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相关要点论文_陈欣茵

探究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相关要点论文_陈欣茵

佛山市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 5282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文件的数量与日俱增,与之相伴随的电子档案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现象,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档案管理部门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档案的概念特征,分析了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的因素,并就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电子档案;安全;影响因素;管理策略

1.电子档案的概念及特征

电子档案是指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电子档案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电子档案具备了许多纸质档案不具备的特征:

1.1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

电子档案是以数字编码将内容记录在载体上,要获取它所存储的内容信息必须借助计算机等设备。此外,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压缩编码或加密等技术处理,所以,即使有相应的设备,如果不解压、解密也不能读取其存贮的内容。

1.2电子档案易于存储和管理

电子档案的保存,本质上是对档案内容信息的保存,这些信息是电子化、数据化的,存储在磁盘等载体上,一张磁盘就能存储大量的档案信息,储存单位成本低,占地小,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检索和维护更为简便,大大减少了档案分类、编目和检索的人员需求。

1.3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

电子档案无论是以磁盘、磁带还是光盘进行存储,其密度都大大高于传统的各种信息介质。存储的高密度性一方面为我们节约了馆藏空间,另一方面也对载体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任何一条轻微的划痕都有可能导致数以千计的档案信息遭到破坏。

2.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的因素分析

2.1环境因素

电子档案信息的产生、存取、传播和利用等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环境,这对电子档案所依存的系统环境和网络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网站的环境不符合要求(电源质量差,温湿度不适应,无抗静电、抗磁场干扰和无防尘、防火、防水、防雷电、防漏电、防盗窃的设施和措施等)就会影响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蓄意破坏。蓄意破坏是故意破坏电子档案的内容及其所依赖的载体、系统和网络环境等,以获得某种利益及达到某种目的。第二类是管理疏忽。管理疏忽包括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密意识、责任心不强,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等。管理疏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第三类是不当操作。电子档案载体本身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其结构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3技术因素

在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非人为因素中,技术因素不可忽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给电子档案的安全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上述技术是电子档案产生的前提,为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带来极大的便捷;另一方面,这些技术本身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局限性、漏洞和缺陷,这些都为电子档案信息增加了被窃取、盗用、非法增删及破坏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3.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策略

3.1建立系统化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3.1.1完善的形成制度

在电子文档制作形成的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我国相关的格式准则要求,针对电子档案收取、保存、参数设置及载体模式都确保充分的规范化,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严谨的保管制度

在完成电子档案的归档之后,必须建立起严谨的保管制度,并加以遵循与实施,针对电子文档给予合理的保管,组织建设其适宜的保管条件,避免在保管过程中电子档案信息的损失及失真等问题,保证文件信息完整可靠性。

3.1.3规范的利用制度

要规划建立起科学可行的利用制度,首先对于档案的提取运用必须要遵循审批制度要求,电子档案所设计信息内容的运用不能违反保密制度要求,另外作为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充分按照电子档案具体利用要求,确保档案信息不仅能够受到充分维护,同时还能够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3.1.4系统化管理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需做到系统运行维护权限、数据管理权限、数据操作权限相分离,提高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3.2保障电子档案环境安全

3.2.1建立适合磁盘光盘等介质的保存环境

确保适合存储介质存放的温度、湿度并定期进行空气净化;将电子档案避光保存,避免阳光直射,而使得介质弯曲、变形;电子档案应采用密封保存的形式,尽量减少灰尘的侵蚀;防虫害、防外力碰撞、防化学试剂腐蚀;避开磁场、电力等特殊场所等。

3.2.2使用带有防御功能的硬件设备

计算机设备是电子档案所必须依赖的载体,随着各种情报窃取、“黑客”入侵、病毒出现,提高设备安全性,设置多重“防火墙”、及时查补安全漏洞,更新系统、安装杀毒软件等措施能有效阻止“黑客”及病毒的入侵。保存高密级档案的计算机,应切断与外部互联网的物理连接,防止网络入侵,从而达到有效的防控。

3.2.3采用安全级别高的专业档案管理软件

电子档案的管理软件,一方面能有效管理档案,另一方面防止无权限者操作系统和信息资源,加之采用身份验证和文档加密等手段,进一步确保档案安全,防止非法用户截获机密文档,以真正确保电子文件的完整和安全。

3.3应用加密技术

应用加密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子档案信息的公开性。当前常用的加密技术有很多种,“双密钥码”常于传送时应用,网络中各个加密通信者均获得两把密钥,一把是可公开的加密密钥,另一把则是需要严密保护的解密密钥,发送方使用接收方的公开密钥发送电子档案信息,接收方只能应用自己知道的解密密钥进行解密。这样,任何人均可使用公开密钥向接收方发送电子档案信息,而接收方则只能接收这些已加密的电子档案信息。因为加密与解密所用的密钥不同,所以能够有效预防不法分子从截获的文件中解出原文件,进而起到保护电子档案信息的最终目的。

3.4建立“双轨制”模式,确保重要信息完整

由于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特性,纸质档案相较于电子档案仍具有它的优势,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与电子档案互补并存,“双轨制”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所谓“双轨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它的管理特点是避免两种载体的不足,充分发挥各自在档案管理上的优势,既具有纸质文件的完整性、原始性,又有电子文件的方便快捷,将安全与便捷共存,有在效提升使用效率的同时确保档案的信息安全。

结束语:总而言之,电子档案不同于以往的纸质档案,其每一环节的工作开展都必须依赖于计算机与网络,也正是因为其运用形式的多样性,其保护与管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档案工作中,必须要认清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结合电子档案的特征,针对性采取可行的管理措施,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及档案工作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电子档案的实际价值,充分体现自身的作用与功能。

参考文献

[1]夏利宏.新形势下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2012.

[2]陈爱瑾.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办公室业务.2014.

[3]崔俊杰 吴志英.浅谈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J].北京档案.2011.

[4]王嘉辰,卢汉明.电子文件管理[M].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陈欣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  ;  ;  ;  ;  ;  ;  ;  

探究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相关要点论文_陈欣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