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对策论文,商业零售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以外延规模的扩大为主要特征,伴随着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零售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随着规模的发展扩大,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效益下降,日益成为威胁企业生存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从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现状出发,探讨其生存的条件及其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八十年代以来,大型商业零售业一直是我国流通规模扩张的主导性商业形态。进入九十年代,商品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各大中城市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急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其发展势头尤为迅猛。有人统计,我国近5 年内新建的大商场比此前40年里的总和还多。(注:魏业华《中国零售业何去何从?》,见《经济管理文摘》1997年第16期。)诚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发展对于改变我国流通滞后局面、优化购物环境、方便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等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膨胀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全国各地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频频出现,造成商业设施严重过剩,竞争加剧。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96年全国206 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其销售虽有增长,但增长慢于全国零售业的平均增长幅度,利润下滑,利润率下降。1997年起,全国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已开始大幅度下滑。据原国内贸易部统计,1997年,全国249 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销售总额同比下滑近50%,其利润继续下降,其中有31家大商场亏损,其亏损面为12.4%,比上年扩大一倍。1998年,全国200 余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利润总额又比上年下降16.7%,66%的企业利润出现了负增长。(注:魏业华《中国零售业何去何从? 》, 见《经济管理文摘》1997年第16期。)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全国仍有近百家大商场建成开业。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扩张,无序竞争。从零售行业的市场态势看,竞争异常激烈。其主要表现:一是买方市场形成,市场商品供过于求,各行各业多元投资主体奋勇争先大建商场,使其竞争激烈。二是增长失控,盲目上规模、上档次和过度追求豪华的倾向,使商场设施造价过高,成本增大,投资难以及时收回。同时,大兴商场建设,数量增加,远远超出居民的购买力水平,无疑也加剧了商场间的过度竞争。三是在零售领域中,不仅国内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组织、不同所有制企业加入竞争,还有来自国外实力雄厚的商业集团进入竞争,使零售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2.只重规模,忽略管理。从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内部看,则面临重重困难,其主要表现:一是企业包袱沉重,自有流动资金严重缺乏,财物结构日益恶化。二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尚未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尚不完善,从而影响经营者和员工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三是经营规模的扩大与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流通成本费用的不断增加。四是豪华的营业设施、优美的购物环境、高档次的商品结构与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功能不完善形成强烈反差。同时,自营商品比重小,厂商联营比重过大,售后服务的承诺难以落实,严重影响着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企业信誉,以致严重威胁着大型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消费趋势,难以适应。从市场消费方面看,不能很好适应消费趋势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一是布局不尽合理,缺乏总体规划。同一功能、同一档次的商场重复建设,相互模仿,过度密集,缺乏网点层次、功能的合理配置和规模结构间的合理搭配,形成“有店无市”、“店多客少”的状况。二是市场定位趋同,经营方式单一,千店一面,缺乏经营特色;服务的目标市场及经营理念不明确,缺少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经营品种雷同,不能适应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性大、挑剔性强的特点和追求个性化的要求,以致造成“进一店知百店,进百店如一店”的现象。三是同一区域内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低水平过度竞争,竞相打出“降价牌”,借助“削价”、“打折”等陈旧的手法维系经营,难以引导消费、吸引顾客。四是由于证券业的迅速发展,股票、债券等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加上购房、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等支出大幅度增加,市场购买力分流,也使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经营能力难以充分展开,收益普遍下滑。
流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一个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一个助推器。而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又在流通领域中举足轻重,其发展状况、效益高低、竞争力强弱及职能的发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发展对策
要改变目前状况,促进我国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发展,必须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根据零售业的经营特点,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等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商业有效发展
解决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盲目发展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要综合考虑商业网点布局、商业规模结构、社会购买力水平等因素,按经济、实用、合理、效益的原则进行设置。同时,政府应适时制定商业发展导向政策,对于盲目建成、布局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即存量)要进行调整;对于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即增量)要严格控制。要引导企业从以增加商场数量为特征的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变为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素质、降低成本费用为特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转变。
(二)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改善企业生存条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零售商业的职能是商品运动和资金运动的统一,具备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首先要有合理的财务结构。故世界不少国家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限制,如美国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得少于50%,财务结构为1∶1;日本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得少于30%,财务结构为1∶2。因此,国家在确定零售企业的上缴税利时,必须考虑零售业的特点,保证其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特别是流动资金应以维持本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为前提条件,减少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对银行的过分依赖,使企业能够根据供求状况和市场特点自主地开展经营业务活动。为此,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步增加企业的留利比重,扩大其资金积累,实现合理的财务结构,为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要减轻企业的负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要卸掉国有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承担的社会及历史遗留的包袱,如政策性亏损,冗员、三角债等,使企业轻装上阵;要实现公平税赋,要使各种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规模的商业零售企业处于同等地位,做到公平竞争;要加强对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引导和指导,提供指导商业发展的信息和政策导向,尽量减少各种具体的政策限制和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使企业的正常经营业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总之,要给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条件,促进其发展。
