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滞胀理论:谨防“中国式滞胀陷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陷阱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今年下半年以后,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从高点回落。GDP的分季度增长情况是,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CPI则有逐月走高的趋势,2010年10月份的CPI达到了4.4%。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我国通胀的迹象已经比较明显,而这一趋势是否能得到遏制以及我国该如何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今后10年乃至20年我国经济将如何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认为我国经济有可能出现滞胀的局面,这是由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所决定的。只有未雨绸缪,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化解滞胀,并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长期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经济引擎出现衰竭征兆:我国实体经济将中长期下行
2000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我国经济出现了一轮迅猛发展。2010年我国GDP的总量实际上已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事物是相互转化的,我国实体经济的三大引擎目前都出现了功能衰竭征兆,如果不培育好新的战略性经济增长点,我国实体经济中长期下滑趋势将难以避免。
1.要素成本低廉优势急剧削弱导致外需下降。引进外资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动力。2009年我国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为38.5%,进出口总额为22072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一;全年加工贸易占55%,外资企业全年实现利润占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29%。目前,外资在我国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如果外资企业停止进入我国甚至开始向其他国家转移,必然导致我国经济出现滑坡的趋势。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比较低的人民币汇率,此外就是人口素质较高、社会环境稳定、交通便利和经济配套能力较强,其中成本低廉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汇率都已大幅度提升,外资进入中国的动力开始下降,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论调不断抬头。例如,越南目前的工资水平是我国的十分之一,我国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房价已经超过美国纽约的房价,浦东的房价已经远超纽约曼哈顿。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而且2010年9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更加猛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丧失。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如果再升值3%,则我国传统的出口优势将完全消失,并将出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全行业亏损的问题;① 部分专家甚至认为,我国的制造业成本已经和美国基本持平;② 还有部分专家认为,我国以劳动密集型经济为主力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2008年就已经结束。这些事实表明,我国已经是经济运行的高成本国家了。2010年9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仅仅6个交易日就升值645个基点,这一变化对我国将是灾难性的,但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还在呼吁:“中国应允许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③ 从经济运行角度看,真正引进外资办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历史,我国的企业也将陆续转移到国外去,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将有可能变为残酷的现实。温州是我国“制造业之都”,目前已经出现严重的产业空心化问题,预计这一问题有可能蔓延到全国各地。④
2.我国三大战略性产业出现见顶迹象可能导致内需萎缩。我国经济发展中,内需的引擎主要是钢铁、汽车和房地产业,这三大战略性行业直接带动了国内就业量的很大一部分。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国家,200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为5.678亿吨,占全世界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2009年我国的汽车产量为1300万辆,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全球房地产投资额为3650亿美元,中国的数额为1562亿美元,而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仅为383亿美元、日本的房地产投资仅为190亿美元,我国城镇人口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钢铁、汽车、建筑都具有产业关联度大的特点,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这几个行业都出现了见顶的趋势,其经济增长发动机的效应开始削弱。以钢铁行业为例,2010年1~8月我国铁矿石进口仅仅增长0.1%,大量中小钢铁企业出现了亏损,今后我国钢铁行业不可能再走外延式扩张的道路,主要是通过并购和深加工的方式提高单个钢铁企业的规模和效益,整个行业已经饱和,很大一部分钢铁企业将被淘汰掉,全行业就业人数将不断下降;2015年我国汽车的生产能力将达到3500万辆,远远超出了市场实际需要量,而且我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很低,2010年上半年开始,我国汽车的库存出现了急剧上升。我国城镇房地产建设规模虽然较大,但有报道说目前城市空置房面积可以供2亿人居住。
