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灯阵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保护研究
霍掖红
(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 要】 九曲黄河灯是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成就,是民间艺术的辉煌成果。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精神领域的丰富想象力和优秀才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的智慧、思想、情调、风格的生命美学的文化符号。本文分析了其内在文化内涵,并就其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九曲黄河灯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一、九曲黄河灯阵概述
“月亮是圆的,光线是新的,月光是银色的。圆形的月光是数千英里,燃烧的灯光在月亮的中间。在月光下,灯光很丰富,月亮的精神在灯光前面。在今天的月光下,你可以看到灯光,玩月亮。”前人一首《上元灯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宵佳节月明灯亮、灯月辉映和万众转灯、观灯赏月的热闹场景。这首诗中的灯是“满族乡村灯”和“千年灯”,即九曲黄河灯。
九曲黄河灯阵,又称黄河九曲灯。九曲黄河灯、九曲黄河元宵节和九曲,已广泛分布于河北、甘肃张掖、陕西米脂等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九曲黄河灯阵列变得越来越衰弱。然而河北省怀来县安营堡村九曲黄河灯阵,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继承、发展和创新,在民俗中独树一帜。2009年6月,九曲黄河灯阵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九曲黄河灯阵的文化内涵
从宗教文化的角度看,九曲黄河源于道教,是自然与人的统一,是中国宇宙学意义的核心。每隔一年在青海省乐都县七里店豫园举行元宵节。元宵节期间,将有一个叫九曲黄河灯的灯阵。“九宫八卦”由各种彩色灯笼组成,据说其风格来自清宫,而乐都县则载有光照地图。当然,这种文化遗产是无穷无尽的,源头来自中国民族文化园的各个角落。九曲黄河灯也有区域发展,在当地和不同地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如该活动存在于固阳县、包头市、内蒙古以及山西和陕西的炎黄河。清代也随着九曲黄河的居民迁移,传播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并继续广泛流传。大马衣村曾在1920年和1946年有过“九曲黄河灯”,简称“黄河灯”。光辉是由金智石村(1655年)带到北京的,据说当时延庆县小凤营、商摩、巴厘岛的村庄都有此类活动。
如是想着,人力车终于没有踪迹。天色真的晚了。远处对街的店铺门前有几个短衣的男子已经等得不耐而冒着雨,他们是拼着淋湿一身衣裤的,跨着大步跑去了。我看这位少女的长眉已颦蹙得更紧,眸子莹然,像是心中很着急了。她的忧闷的眼光正与我的互相交换,在她眼里,我懂得我是正受着诧异,为什么你老是站在这里不走呢。你有着伞,并且穿着皮鞋,等什么人吗?雨天在街路上等谁呢?眼睛这样锐利地看着我,不是没怀着好意吗?从她将钉住着在我身上打量我的眼光移向着阴黑的天空的这个动作上,我肯定地猜测她是在这样想着。
三、九曲黄河灯阵的继承与保护
(一)传统之根
所谓传统之根,扎根在人们内心的传统观念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老一辈的眼里,婚姻对于一个家族而言就是为了传宗接代。由此流传下来的思想也造成当今社会中所谓“养儿防老”的观念,并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关于嫁娶之说,儿子娶,女儿嫁,对与长辈而言女儿是嫁出去的,儿子于父母而言不仅仅能够替家族传宗接代而且能够赡养父母,是父母年老后的精神和身体的寄托。所以儿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追溯到远古时期,生育是作为一种神秘的现象存在的,所以人们经常会通过向神灵祈求这种方式来求子,现代社会依然有这种现象的存在。转九曲仪式就是一种典型的、最传统的、最重要的例子。每年的转九曲仪式中都会有很多结了婚但是并未生育的女子独自一人或者是丈夫陪同前往参加。在仪式中,他们会悄悄地偷走河灯带回家,这种时候场面往往精彩绝伦,有一种另类的狂欢的感觉。根据当地老人们的讲述,据说灯阵中的每一盏灯都代表着天上的一颗星星,而天上的每颗星星里都装着一颗灵魂,把灵魂带回家当然会有身孕了。这种说法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比较封建和迷信,但的确也是父母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2)对圈员定期进行培训,培训穿刺针的拔除方法以及拔出后对穿刺点的压迫方法,并加强训练。在拔出穿刺针后,叮嘱患者等几分钟后再离开病床,避免用力过大崩开胶带,导致出血。还要告知患者透析间期居家发生渗血的处理方法。
(二)现代之需
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正如刘魁立先生所总结的,“人创造文化,文化创造人。”人是文化的动物。“因此,如果人类失去了他们的文化,他们就会失去他们创造的文化并具有独特的个性。人类有什么样的发展?”
在人们的心中,上帝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因此,普通人包括商人、官员、学生等他们都有多维需求。他们带着现实生活的愿望去转九曲,如果来年成真,他们会送一面旗帜,甚至加倍送礼。在施舍的路上,自身的内心也多了一份崇敬,向他人传播这一事件的经验,但又不总是坚持信念;如果愿望不成真,也不因此而抱怨。明年,仍会再去九曲黄河灯阵祈福。这其中更多的是娱乐成分,并不完全带有功利性。
四、总结
先祖舜宽厚、仁慈的治国之道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鲜明的精神特质。九曲黄河灯历经300 多年,传承十四五代,在怀来大地发扬光大,与怀来独特的地域文化一脉相承,密不可分。作为一项民俗文化活动,九曲黄河灯植根历史,深深地融入这片沃土,吮吸着这片沃土的丰厚养分。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它形成了祈福、扬善、包容、奉献的文化内涵。栽灯、转灯已不仅仅是安营堡村人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企盼,更是怀来县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文化共识。九曲黄河灯再次点亮,村民和游人们漫步在璀璨绚丽的灯阵里,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希冀。看着这欢乐祥和、喜庆热闹的场面,相信九曲黄河灯这朵珍贵的民俗之花,一定会在祖国的艺术长廊永远盛开,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程晓兰.九曲黄河灯[J].档案时空,2019(03):48-50.
[2]赵智娟.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曲黄河灯[J].北京档案,2011(09):64-65.
[3]王建春.来自母亲河之滨的生命符号——九曲黄河灯[J].文学教育(中),2011(09):110.
中图分类号: K8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5-0205-01
作者简介: 霍掖红(1966-),男,祖籍陕西,大专,西北民族学院毕业。研究方向:群众文艺、晚会策划、非遗杠头木偶戏。
标签:九曲黄河灯阵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传承保护论文; 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