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问题研究
刘哲(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近年来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然而河南农村人口众多,乡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大量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两个概念的内涵与辩证关系出发,分析当前城乡融合面临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要素流通、合理规划布局、深化土地改革、打造特色小镇等具体措施,来加快城乡融合步伐,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要素流通
近年来,河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是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乡村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十九大报告指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取决于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实现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形成城乡融合、区域发展的新局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内涵与辩证关系
新型城镇化不是单纯的从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而是实现人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最终达到“人的无差别发展”。此外,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人为的快速“造城”运动,而是要合理规划,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所以,它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不仅要有速度,更要追求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针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型战略。当前,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乡村发展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国外各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管理的视角出发,建立组织架构,同时糅合多领域多学科理论基础,将知识服务有机有效定位于市场,满足市场中用户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和丰富知识服务的内涵和作用,利于知识服务的后续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多地将知识服务限定于情报或信息领域,研究路径局限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是相互支持配合的。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它促使了城乡产业要素的快速流动,有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乡村振兴让精英人才到乡村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学,创造新的天地,合理配置和优化乡村生产要素,提高效率,创造效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是一致的,它们均作用于农民,且目的都是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城乡互补,协同发展。
二、河南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分析
2018年河南省居住在城市的常住人口达到4967万人,城镇化率为51.71%。增幅率居全国第一。数据表明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步伐在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平台效应在不断显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河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问题严重
推进城乡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点是要人才、资本、技术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逐步实现城乡要素相互结合,优化配置。一是重视人才的资源。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如何把人才吸引到乡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政府应该积极引入人才下乡的政策和相关待遇,把精英人才向农村输送,加强和培育中坚力量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门槛、构建创业平台,吸引村民返乡创业,逐步做大做强农产品经营产业。此外,农村要积极培育新的教育形式,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教育,发展网络在职培训,把最新的科教知识传递给村民,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利用大学生村官制度、选调生、返乡大学生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提高生产率。二是加大资本投入。由于资本天生具有逐利性,所以需要政府对资本的流向进行引导,资本下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普惠金融与乡村发展相得益彰,通过政府引导,逐步推广“普惠金融+民生”的特殊金融服务模式,构建“普惠金融+数字”的互联互通平台,依靠众多惠农项目,真正满足金融需求,服务村民企业。此外,用好用活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能。三是引导科技下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必须依靠科技兴农,加大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与村办企业合作开展研究,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明确农产品定位,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培育良种、滴灌技术、疫病防控、农机设备、加工冷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
(二)河南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乡村“优先性”不足
1.正确接产。当母猪有产仔征兆时,要有专人护理。当第一个仔猪出生后,要尽快接产。接产时,首先将仔猪嘴里的粘液清除干净(仔猪有叫声发出为标准),再把仔猪身上的粘液清除干净,在脐带距腹部1~1.5寸处,将脐带的血液向腹部推挤,然后用钝性断脐,用碘酒消毒断端,同时修剪仔猪的乳牙,然后放入保温箱内保温,等待第二个仔猪的出生。在第一个仔猪产出后1 h内,可以将已产出的仔猪喂奶,能够刺激母猪加快分娩。一般相邻两个仔猪产出时间间隔在5~10 min,整个产程在1~3 h。
(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威胁生态文明建设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时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人造运动”。早期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放弃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关注。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的发展,带来的高耗能、重污染直接威胁了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发展没有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土地被不断占用,环境持续破坏,其实质是难以持续的城镇化发展,这与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是相违背的。
城镇化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多数向城市集聚,导致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吸附力,从而发展战略偏向城市、分配制度倾向市民成为了必然结果。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纷纷流向城市,城乡差距在拉大,二元结构凸显。乡村的资源配给不具有优先性,导致乡村发展面临众多资源约束,发展乏力。
(四)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城乡壁垒严重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就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这就需要城市的基础设施要向乡村延伸,渐渐消除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使城乡人口享受无差别的舒适生活。一方面,大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在村庄整体布局和环境卫生改进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同时,要将城市与乡村的基础设施相连通,全面覆盖公路交通、供水管网、电信网络、污水垃圾收集等公共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三、探析城乡融合的现实路径
