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念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石笋镇白云小学 广安 638011)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提出的挑战,有必要提高音乐教育的新观念,以便音乐工作者能够正确把握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行为,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功能。
一、课堂注意科学性,重视语言艺术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凡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每个有关音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准确,音乐教师说话要具有教育意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上得益,并且在思想上得到陶冶。音乐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情感,用自己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以感染学生。音乐教师还要学会运用温和、亲切、机智、灵活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努力营造音乐美的氛围和课堂愉快气氛。
二、在情趣中教学,激发学生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教师一项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如果每节音乐课都是按部就班,统一格式,照本宣科,毫无新鲜感,学生就更会感到音乐课是枯燥而无味的,兴趣又从何而来呢?首先在课堂上要吸引学生,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一首新歌教学,先不去看书,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有时动与静结合也是一种音乐的表现方式。教师随时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一位好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美好歌声与语言,一举一动都要求高雅得体,这是课堂教学的艺术。这种“情趣配合”,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和想象空间。
三、更新教学方式,强化合作探索
在感受总培养能力尝试各种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创造性的乐趣和自我的价值,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艺术的享受。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听觉能力不可忽视,无论什么歌曲都是从听开始的,可见培养学生的音乐“小耳朵”听是多么重要。音乐课本上的东西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看着那么多的“do,re,mi,fa……”和那么多的记号,层次不同的学生反映也不同,这时需要教师正确传授与灵活引导,针对不同年级,学习方法与方式要有所变化,可以对学生用以下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是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一人发言变为多人探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这时教师是旁听者、视察者。二是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提问,其他同学均可作答,鼓励全员参与,共同讨论发言,这时教师是启发者、组织者。三是结合歌曲和教学实际进行讲解和补充说明,有时还可以现场示范表演,这时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示范。从感性到理性是个感知阶段,在双边话语中达到学习新知、加深印象、巩固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快乐的气氛中掌握好书本知识。
四、加强引导教学,提升综合素养
引导教学是依据技能的迁移规律,运用简单化了的条件所建立起的技能去学习和掌握较为复杂的音乐技巧的过程。小学音乐教学的对象是7~13岁的少年儿童,对音乐的认识仅处在初级阶段,缺乏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联系。如果我们只按照音乐理论的要求进行教学,势必脱离教学的实际,使饶有情趣的音乐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因此,结合学生的特点,科学系统地引导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演唱技巧是一种声音艺术,发音是演唱的基础,小学又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阶段如果让学生打开口腔,学生会误认为只是把嘴张开,即使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也难以理会。相反,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相关发音技能,形象直观地进行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如《咋们讲礼貌》一课中的“小”、“貌”、“较”、“照”等字的字尾都是“ao”,在指导发音时,采用趣味性的语言和方法,把可爱的小猫的叫声与“ao”的发音联系起来,在课堂上,一提起小猫的叫声,学生都有感而发,一个个活灵活现,教师借机进行启示:为什么这只小猫叫得特别好听?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在教师讲解发音要领的基础上,基本讲解了发音的技巧。
古语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发音是演唱的基础,但失去了情感的动作和表情力量,那么演唱就是去了灵魂和光芒。而小学生难以充分体会词曲的意境,就需要我们耐心的去启发和引导。如舒伯特的《摇篮曲》,可先向学生提问婴儿在摇篮中入睡的情景,进而简单说明作品是表现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借以引导学生用哼鸣的方法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感和婴儿安静入睡的意境后,再配上舒缓优美的伴奏音乐,并配以表情和躯体的动作,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艺术表演来源于生活,是人类生活各种情感的集中、提炼、美化和再现。小学生正值人生之初,对生活的体验仅是感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尚浅,难以体味表演的各种技巧。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表演时难表曲调之情,内心紧张,神情恍惚,手足无措,即便能够做出这些动作,动作也显得呆板,僵化而缺乏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借助于现代生活的阅历悉心去训练,去引导。鉴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诸如小兔是怎样跳的,黑熊是怎样走的,小猴是何等的机灵等,结合每次教学的内容,平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引导,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引导教学方法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能使复杂的音乐技巧简单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施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引导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应人而异;第二,采用引导练习的手段应是复杂技巧中的成分,以上述字尾音“ao”是该歌曲发音的重点,从而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应势利导;第三,引导练习要有足够次数,不能仅次于形式,要在形成一定技能的基础上,再转向复杂技巧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在实践中展示,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是表演艺术,它富有充分的表现力,它不仅能激励鼓舞孩子们向上,又能陶冶锻炼孩子们的情操。这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要时时抓住机会,让学生大胆展示,培养他们表现竞争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论文作者:刘念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0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发音论文; 技巧论文; 艺术论文; 语言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0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