3.人口老龄化将耗尽我国的人口红利。人口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深远。一般的规律是,人口出生高潮过后,经济将出现一轮持续发展的繁荣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人口的生育率自然会下降,社会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而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经济的严重衰退,这就是人口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互关系。俄罗斯和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两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其人口的老龄化比重在世界上处于最高之列。2015~2020年,我国开始进入老年社会,2030年我国可能进入深度老年化。⑤ 可以说,我国目前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将逐步衰竭,相反,老龄社会的负担将逐步表现出来。而这种人口结构的改变一般需要70年,我国进入下一轮人口上升周期,也许就已经到了本世纪末。著名人口学家菲利普·郎曼预计我国“变富之前会变老”,这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二、虚拟经济膨胀的内生化:论我国的中长期结构性通胀
1.我国经济稳定的两个基本前提。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基本动力是引进外资和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即我国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发展的。1998年开始,我国提出了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以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基本策略是搞基础设施项目。由此就形成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步由外需转为内需,内需不振的时候,将采取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政策,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实现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思路。我国今后经济速度逐步下降后,国家不得不继续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即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该政策要发挥正常效应的基本条件是:
(1)边际消费率较高。如果居民消费跟不上来,国内市场将很快饱和,投资的乘数效应无法显现,扩大内需的政策将很快走入死胡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储蓄总额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储蓄存款很少,储蓄存款的分布结构很不合理。我国目前的人均储蓄存款为2万元,还不足以应付一场中等难度的疾病治疗,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社会财富极度不均,基尼系数高达0.49。由于居民用于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开支的压力巨大,在经济出现中长期回落预期的情况下,居民开支不可能扩大,边际消费率有下降而不是提高的趋势。
(2)实业投资的边际生产率较高。实业投资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获利,如果没有较高的边际生产率,尤其是没有高于资产投资的边际生产率,那么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建设的项目将由于缺乏回报而长期亏损,积极财政政策将难以为继;其次,如果实业投资的边际生产率不高,则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也难以显现,而可能出现流动性陷阱;再次,如果实业投资缺乏高边际生产率,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导致资产泡沫急剧膨胀,最后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整个经济崩溃。因为房地产和股市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受到实业投资的低边际效率的约束,新增货币资金必然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引起资产膨胀。所有经济泡沫的结局就是泡沫破裂,最后带来金融体系信用创造能力的崩溃,到此时再谈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就是痴人说梦了。
2.我国结构性通胀内生化机理。根据目前的实际,除非是下大决心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我国不可能迅速出现边际消费倾向提高的可能。由于我国经济的低成本优势将逐渐丧失,我国实业投资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边际生产率将不断降低,实业投资的意愿将不断下降。相反,资金外流和投资炒股、炒房、炒期货将不断盛行,这一问题和“产业空心化”问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以上两个基本条件丧失的背景下,我国又将迎来经济中长期停滞,这将导致我国出现结构性内生通货膨胀。
(1)扩张性经济政策将成为我国的中长期经济政策,这将是我国通胀产生的源头。基于我国经济增长率长期回落的判断,可以认为,我国今后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是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但中国如此,国际上也是如此。日本在“平成泡沫”破裂后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财政赤字空前扩大,利率降到零利率的水平;美国自格林斯潘以来,对付历次经济衰退都是采取货币扩张的政策,对付次贷危机则采取了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从1998年开始,应对历次经济下行的政策,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是松紧搭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新的且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尚未发现。今后我国经济进入中期回调阶段,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规模会更大,这将给我国带来更严重的通胀隐患。
