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公自动化的现状与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汪闻初[1](2021)在《C公司OA系统实施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软件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特别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着不同的软件产品。软件项目也变得更复杂,项目管理难度也在随之增加。笔者所在的C公司就存在着项目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OA系统无法良好实施。因此,本文尝试使用组织变革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沟通管理等相关理论方法来解决C公司存在的软件实施困难问题。首先,本论文以C公司OA软件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OA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如OA系统实施受到抵制、出现项目延期、实施风险难以识别和控制、项目团队沟通不畅、OA系统实施目标制定不完善等问题。其次,通过组织变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TOE框架、关键路径法、项目沟通管理理论和目标管理SMART原则等方法,主要在于研究OA系统的实施是否可以更好的推进、项目计划是否可行、软件实施中的风险是否可控、开发团队沟通效率如何能够提高、OA系统实施总目标如何能制定的更有意义等问题。最后以基于相关理论设计解决方案,对缓解员工对OA系统实施抵制、项目计划进行改善、规范开发团队和用户沟通、提升总体实施目标的意义,以达到提高C公司OA系统实施管理的目的。本文通过对C公司OA项目实施策略改善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实施OA项目存在的问题。既有助于指导C公司的OA系统的实施,也为其他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张国强[2](2021)在《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研究及其在榆林高新区电网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电力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配电网规划是配电网建设的重要指引和依据。其自愈控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电网对用户的供电质量,研究表明,电力系统中80%以上的故障都是由配电系统引发的,当前我国城市配电网网架结构整体薄弱,迫切需要优化网架结构,为实现自愈控制构建满足要求的分段联络配置等,因此加强智能配电网规划设计,完善网架结构,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榆林高新区配电网规划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研究方法、步骤、规划原则、空间负荷预测以及榆林高新区最终实现的目标网架与效果。首先根据配电网“网格化”划分原则,结合榆林高新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等基础条件,对城市区域配电网进行的网格划分,供电单元划分。其次对目前高新区网格内高中压配电网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各项指标情况,总结电网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高新区发展状况、城市发展目标、用地规划、产业布局等情况,利用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对各网格各单元进行远期负荷预测。并提出高新区配电网规划目标,根据每个网格各项指标目标值,提出网架优化的方案。城市的每个区块形成一个网格“微电网”,并对每一个网格微电网进行详细规划,力求达到布点合理、网架坚强、接线简单、设备先进、供电灵活。通过构建合理的电网结构和实现配网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最后对基于“网格化”的高新区目标网架进行了效果分析,分析了两个网格各项评价指标,均达到了预定目标,最终实现辖区配电网逐步成为统一坚强的智能配电网。
沈港[3](2021)在《基于RPA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自动化设备逐渐取代人力是社会发展中无法逆转的趋势,制造行业通过标准化的机器人流水线实现生产自动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企业都已转换为数字化无纸办公模式,在实际办公中会有一些流程固定,经常重复执行的工作,这类工作往往浪费时间且可能出错,容易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在办公领域替代人力工作的机器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技术应运而生,RPA技术可以模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键盘、鼠标对计算机的操作,再结合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读取桌面文字信息,可以代替人类执行登录系统、操作软件、读写数据、下载文件、读取邮件等操作。以自动化机器人作为企业的虚拟劳动力,可以将员工从重复、低价值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到高附加值的工作上,从而可以使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又做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S公司IT部门对公司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后,决定对其中的部分工作流程进行RPA开发,以减少员工的工作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内容主要涉及笔者在实习期间参与开发的基于RPA的自动化办公系统。首先,本文介绍了自动化办公系统相关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国内外对于自动化办公的探索历程,展示了在国内外一些自动化办公探索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对S公司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引申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本项目完成后会给S公司带来的效益。