(一)构建新型社会治理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创新,原有的治理系统已经不适合当前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社会治理体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社会治理要改变先前的管理手段,用宏观指导取代微观管理,适时放权,让民众、企业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综合社会治理系统。同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给予乡村一定倾斜,尤其是公共服务提供上实现均等化,在义务教学上实现城乡统一、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在医疗卫生层面上实现城乡统一,确保农村居民公平享有医疗保险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二)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城乡融合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可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数不胜数。无论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还是地沟油事件,以及后来发生的染色馒头、瘦肉精和毒胶囊事件,都在充分说明着将案例教学的重点放在食品添加剂的卫生安全问题、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等几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章节。
河南要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业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科学规划布局,突出优势特色,不断深化农产品经营,在生产、加工、销售上深耕细作,连为一体,推进农产品加工转换升级。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投入力量,集中资源做大做强,使农户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保障农户收益,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全产业链条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挖略乡村资源,将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生态园区,吸引游客观光体验,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农村新的产业支柱。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以及传统城乡建设路径的定势思维,各级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城市优先发展的思想认识,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没有向乡村倾斜,在资源配置层面上也没有向乡村集中,影响了城镇与乡村的协同发展。此外,虽然河南在农村普惠金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乡村得到的支持依然十分有限,各方面发展均面临的极大制约。
(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乡经济融合
河南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导致原有的人口空间分配格局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化”问题日趋明显。外出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导致可耕地无人劳作,土地闲置严重,农业生产收益不高,最终致使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乡村衰退现象愈发明显,并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五)合理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新空间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合理规划布局。河南已经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积极构建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发展格局,要实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选择区位条件较为优越、基础条件较为完备、发展潜力较大的小城镇,打造成为居住环境优美、就业环境良好的新型城镇,并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拓宽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新型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村民人口和村镇产业向新型城镇转移,使城乡融合进入快车道,尽早让村民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
(六)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精准扶贫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土地作为农民最后的底线和依靠,既决定着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关系着城镇化的发展。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促进土地流转,一方面保障了农民土地权益,一方面也使农民可以分享全产业链利润。针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可以通过试点看到它确实盘活了土地资源,让众多农民受惠。与此同时,根据大数据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扶贫带动持续性减贫,实现乡村振兴。
其次,在施工前期,管理人员对公路工程的具体施工设计和人员安排无法做到合理调配,导致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岗位不定,现场混乱,工序复杂,工期拖延,最终出现延工、误工的现象[3]。而且部分施工队的进度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按照施工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个别施工队为加快工程进度,随意增加施工人员,而部分施工人员由于没有接受专业岗位培训,匆忙上岗,造成部分已经完工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因无法通过质量验收而必须返工,不仅拖延工期更增加了施工成本。
(七)打造特色小镇,带动城乡一体化
河南历史积淀深厚,特色小镇众多,先后有18个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我省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小镇。全省应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特色小镇的历史传统、人文风情、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打造一个个极具吸引力和品牌特色的小镇。同时,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让更多的市民和企业来到小镇进行消费和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政府应引导各类主体,激活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市场化运作把小镇打造成为“智慧都市田园”,成为联结城乡发展的纽带,实现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新引擎。
参考文献
[1]晏传英. 浅析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113-114.
[2]杨仪青. 城乡融合视域下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 现代经济探讨, 2018, No.438(06):107-112.
[3]何仁伟.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 地理研究, 2018, 37(11).
[4]盛开. 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J]. 调研世界, 2018,No.297(06):64-67.
[5]陈明星. 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长效机制[J]. 区域经济评论,2018, No.33(03):125-127.
[6]张国富.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与途径——以河南省为例[J].学习论坛, 2006, 22(9):47-49.
标签:新型城镇化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城乡融合论文; 要素流通论文;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