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裕华区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 0500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的人数不断飙升,呈现出年龄小、未婚多、次数频、间隔短的特点。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人工流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能通过正确的引导,来帮助大众通过常规、有效避孕手段来减少人工流产率。
【关键词】人工流产 避孕 健康促进
1.人工流产的原因分析
随着人工流产妇女的年轻化和未育妇女比例的不断高升,人工流产的原因也有了改变,主要包括未采取避孕措施和避孕方法使用不科学等两方面。
1.1未采取避孕措施
根据可考的文献资料记载,针对未避孕的情况的记录有14篇,根据其中的调研数据显示,未避孕的人群占比约为50.3%,而在不避孕的原因调查中,其中有61.3%的人是因有侥幸心理,他们认为一次同房造成妊娠的几率很低;约37.6%的人为懂得避孕方法但自身不想使用;约24.0%的妇女因怕麻烦而不采取避孕措施;16.3%的妇女因担心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或对身体有害而不采取避孕措施;只有约14.2%的人称不懂避孕知识,约8.2%的人称没有避孕药具。此外,还有一部分未避孕妇女是由于初期有要孩子的想法、不自愿发生性关系、男方不愿意使用避孕套、一时疏忽、怕影响性生活等;而由于医学原因终止妊娠的比例仅占1.9%。
1.2避孕失败
笔者在翻阅的资料中,针对避孕失败因素的分析文献有12篇,其中汇总了共38409例人工流产的妇女案例,其中有16854例为避孕失败导致非意愿妊娠,在避孕失败占比中为43.9%,在失败原因调查中,发现这些妇女所采取的避孕方法多为失败率高的方法,其中用避孕套失败的占比约为42.1%,口服避孕药失败的占15.0%、体外排精失败的占3.4%、宫内节育器失败的占22.9%,此外,还有一些失败原因是用了紧急避孕药、杀精剂、避孕针等方法。
2.降低人工流产率的对策
2.1积极采取健康促进策略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降低人工流产的形势非常严峻,急需对群众进行监控教育,并通过协调计划生育和卫生系统的合作等途径来促使有效避孕措施的落实。
所谓的健康促进策略,指的是政府通过行政或组织手段,广泛动员和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级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群众或自身避孕的责任,共同促进公民的生殖健康。健康促进活动的形式有倡导、促进和协调三种。具体实现途径包括:一是通过健康教育培养群众的避孕意识。应接受健康的人群除了育龄群众外,还应重点关注未婚未育及非户籍人群,有资料显示,我国人工流产妇女中,约1/2的是未育妇女,约1/3的是未孕妇女,外地非户籍未避孕率高于本市户籍人群。二是抓好健康教育的特殊时机,也即人工流产前和孕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是由于人工流产后和分娩后,随着妇女排卵功能的快速回复,一旦避孕不及时就很容易再次妊娠,同时还会给再次终止妊娠增加难度和风险。为了降低人工流产率,有关工作人员应抢抓时机,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来促成常规和长效避孕措施的贯彻。三是指导群众长期正确的使用常规避孕措施。在原因分析中可发现,避孕失败的原因多为不能坚持或正确使用,及避孕失败后补救措施不当引起,为了提高避孕率,有效控制非意愿妊娠,可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提供有效咨询服务的方法来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避孕观、了解避孕知识,掌握避孕技能,然后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或常规避孕方法,并坚持和正确使用。四是政府协调和多方合作。政府的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方面,及政府与大众媒介的合作方面。由于媒体较为关注不良结局的案例,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协调,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效应,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孕育观,对人工流产的不利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营造出科学避孕、远离人流的社会整体氛围。
2.2大力推进人工流产的检测和相关研究
在通过文献资料进行人工流产数据采集时,其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采集标准、渠道和统计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急需建立一套规范的关于人工流产的检测系统,同时积极推进人工流产相关研究工作。实现途径有:一是加强网络检测。应把人工流产检测纳入人口和妇幼保健检测网络内,并通过网络来获取精准的人工流产有关指标数据,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各地人工流产动态变化的原因及各年度人工流产状况。有关部门还应该掌握当地人工流产总体情况,使其成为有关干预策略制定时的科学参考依据,并为策略深刻提供有效性和经济性的保障。以上海为例,其在1999年就设立了19个人工流产原因监测点,并于次年结合地理和各手术点人工流产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缩减为16个监测点,所有户籍育龄妇女为其检测对象,其应用经验和做法都相当成熟。在当下,我们应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检测人群进行扩展,力争将常驻流动人口也纳入其中。二是加大人工流产相关专题的研究投入。可通过全面开展多种形式人工流产相关研究的方法来加以预防,探索途径有干预性研究和探索干预形式提高常规避孕有效率的研究等,使其成为工作实践的参考。此外,还应将注重前瞻性的研究,梳理人工流产和今后人身及其过程和结局之间的关系,及不同人工流产方法的远期安全性等方面。最终通过科研课题和项目来促进人工流产妇女对避孕信息及服务的可及性。
3.结语
综上,人工流产作为一种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方法,目前我国法律并无此类明确限制,而对提供流产服务方却有较为严格的管理。综合来讲,即人工终止妊娠具有安全有效性。但客观而言,无论是手术流产还是药物流产,均会对妇女的身心产生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在对今后生育的影响方面更应给予重视,认真查找原因,给出有效的科学建议。
参考文献:
【1】韩寸萌.我国“人流”泛化问题及抑制对策[C].昆明理工大学.2013
【2】俞艳锦,黄丽丽.人工流产现状及对策[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10)
【3】程怡民,任姗姗.中国人工流产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1(05)
【4】吴尚纯,邱红燕.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N].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05)
【5】庞红华,周爱军,赖东梅.未婚妇女人工流产现状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4(05)
论文作者:李彦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人工流产论文; 妇女论文; 原因论文; 对策论文; 群众论文; 避孕措施论文; 户籍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