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血压变化状况。结果:经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恢复期间会出现消化道出血、二次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但是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在护理期间的降压效果更好,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在应用预见性护理以后,高血压、脑出血的并发症状出血的概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范围的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275-02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重,高血压脑出血的等病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脑出血属于神经外科类疾病,也是一种急性脑出血症状。患者在发病时也会因为出血压迫导致脑组织受到破坏。治疗期间患者的体征紊乱,并且伴随较高的治疗风险性,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的发病年龄区间在50~60岁。发病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疼痛剧烈以及偏瘫等症状。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利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清除患者的顽疾。手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由此可见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也会变得十分重要。预见性护理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它的应用价值值得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经过诊断,可以判定所有的患者都存在高血压患病史,患者经过住院治疗以后,对病症进一步确认。最终判定患者是因为血压疾病导致的脑出血。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9:21。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2~73岁,平均(50.5±11.5)岁。采用随机均等分组的方式完成对病患的分组,分组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差异、疾病差异、病情严重度。完成这些数据对比以后,确定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采用常规的脑出血护理方式,护理人员检测患者的身体指标,观察病患的身体体征变化,做好日常的健康宣教和饮食指导等工作,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
1.2.2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在对照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项目,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期间需要制定预见性方案,提升对病患的治疗效果。(1)消化道出血,预防高压脑出血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状况,病患在手术结束后,全身的血运会被重新分配,这会减少患者胃肠道供血的影响,降低为胃黏膜的恢复能力,这会导致患者溃疡症状出血。为了对这一术后并发症及时进行预防,就需要患者进行胃肠引流检测,观察患者引流液以及大便颜色,判断患者是否出现隐血症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检测分析完毕以后,将患者的活动性病症表现向医生汇报。对患者使用PPI或H2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2)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症状,观察了解病患术后治疗状态,判定患者的呼吸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肺炎。对病患的护理状况进行检测,增加听诊频率,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通畅。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确实是否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3)术后出血护理,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病症相对平稳,但是不排除患者出现术后二次出血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了解患者手术结束后的病症表现。判定他们是否出现呼吸障碍以及呼吸异常等状况。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监测,对血压升高的患者使用降压药进行治疗。在对患者治疗期间,也可以使用头高脚低位的护理方式减少患者的颅内静脉回流。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让患者保持安静的情绪,避免他们出现急躁的心理,缓解他们治疗期间的焦躁和不安。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血压变化。
(2)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x-±s)进行表示,使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术后并发生率可以判定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高血压脑出血病患经过治疗以后,也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二次出血等术后并发症。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的数据分析[例(%)]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急、病情严重、救治难度大,病患死亡率高。所以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治疗细节进行处理,提升病患的手术成功率,改善病患的术后生活质量。这也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工作的关注,保证治疗效果,给予病患更好的就医环境。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被提出以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结合病患的病症表现特征对病患的患病因素进行综合性评估,判定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可能性,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降低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害,有遇见性的对术后突发症状进行预防。为了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治疗有效率,就需要消减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检查患者的术后血压变化状况。
本文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原则,研究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保证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也能对病患的护理工作效果做出更加准确的分析。在本文的实验中,已经将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作出分析,判断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还能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治疗安全性。新型护理模式被应用期间,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实践表明,预见性(predictive)的实质是预防性(preventive),因此,称之为“预防性护理”它可以更为确切地反映该护理的临床策略,并拥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育敏.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31(10):129-130.
[2]曹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并发症的预见性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331-332.
[3]于金华,纪雪梅,舒晓.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76-78.
论文作者:杨柳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高血压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预见性论文; 病患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