随后对本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到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其次,针对S公司每一项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其业务流程,对每条流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业务流程需求,在Ui Path平台上进行自动化流程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并详细讲解每个模块开发中的关键点和使用的关键技术。最后,从系统测试方面对RPA机器人的测试目的和测试方法进行介绍,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测试中收集的数据,对比人力和本系统的效率,证明本自动化办公系统会给企业带来三个方面的实际效益。本文所开发的自动化办公系统为企业实际项目,现已经投入使用,经过上线部署并测试运行,证明其可满足S企业的业务需求,通过S企业的交付验证,本文可以为其它RPA系统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秦晓琳[4](2021)在《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流程优化研究 ——以X分局为例》文中指出公文是指导公务人员办理业务性、日常性工作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对公文质量及其处理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在公文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纸质文件在处理过程中丢失、基于公安内网的文件管理系统功能单一、传统的办事人员“跑腿”传批的方式使文件阅办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森林公安机关的业务性、日常性工作,从森林公安机关的领导到各个职能部门,公文处理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效率,亟需结合森林公安工作特点优化公文处理流程,以期使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更加高效,同时降低行政成本。文章选取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X分局为研究对象,基于政府流程再造理论,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流程优化进行了研究。论文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从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公文归档对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对X分局公文处理流程现状进行了描述。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文章从公文的发文办理流程、收文办理流程、公文的整理归档流程等三个流程出发,对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公文处理流程及相关要求,发现导致X分局公文处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民警对公文处理的认识和能力不足、公文处理的方式和流程繁琐、电子公文处理系统设施建设落后。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从三方面提出了公文处理流程优化的对策:一是提高民警公文处理的认识和能力;二是加强设施建设,按照工作需求设置电子公文处理流程;三是促进纸质公文和电子公文一体化发展。
王瑞[5](2021)在《关于F银行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的改进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云服务业务在互联网产品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空间,云产品相关业务逐渐渗透到与网络发布和应用程序相关的各个领域。F银行作为国内几大银行之一,同样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服务于银行业务的云平台,随着应用需求的增加,云平台也开始不断扩建。然而,规模巨大的云产品服务背后运行着成千上万的服务器以及不计其数的应用程序,要做到7*24小时、365天不间断、安全稳定的运行,对这些基础设施提供保障的技术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的背景及工作需求,为了提高行内云存储的服务质量工作,本文对F银行的云存储领域的技术服务工作所涉及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服务管理现状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当前技术服务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因果分析法、流程图法分析问题具体原因。通过对技术服务人员的专项培训和考试制度来提升技术服务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供服务的能力,通过PDCA循环理论强化技术服务人员的闭环工作模式,当技术服务人员的能力都满足行内的要求之后,再结合云存储的负载均衡技术来应用到技术服务人员的工作分配上,实现工作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此外在影响服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次要因素上也进行了问题分析,并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优化了知识库系统、变更审批流程和测试环境,从侧面来保障技术服务人员的工作开展能够畅通无阻。最后本文根据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存储小组内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从试运行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最初的研究目的,技术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得到显着提升,服务质量的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祝涯[6](2021)在《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办公管理系统前后主要经过了3个阶段:从最初的纸质流转传输,演变到电子媒体的邮件传输,再到现有的C/S版的简易网络办公。公司现行使用的办公系统主要以OFFICE、飞鸽传书等基础应用软件为基础,办公文件的收发、流转、签报、审批还是沿用最原始的人员间的传递。这种“混合办公模式”导致了人力资源和系统资源的双重浪费,从公司长远的发展和战略需求来看,现有的办公模式远远无法满足,更不符合未来信息化办公系统的趋势与诉求。