、手动控制,一方面设计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运行人员需要手动操作风机、除湿机等各设备,使用不方便,而且效果难以把控,易导致站内温、湿度超标,影响电气专业设备的安全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目前需要一种适用于变电所环境保障系统的设备控制器,将空调、通风、除湿等设备的配电及控制实现一体化集成,保证变电所的运行环境满足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
二、变电所环境保障一体化控制器的原理及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笔者结合现有的自控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研发出一种针对变电所环境保障的一体化控制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控制器包括湿度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浓度采集模块、主控模块以及电源,见图1。其中湿度采集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变电所的环境湿度,并将湿度数据发送到主控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变电所的环境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发送到主控模块;浓度采集模块包括浓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浓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变电所的环境浓度,并将浓度数据发送到主控模块;湿度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以及浓度采集模块均与主控模块连接;主控模块中存储有湿度、温度和浓度的阀值,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与阀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主控模块发出湿度、温度和浓度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包括控制除湿设备的信号、控制空调设备的信号以及控制事故风机的信号。该环境保障一体化控制器的成品输出端子如图2。
图1 环境保障一体化控制器原理框图
该产品变电所环境保障一体化控制器包括如下控制功能:
可以自动采集变电所内温、湿度等环境参数信号,按照预设程序自动输出风机、除湿设备控制信号,控制设备的启停、运行状态调节及安全报警。
对于污秽严重的地区,变电所通风系统设置粗效过滤装置,当粗消过滤器失效时,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提示及时更换粗效过滤装置。
当变电所发生火灾时,气体灭火装置启动,火灾扑灭后,该控制器接受消防控制中心发出的远程信号,启动排风机,进行灾后排风。
其中一体化控制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收温度、湿度及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根据设定好的控制程序对空调、风机、除湿机等设备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实现对变电所内环境的控制。
1-除湿机;2-空调器;3-湿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补风机;6-压力传感器;7-排风机;8-电动风阀9-事故排风机;10-变电所环境保障一体化控制器;11-配电箱
如图3所示,环境保障一体化控制器工作控制流程:
1.设定温度控制参数T0,湿度控制参数Φ0;
2.当温度传感器采集变电所内温度T> T0 时,启动设备普通通风系统,即5补风机和7排风机,对变电所温度进行调节;
3.设备5、7启动后继续出现T> T0 时,启动空气调节系统,即2空调器,以保证变电所的环境温度;
4.变电所内湿度Φ>Φ0时,启动除湿度保障系统,即1除湿机;
5.粗消过滤器失效时,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提示及时更换粗效过滤装置。
6.气体灭火后启动事故后通风系统。
三、结论
按照上述附图及说明的描述,开发出变电所环境保障一体化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输入端进行环境参数输入,通过内部的编程控制,输出控制节点,控制各种设备运行。对一体化控制器内部结构原理、程序进行固化,形成成熟产品,可以用于成套配电箱中。该环境保障控制器将变电所环境控制功能集中于一个控制器,结构简洁、实用,施工安装方便,减少变电所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率及运行的安全性,便于控制,操作简单。
参考文献:
[1]作者: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ISBN:750833034X.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2]李英武.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0-2013.原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企业标准化管理研究院编印.2013年.
论文作者:李新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变电所论文; 湿度论文; 控制器论文; 模块论文; 环境论文; 风机论文; 信号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