(三)推动企业机制转换,努力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商业人员是商业运行的主体性因素,商业人员是商业活动的原动力,商业运行中的一切经济活动,无一不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因此,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调动人员(即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要使其积极性得以调动和发挥,就必须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上下功夫。为此,要采取以下对策:要紧紧抓住深化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应努力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变。要根据零售业劳动弹性大、主观能动性强、服务水平要求高等特点,建立起调动经营者和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要根据零售业的决策时效性强、短期抉择灵活、信息反馈周期短的特点,建立以零售企业为中心的灵敏高效的决策机制;要根据市场态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及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建立相应的调节机制;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社会对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要求,建立起规范和自我约束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通过以上四种机制的作用和相互促进,从而增强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活力。
(四)转变自身经营方式,建立新型工商关系,积极发挥商业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将由社会生产中的末端行业升位为先导行业。(注:刘国光《推进流通改革,加快流通业从末端行业向先导性行业转化》,见《中国商报》1999年1月21日。)目前,我国商业零售已由市场在总体上供不应求的生产导向型时代转变为市场处于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状态的消费导向型经济时代。要发挥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中介作用和商品交换的主要职能,必须转变目前以“引厂进店,联营专柜”为主的经营方式,以发挥大型商业零售企业职能为目的,建立新型的工商关系。为此,必须做到:转变传统的旧观念,摆正商业的位置,从产品开发到销售,都要求(工商)企业把目标市场需求和满足消费者需要放在首位,建立工商新型关系(即信息勾通、新品开发、优品保障、互惠互利的密切合作关系),把市场开拓、引导消费、营销管理、扩销增效作为工商企业的共同任务;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行目标市场营销;逐步减少“引厂进店、联营专柜”的比重,加大总代理、总经销的自营比重,增强自身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施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品牌战略,充分利用其实力、规模、信誉等优势,扩展品牌经营、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这样,零售企业不仅可促进生产企业的商品销售,而且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自己的市场,真正发挥商业媒介、商品交换的职能。
(五)全面强化优质服务,实现顾客的满意度,促进商品经营销售
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主权地位的确立,不仅在物质需求上其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增强,同时,在精神需求上高标准高要求凸现。这就为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全面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必须努力做到:增强经营者和员工提高服务质量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确立“顾客第一,协助顾客成功”的意识和“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是商家永恒的追求”的服务理念。应从“观念、标准、规范”的确立上来解决服务不佳的问题,并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服务不热情、不主动转变为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二是从不了解经营的商品转变为熟练掌握所经营商品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等,做到有问必答,增强消费者的信赖度;三是实现从了解商品转变到了解顾客,做到能准确揣摩顾客的购物心理,判断其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缩短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距离,使其购物放心、满意。而且,应以消费者出发在“迅速、方便、需要”上研究解决优质服务和开发服务项目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最大可能价值的服务,还有开发邮购电视电话直销项目,抓好售后服务承诺的落实,实行送货到家、上门安装三包服务等措施,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以此赢得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对商场的忠心,促进商品销售。
(六)努力追求技术进步,实行科学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针对目前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我们应结合现有优势,学习借鉴国外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运用科技手段,完善运行机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商品流通特点和零售业职能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做到:积极推广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的现代流通科技,建立高速快捷的信息渠道网络,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服务,以减少活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经营决策的准确可靠性;要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不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根据需求变化、市场态势和竞争特点选准目标市场,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和企业形象;要借鉴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和技术,实现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的管理,由传统的企业内部静态管理转为动态管理,从企业的人财物和商品的进销调存等多方面实现企业的动态管理,做到人财物合理流动,资源有效配置,实行适时采购、合理储存、科学定价,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制定商品结构组合、营销的最优抉择;建立动态营销业务流程,并逐步把电子信息技术、物流配送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企业经营过程当中,以逐步推动商业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总之,要从经营观念到经营方式,从管理手段到管理方法全面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做到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
标签:企业经营规模论文; 商业管理论文; 商品管理论文; 商业竞争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商业论文; 经济论文; 零售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