为了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满足企业壮大发展的管理需求,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迫切需要结合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重新建设一套满足实际需求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OA系统),从而实现公司移动办公、在线审批、数据自动流转的目标。论文结合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的日常办公现状,基于Web模式采用J2EE框架(Spring+Spring MVC+My Batis)和SQL Server数据库对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了研发,将系统前端视图与后台业务开发完全解耦,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和扩展性。此外,针对公司内多部门、多用户协同办公的特点,论文引入了工作流技术,使得企业内部的协同办公形成一个统一的闭环管理。论文首先结合公司的实际管理现状,简略描述了系统的总体需求和用户角色;然后采用UML用例图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系统的总体架构(物理架构和软件架构)进行了概要设计,接着采用流程图对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日程管理、公文管理、会议管理、车辆管理、报销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采用J2EE技术、Web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对重要功能模块进行了实现,并完成了系统功能和非功能测试。通过上线后的用户使用反馈,本课题研发的OA系统充分将公司的实际办公需求与软件工程、网络通信、数据库等编程技术科学地结合起来,加快了数据信息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领导之间的流转速度,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由传统的纸质办公向电子化办公的转变模式,不但降低了公司的财务支出,还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日常办公运转效率,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最大限度整合和共享。
李涛[7](2021)在《协同办公系统对地方政府行政流程的影响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新技术被应用至政府业务范畴,电子政务随之兴起,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目前,协同办公系统是政府内部事务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对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提高政府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电子政务模式下,公职人员的自主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作用极大。目前,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与北京、江浙、上海等发达地区还存在差距,各部门建设水平不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再造政府流程,提升政府办公效率,目前还缺乏理论和方法支持。本文以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应用为研究范畴,探究佛山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通过深入调研,系统掌握了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的各方面情况。首先,基于流程再造的视角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具体意义,针对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整理与概述,同时对于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其次,论述政府协同办公的一般理论,分析相关的概念,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再次,阐述佛山市及部分典型城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现状;然后,论述流程再造视角下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接着是笔者结合佛山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使用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对策、建议;最后是对本文做的结论。在对比深圳市、杭州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笔者结合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实际情况从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促进信息共享、重视运维推广五个方面提出完善政府机关日常协同办公系统使用的优化措施,基于当前现状查漏补缺,自我革新,更深层次推动协同办公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总结了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构建多部门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可再造政府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其它地区流程再造视角下政府协同办公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张鹏[8](2020)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题是围绕河北某通信企业设计开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展开论述的。该企业不断扩大的营业规模,给行政人员带来巨大的管理压力,加之近年来国内移动通信行业携号转网的政策推行,公司的业绩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同时公司管理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者面对愈加复杂的绩效考核管理问题,针对公司目前紧迫的需求,开发了一套兼具实用性和智能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重点解决了其中的绩效考核管理问题。