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特色鲜明的教育研究专著--张楚廷教授“校长研究导论”述评_张楚廷论文

一部特色鲜明的教育研究专著--张楚廷教授“校长研究导论”述评_张楚廷论文

一部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研究专著——评张楚廷教授《校长学概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著论文,概论论文,鲜明论文,校长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楚廷教授的《校长学概论》最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读后,深深感到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育研究专著,可以预料将在校长学学科建设中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够在时间的推移中显示出强有力的学术生命力。欲在极有限的评论文字中对此洋洋35万字的宏篇巨著作出理论提挈,难免浮光掠影,其失当之处,恳请读者及作者明鉴。

一、校长学学科体系建构的首创性及系统性

可能由于我国历来对教育地位认识不充分或满足于沿袭原苏联教育理论模式,而导致对教育和教育学研究的薄弱,校长学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对教育地位认识的提高及教育实践的推进,校长学研究在教育理论研究的氛围高涨之中缓缓启动,校长学的建立已呈必然之势,《中国高等教育》、《人民教育》先后开辟“校长论坛”、“小学校长之友”等研究专栏;一些有关校长成为教育家的研究论文集相继出版;由王铁军等著述的《校长学》也于前年九月面世,但其研究重点在校长、副校长组成的群体结构,相对而言对校长个体的研究不是主线索,且其对象主要为中学校长。我们以为,只有包含了以大学校长为研究对象的且重在研究校长个体素质及行为规范的校长学,才称得上完整意义上的校长学研究。显然,张楚廷教授的《校长学概论》正是这样一部具有首创性和系统性的校长学研究专著。

本书辟有“绪论”、“校长观念篇”、“校长素质篇”、“校长管理篇”、“校长角色篇”等五大篇,分为十九大章,总共列出118节,以此构成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结构复杂的学科体系。作者从校长的职责、校长的作用、校长的选任,到校长素质、校长观念、校长管理、校长充当的社会角色,全面系统地论及了校长学应当涉及的主要课题。并首次提出及确立了校长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范畴:校长的教师观;校长的学生观;校长的干部观;校长的教育观;校长的知识结构;校长的人格结构;校长的能力结构;校长的作风及风度;目标管理;民主管理;法规管理;教学管理;图书馆管理;师资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校长角色等。上述诸理论范畴的提出和确立,既来源于作者运用教育理论和管理科学对教育实践及教育管理实践的经验进行探索和提炼,又是在此基础上向新的理论高度的升华,且服从于对校长学科建构的整体设想。

《校长学概论》的系统性特征还体现在:对校长学科结构体系的整体宏观把握与对校长学各范畴的微观考察相结合;对教育理论的理论阐发和对教育管理的运筹与操作相结合;对校长个体素质及其行为规范的分析与论定和对校长及其所在系统内的群体结构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分析与论定相结合。这样,有利于从领导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所要求的全方位的规范来全面地塑造校长,既着眼于校长自身的完善,又立足于推动和改进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行为,落实到人才的培养,从而充分发挥校长学科应有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相得益彰的优势。

二、校长教育观念及管理思想的深刻性与时代性

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而这就离不开教师。但教师的聘任与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最终取决于校长的作为。校长对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的影响力度,一般通过诸多中介环节来实现,不可能事必躬亲。同时,对作为精神生产单位的学校的管理当迥异于对物质生产单位的管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校长怎样来谋求对学校的有效影响呢?回答只能是:通过自己所信奉的科学的教育观和管理思想赋予学校以灵魂和动力,并使之化育万物,如此方能使学校工作按照既定目标正常运转。《校长学概论》的作者正是基于这种高屋建瓴的考虑,不惜以比重最大的篇幅阐述和论证校长的教育观念。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是否具有这种教育观念,则是校长区别于教师与干部之所在。也是校长之所以成为教育家的最重要的理论修养基础。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校长教育观的阐发不乏深刻的充满时代精神的学术见解。首先,要确立校长的教师观。作者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满腔热情高扬了教师的崇高地位,极力对“左”倾思潮和“官本位”思想对教师的歪曲与轻视进行剖析。出于对教师的深切理解和真诚爱护,富有哲理地论述了如何对待教师的自信、教师的性格乃至教师的心理个性等问题。身为校长的作者,有如此阔论,亦有如此笃行。在他所管理的学校工作的教师都可以从亲身体验中,切切实实感受到校内教师地位的优越,教师人格的崇高,教师劳动价值的珍贵,体验到校长与教师之间相互吸引的亲切情感及和谐气氛。其次,要确立校长的学生观。作者从辨析精神生产和人才培养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目的出发,富有新意地提出了作为学校特殊产品的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外在价值与全面发展自身的内在价值的相容和协调、校长的社会责任感与对学生的责任感的相通和统一的观点,并言明:“学生是校长心目中的上帝”,“校长应是热爱学生的典范”。再次,要确立校长的干部观。作者鲜明地坚持学校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和服务于教师的观点,且认为这是建立一支精良的干部队伍的前提。除此之外,作者进而提出要在关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教育管理等几个方面形成校长确定的教育观念。在综述几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后,重点阐述了从不同级次上认识教育本质的观点。作者还颇有创新地把人力的基本要素表述为智力、体力和心力,用“心力”表示智力、体力之外的人力因素,即情动力、注意力、意志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着重强调心力开发在智力开发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提出对教育目的比较确切的理解应为人力开发。这种开发尤其应注意各种基本力的结构效应或协调效应的发挥。上述作者对校长教育观念的深刻认识和论定,确为一个出色的校长整体设计和科学管理教学不可或缺的。