(2)我国通胀的第一个环节必然是资产泡沫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必然产生资产泡沫,这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我国也不能例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力,来自于一个经济体的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较高的边际生产率,但这两个条件我国一个都不具备,居民不敢消费、实业投资无利可图,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实施所增加的资金,将大规模进入股市、房市、期市和汇市,形成第一波的价格上涨。2008年11月我国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扩张政策后,最先上涨的是股市和房市,其中我国股市的正式上涨就是国家宣布4万亿财政投资的当天,其相关系数非常高;2009年上半年,我国股市、房价、猪肉价格成倍上涨与实体经济的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我国已经形成了资产膨胀为第一波的价格上涨机制。今后我国经济如果出现回落,则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生产率都将继续下降,则我国资产膨胀的效应会更加显著。
(3)资产膨胀后将带动相关物价的轮番上涨,从而导致我国通胀的内生化。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完全复制了美国的金融市场模式,建立了涵盖金融、证券、商品在内的完整的资本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畅通,而且由于建立在资本市场价格传导机制上的、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等价格放大机制也已经建立起来。2010年我国大蒜市场之所以涨幅巨大,没有商品市场的价格炒作是不可想象的。而我国大蒜市场的炒作,实际上就是通胀传导的一个经典案例,大量投放到社会的银行资金在炒作股市、房市之后,由于没有出路,转而炒作大蒜,并带动其他相关消费品闻风涨价。资产价格的膨胀必然带来其他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这就是所谓的财富效应,这一现象在我国今后会更加明显,而且涨价的幅度会更大。消费品涨价必然要扩散到加工工业,其作用机制是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机制,工业品价格上涨的结果是全面通胀。全面通胀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潜力、经济进一步萧条,这又将导致新一轮财政货币扩张政策的实施,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见图1。
图1
三、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今后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于未然。只要政策措施得当,我国今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就可以有效化解,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采取积极措施遏制经济的下滑趋势。(1)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替代产业。要保障我国钢铁、汽车、建筑三大战略性产业饱和后有新的替代性战略产业。我国目前已经确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严格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低成本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一个主要优势,目前看来,国内的工资上升等因素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唯一可控的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因素,目前国家还可以通过吞吐外汇的方式,控制人民币升值过快,以保障今后一段时间内,外资企业在我国依然能够具有低成本优势,延缓“产业空心化”的出现。
2.采取最严厉的措施控制资产价格膨胀。控制“中国式滞胀”中的通胀,关键因素是资产价格的上涨,一旦资产价格上涨,全面性的通胀以及通胀引起的经济进一步衰退、金融机构大批破产等问题就难以克服。为此,我国应该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和贷款的过度增长,从根本上抑制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彻底打断我国通胀上涨的特殊传递链条。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行空前力度的房地产调控,但与我国实际需要相比,力度依然不够,因此,投资者在理性预期规律的影响下,非但不降价出售房产,而是逆势而上进一步囤积投资房,导致我国房价在调控中节节上涨,这一因素必然导致我国通胀和居民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势必引起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恶化。今后应采取城市商品房严格限价等措施,确保住房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
3.重启银证分业经营体制。我国目前名义上还是实施银行和证券业分业经营的体制,但实际上混业经营的特点越来越浓厚,尤其是2007年修订的《证券法》,实际上已经为银行、保险、证券的混业经营提供了很多政策口子,我国实业界也把建设金融控股集团作为主要目标,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就是典型。混业经营的体制在经济繁荣时具有放大利润的特点,并不断扩大证券泡沫的规模,而经济萧条时则会成倍放大金融风险。为了防止“中国式滞胀陷阱”的出现,实施严格的银证分业经营体制至关重要:一是可以有效防止资产泡沫的产生。银证分业经营后,银行庞大的资金向证券市场输送的渠道被切断了。没有资金支持是无法产生资产泡沫的。分业经营虽然不可能解决我国的资产膨胀问题,但有利于减少我国资产泡沫的规模,这将为我国治理资产泡沫问题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分业经营体制能够有效保护我国银行业,防止出现银行业大面积破产风险。面对必然会出现的我国资产泡沫,我国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好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集中了我国主要的金融资产、居民财富和信用创造能力,只要保护好商业银行,则我国即使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也有回旋的余地,而资产膨胀时期保护银行的最好办法就是分业经营。日本1996年开始实施“大爆炸”式的“金融改革”,在资产膨胀时期推行混业经营体制,结果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都大批破产,这一教训值得我们警惕。
注释:
① 宋菁:《商务部正对多行业展开本币升值压力测试》,《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2月26日。
② 刘刚等:《中国制造业渐失成本优势》,《环球时报》,2010年4月2日。
③ 网易财经9月16日讯。
④ 陈周锡:《温州预警:产业空心化》,《经济观察报》,2010年9月13日。
⑤ [美]哈瑞·丹特,《下一轮经济周期》,刘念,熊详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