本文从系统的背景调研、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理论研究直至系统的实现和部署测试都进行了详实的论述。首先是对办公自动化系统领域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调研了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公司具体的业务需求和实际的管理难点为出发点,根据公司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详细需求展开论述,明确系统设计目标,依据系统设计原则开发完成了各个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为该企业提供了一套高效的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为其构建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平台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是基于B/S架构的Web应用,系统的开发遵从MVC的设计理念,基于J2EE软件平台、SSH的框架和Oracle数据库,并在办公系统中的绩效考核部分应用了TOPSIS模型、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模型和模糊聚类模型;在整个系统层面应用了功能插件与辅助框架完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和数据库的设计。该套系统设计思想借鉴了目前主流的软件工程研发理念,同时结合了企业实际的运行状况,立足于实践,解决企业切实问题。本文创新之处是在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基础上,对于其中的绩效考核功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数据特征应用了数据挖掘模型,实现了员工业绩考核、综合能力考核等多方面指标的考核工作,拓展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黄菲[9](2020)在《基于Activiti的综合业务协同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事业单位对自动化办公的信息归集和数据共享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中,工作的开展大部分都依赖于手工传递纸质文件,并需要经过多层级的审批。这样的方式很容易造成人为失误与时间延迟,从而使业务流程处理的人力成本提高、流转周期增长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等,无法满足如今的协同办公需求。通过应用工作流管理技术,可以为需要实现的业务目标,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将业务流程分解成定义良好的活动,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规则在多个参与人员间自动进行信息、文档或任务的传递与流转,使业务工作处理实现流程化与标准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本论文通过对作者所在的标准研究与服务社科类事业单位的办公现状和业务工作需求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当前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现状,选用开源、灵活、广泛应用的Activiti作为工作流引擎,设计与实现适用于单位综合业务工作流程处理的协同管理平台,为单位的办公自动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平台拥有简洁、易操作的界面,提供基于Web的、符合BPMN2.0规范的图形化流程设计器,能够根据该单位内部的日常事务管理、不同部门间的业务协作等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工作流程图,使单位中的信息流转、管理与审批等过程实现规范化。同时,此平台还能够对工作流程进行追踪及统计,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掌握工作进度,以实现单位内高效的协同工作与信息资源共享。该单位通过使用基于Activiti的综合业务协同管理平台,可以提高行政事务管理的效能,便于对工作中的各环节进行监督,从而使单位的运行成本得到降低,并对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田丽[10](2020)在《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保证企业改革创新、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打造一支职业化、忠诚度高的人才队伍对企业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吸引、留用、激励人才的管理手段除薪酬福利外,更重要的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有价值感、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工业4.0”、“互联网+”时代背景下,F公司在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面临严酷竞争、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而且面临组织效率下降和核心人才不断流失的风险。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员工对现有职业发展体系不满意,导致组织活力下降、员工士气低落和核心骨干人才加剧流失,给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亟需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给予解决。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职业发展相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分析,发现F公司目前的职业发展体系存在五个主要问题: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单一,职业高原现象严重;缺乏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晋升标准不明确;缺乏轮岗及横向转换机制;缺少职位下降通道及人才退出机制;员工对职业发展相关的激励制度不满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构建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的解决方案,即在管理通道的基础上,开辟专业通道,实现员工专业职级的晋升与发展。在双通道体系设计中,对通道序列划分、通道等级划分、双通道设计、任职资格标准设置、通道间的横向转换机制、双通道发展晋升评审机制、职位下降和人才退出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同时,为保障双通道体系的顺利实施,本文还提出建立匹配的组织人员保障、培训体系、绩效体系、薪酬体系及企业文化氛围五方面的保障措施,以期构建相互联动、相互支撑的员工职业发展管理体系。本文希望通过对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的构建研究,拓宽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空间,解决员工职业发展瓶颈问题,留住核心人才,实现员工职业发展与公司经营发展双赢的目标。同时,为大型电子制造企业人才留用、培养和开发提供思路和借鉴。