上述教育观念的深刻性和时代性,还在于其根植于作者所信奉的唯物史观之中,作者所反复强调并贯穿始终的尊重教师、爱惜人才、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是作者对脑力劳动者在创造文化和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的深刻认识,是对历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渗透于作者的教育观念,而且转化为作者的管理思想。他说,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民主精神的学校,校长的目标比较容易被师生视为“这就是我的目标”,因而有利于推动学校目标的实现。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与科学性

《校长学概论》的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校长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周密的考察和论证,力求使理论范畴的确立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和真实地揭示其本质,从而使结论具有必然性、合理性和完善性。为此,作者在撰稿前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尤其使人耳目一新的是,在开宗明义的“绪篇”中给读者完整地呈献了一份内容充实、形式生动的“校长调查材料”,对110位大中学校长的年龄、职称、教龄、专业、任期(包括对任期的看法)、校长的知识结构、校长的心理素质、校长的能力结构乃至校长的苦与乐等等分门别类地进行详尽的了解和调研,在对材料进行鉴别、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这样,就避免了社会科学研究中有时难免出现的凭空想象甚至主观臆造的倾向,使自己的研究取得真实可靠的事实依据。

不仅如此,本书还展现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即是说,其系统的校长学学术思想既发轫于作者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及教育管理实践,又定型于对这种实践的理论思维和学术升华。无疑,这种在实践中验证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校长学研究成果,其学术价值当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比如,作者所持教育观及管理思想,其内涵之丰富深刻,不仅因诉诸精要而又通俗的文字令人拍案叫绝,更重要的是凝结了作者教育管理的实绩,对这种发生在自己身历其境的教育和教育管理实践中的活生生的校长学,人们会感到是那样的熟识和贴近;这种直观印象又将使人们对其理论价值深信不疑。

此外,作者对问题的辨析注重哲学思考和辩证法方法的运用,因而显示了精审与雄辩的思维力度。例如,教育史上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笃信“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历来莫衷一是,作者则运用矛盾学说,从具体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各自所处的矛盾地位及充当不同的角色出发,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得出衡量教育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准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导致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正确结论,从而克服了上述两论长期带来的片面性。在对管理工作中“管与不管”、“团结与原则”等诸多问题的阐发中,无不显示出这种思维的特色。

与此同时,作者还广泛地运用了系统论方法。比如,作者提出的颇具特色的“三大管理”中对各项管理间关系的考虑;对管理工作中战略与战术、目的与手段、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考虑,管理思想与管理对象相结合、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相结合的考虑,都是对系统论方法得心应手运用的结果,因而使其显现出目的性、整体性和有序性。

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提出大学校长应当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的思想。本书作者在“绪论”中也论及“校长与教育家”的命题。我们读完全书后,更感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思想和命题。“校长成为教育家”,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校长能否成为教育家,这不能钦定,亦不能自封,主要取决于两条:一是有系统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二是有足够分量的教育及教育管理实绩,即有论有行。《校长学概论》实际上对此已作了充分的阐述。我们伟大的时代呼唤着有学识有作为的校长和教育家的大批涌现,呼唤着我国教育事业百花盛开、群星璀灿的春天到来,《校长学概论》正是发出这种呼唤的时代强音。

标签:;  ;  ;  

一部特色鲜明的教育研究专著--张楚廷教授“校长研究导论”述评_张楚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