二、办公自动化的现状与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办公自动化的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C公司OA系统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2 OA系统实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 |
2.1 OA系统实施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OA系统实施的特点 |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OA系统实施的相关理论 |
2.2.1 组织变革管理E-O理论 |
2.2.2 TOE框架 |
2.2.3 进度管理关键路径法 |
2.2.4 项目沟通管理理论 |
2.2.5 目标管理SMART原则 |
2.3 OA系统的实施条件 |
3 C公司OA系统实施现状分析 |
3.1 C公司概况 |
3.1.1 C公司简介 |
3.1.2 C公司经营状况 |
3.1.3 C公司OA系统实施过程及运行使用现状 |
3.2 C公司OA系统实施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3.2.1 员工对OA系统实施有抵触情绪 |
3.2.2 项目进度计划超期 |
3.2.3 匆忙实施OA项目忽略存在风险 |
3.2.4 项目实施效率和效益不足 |
3.2.5 缺乏合理且完善的OA系统实施总体目标 |
4 C公司OA系统实施管理改进策略 |
4.1 组织变革管理改进策略 |
4.1.1 树立明确的项目愿景以及培养实施OA系统的紧迫感 |
4.1.2 加强员工的参与 |
4.1.3 充分的员工培训 |
4.1.4 充分的交流沟通 |
4.2 项目进度管理改进策略 |
4.2.1 规范开发过程 |
4.2.2 基于关键路径法改善OA项目进度计划制定 |
4.2.3 确定项目的里程碑节点 |
4.3 风险管理改进策略 |
4.3.1 提高风险意识 |
4.3.2 基于TOE框架加强实施风险识别 |
4.3.3 制定实施风险应急计划 |
4.4 沟通管理改进策略 |
4.4.1 制定项目全过程的沟通计划表 |
4.4.2 制定需求变更沟通流程 |
4.4.3 制定统一内容格式的需求文档 |
4.5 总体目标制定改进策略 |
4.5.1 整理总体目标的相关性 |
4.5.2 基于SMART原则制定总体目标 |
5 C公司OA系统保障措施及效果评价 |
5.1 C公司OA系统的实施保障 |
5.1.1 实施OA的需求管理 |
5.1.2 实施OA的项目团队管理 |
5.1.3 实施OA的质量管理 |
5.1.4 规范OA的实施步骤 |
5.1.5 加强组织变革管理力度 |
5.2 OA系统实施效果评价 |
5.2.1 缓和员工对OA系统实施的抵触反应 |
5.2.2 OA项目进度管理科学化 |
5.2.3 风险控制能力提升 |
5.2.4 提高沟通效率 |
5.2.5 提升总体目标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研究及其在榆林高新区电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规划的基本思路 |
1.3.2 规划范围和规划年限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城市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研究 |
2.1 网格化规划概述 |
2.2 网格化规划原则 |
2.2.1 网格化规划总体要求 |
2.2.2 网格划分原则 |
2.2.3 供电单元划分原则 |
2.3 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结构 |
2.4 基于网格化设备选型原则 |
2.5 空间负荷预测 |
2.5.1 负荷密度法 |
2.5.2 户均配变容量法 |
2.5.3 大用户+自然增长率法 |
第3章 榆林高新区概括及配电网现状分析 |
3.1 榆林高新区总体概括 |
3.2 配电网网格划分 |
3.3 供电单元划分 |
3.4 配电网现状分析 |
3.4.1 35kV及以上电网 |
3.4.2 中压配电网现状分析 |
3.5 配电自动化建设情况分析 |
3.6 问题汇总 |
第4章 基于网格化的高新区配电网负荷预测 |
4.1 目标年负荷预测 |
4.1.1 阳光广场网格 |
4.1.2 开源大道网格 |
4.2 过渡年负荷预测 |
4.2.1 阳光广场网格 |
4.2.2 开源大道网格 |
第5章 基于网格化的高新区配电网规划目标 |
5.1 评价指标的定义与计算 |
5.2 配电网规划目标 |
5.2.1 阳光广场网格 |
5.2.2 开源大道网格 |
5.2.3 110kV电源建设情况 |
5.3 中压配电网目标网架方案 |
5.3.1 阳光广场网格目标网架方案 |
5.3.2 开源大道网格目标网架方案 |
第6章 基于网格化规划的高新区配电网效果分析 |
6.1 规划效果分析 |
6.2 指标提升情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RPA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及本人工作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RPA |
2.2 UiPath |
2.3 VBA |
2.4 C# |
2.5 OCR技术 |
2.5.1 OCR发展历程 |
2.5.2 OCR技术基本原理 |
2.5.3 验证码识别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S公司工作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总体需求分析 |
3.2 生产线库存管理 |
3.2.1 业务背景 |
3.2.2 需求分析 |
3.3 更新供应链计划书 |
3.3.1 业务背景 |
3.3.2 需求分析 |
3.4 银行卡交易信息录入 |
3.4.1 业务背景 |
3.4.2 需求分析 |
3.5 美团外卖交易信息录入 |
3.5.1 业务背景 |
3.5.2 需求分析 |
3.6 电子商务应收账款结算 |
3.6.1 业务背景 |
3.6.2 需求分析 |
3.7 现金交易应收账款结算 |
3.7.1 业务背景 |
3.7.2 需求分析 |
3.8 美团账单月报生成 |
3.8.1 业务背景 |
3.8.2 需求分析 |
3.9 可行性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2 生产线库存管理模块开发 |
4.2.1 当前库存量计算 |
4.2.2 原料可用日期计算 |
4.2.3 标记低库存原料和发送邮件 |
4.3 更新供应链计划书模块开发 |
4.3.1 文件层面开发 |
4.3.2 内部数据层面开发 |
4.3.3 配置文件 |
4.3.4 决策自动化设计 |
4.4 银行卡交易信息录入模块开发 |
4.4.1 用户图形界面自动化 |
4.4.2 后台自动化开发 |
4.4.3 OCR数字识别 |
4.4.4 决策自动化设计 |
4.4.5 配置文件设计 |
4.5 美团外卖交易信息录入模块开发 |
4.6 电子商务应收账款结算模块开发 |
4.6.1 用户图形界面自动化 |
4.6.2 验证码识别 |
4.6.3 相关金额计算设计 |
4.6.4 决策自动化设计 |
4.6.5 配置文件设计 |
4.7 现金交易应收账款结算开发 |
4.7.1 查询可清账店铺的算法设计 |
4.7.2 报告清账结果设计 |
4.7.3 配置文件设计 |
4.8 美团账单月报生成 |
4.8.1 计算月报数据 |
4.8.2 SMTP发送 |
4.8.3 配置文件设置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的和方法 |
5.2 测试环境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5.4 运行效益分析 |
5.4.1 减少人力工作时间 |
5.4.2 节约企业运营成本 |
5.4.3 保证工作完成质量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附录 |
(4)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流程优化研究 ——以X分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简要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电子政务 |
(二)办公自动化 |
(三)公文 |
(四)公文处理和公文处理流程 |
二、理论基础: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第二章 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流程现状 |
一、甘肃省森林公安发展及现状 |
二、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基本情况 |
(一)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收文办理基本情况 |
(二)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发文办理基本情况 |
(三)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归档基本情况 |
(四)X分局公文处理流程现状 |
(五)X分局公文处理问题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三章 X分局公文处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X分局公文处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公文的发文办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
(二)公文的收文办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
(三)公文的整理归档流程存在的问题 |
二、X分局公文处理流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民警对公文处理的认识和能力不足 |
(二)公文处理的方式和流程繁琐 |
(三)电子公文处理系统设施建设落后 |
第四章 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流程优化的对策建议 |
一、提高民警公文处理的认识和能力 |
二、加强设施建设,按照工作需求设置电子公文处理流程 |
(一)系统管理设置要简洁明了 |
(二)综合公文性质和保存期限优化流程 |
(三)流程督办责任明晰、过程可控 |
三、促进纸质公文和电子公文一体化发展 |
(一)加强涉密公文处理流程的规范化 |
(二)将电子公文收发文与归档管理相互衔接 |
(三)按照保存期限综合运用纸质公文和电子公文归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X分局公文处理问题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针对文件管理员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关于F银行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的改进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云存储服务相关概念 |
2.2 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 |
2.2.1. 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概念 |
2.2.2. 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特征 |
2.2.3. 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分类 |
2.3 PDCA循环理论 |
2.3.1. PDCA循环理论简介 |
2.3.2. PDCA理论在云存储领域的应用范围 |
2.4 云存储服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云存储服务质量国外现状 |
2.4.2. 云存储服务质量国内现状 |
第三章 云存储服务环境及管理现状 |
3.1 云存储产品环境及组织结构 |
3.1.1. 云存储产品环境 |
3.1.2. 云存储服务组织结构 |
3.2 云存储服务管理现状 |
3.2.1. 云存储服务工作机制 |
3.2.2. 云存储服务组的核心作用 |
3.2.3. 云存储知识库 |
3.2.4. 云存储变更流程 |
3.2.5. 云存储自动化办公系统 |
3.2.6. 云存储应急事件处理 |
第四章 服务质量管理调查研究与问题分析 |
4.1 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调查 |
4.1.1. 租户对云存储服务的调查 |
4.1.2. 服务工作的内部调查 |
4.2 服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服务能力的提升问题 |
4.2.2. 知识库的标准问题 |
4.2.3. 自动化办公存在的问题 |
4.2.4. 待优化的审批流程 |
第五章 服务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
5.1 服务质量管理的改进方案 |
5.2 完善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 |
5.3 提升服务人员综合能力 |
5.3.1. 定期专项培训 |
5.3.2. 制定内部考试制度 |
5.3.3. 适当调整考核标准 |
5.3.4. 优化工作分配方式 |
5.4 优化知识库 |
5.4.1 知识库标准化要求 |
5.4.2. 增加知识库审核流程 |
5.5 审批流程的优化 |
5.5.1. 变更流程审批优化 |
5.5.2. 脚本审批流程优化 |
5.6 放宽测试环境的限制 |
5.6.1. 测试工作环境的优化 |
5.6.2. 测试环境的版本优化 |
5.7 PDCA理论在存储服务工作中的强化 |
5.7.1. PDCA在版本升级中的强化 |
5.7.2. PDCA在变更操作中的强化 |
5.7.3. PDCA在制度完善中的强化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结果分析 |
6.1.1. 服务人员的能力效果分析 |
6.1.2. 知识库改善后的效果分析 |
6.1.3. 审批流程优化后的效果分析 |
6.1.4. 测试环境优化后的效果分析 |
6.2 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研究结论 |
6.3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应用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关键开发技术 |
2.1 J2EE开发技术 |
2.1.1 Spring |
2.1.2 Spring MVC |
2.1.3 My Batis |
2.2 UML建模 |
2.3 E-R模型 |
2.4 SQL SERVER数据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办公现状分析 |
3.2 总体需求描述 |
3.3 用户角色分析 |
3.4 功能性需求 |
3.4.1 系统管理模块 |
3.4.2 日程管理模块 |
3.4.3 公文管理模块 |
3.4.4 会议管理模块 |
3.4.5 车辆管理模块 |
3.4.6 报销管理模块 |
3.5 非功能性需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1.1 软件架构设计 |
4.1.2 物理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2.2 日程管理模块设计 |
4.2.3 公文管理模块设计 |
4.2.4 会议管理模块设计 |
4.2.5 车辆管理模块设计 |
4.2.6 报销管理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E-R图 |
4.3.2 数据字典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登陆模块 |
5.3 用户管理模块 |
5.4 日程管理模块 |
5.5 公文管理模块 |
5.6 会议管理模块 |
5.7 车辆管理模块 |
5.8 报销管理模块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测试 |
6.3 非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协同办公系统对地方政府行政流程的影响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1.3.3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电子政务 |
2.1.2 流程再造 |
2.1.3 协同办公 |
2.2 研究方法 |
2.2.1 案例分析法 |
2.2.2 调查研究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3 .研究设计 |
2.3.1 资料来源 |
2.3.2 问卷设计 |
第三章 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现状与应用成效 |
3.1 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现状 |
3.2 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的对比分析 |
3.2.1 深圳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与佛山市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对比 |
3.2.2 杭州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与佛山市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对比 |
3.3 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成效 |
3.3.1 促政府工作人员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更新 |
3.3.2 推动政府内部跨部门协作应用加强 |
3.3.3 推动政府管理扁平化的形成 |
3.3.4 推动政府各部门信息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
第四章 佛山市协同办公系统应用的实证分析 |
4.1 对公务人员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4.1.1 受访者有效性分析 |
4.1.2 对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总体评价 |
4.1.3 对未来协同办公系统建议加强的功能 |
4.1.4 对未来协同办公系统界面的要求 |
4.2 对政府各单位主要领导访谈分析 |
4.2.1 扎根分析 |
4.2.2 理论饱和度检验 |
4.3 调查及访谈小结 |
第五章 佛山市政府协同办公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政府协同办公系统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
5.1.1 协同办公各自为政、管理碎片化 |
5.1.2 办公流程程序欠规范 |
5.1.3 功能单一且灵活性差 |
5.1.4 流程的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现象突出 |
5.1.5 人员素质参差,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
5.2 政府协同办公系统运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重复建设现状严重资源利用率低 |
5.2.2 标准不统一与规范欠科学 |
5.2.3 协同办公服务重建设轻应用 |
5.2.4 网络分割严重,数据无法共享 |
5.2.5 工作人员水平偏低,技术保障力量薄弱 |
第六章 优化政府协同办公系统运营的建议 |
6.1 加强流程再造顶层设计和统筹 |
6.2 制定流程再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
6.3 统放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
6.4 破除信息壁垒,促进信息数据共享 |
6.5 重视流程再造运维推广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基于数据挖掘的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整体需求概述 |
2.2 业务功能需求 |
2.2.1 个人事务管理子系统 |
2.2.2 日常运行管理子系统 |
2.2.3 公文管理子系统 |
2.2.4 人事管理子系统 |
2.2.5 绩效管理子系统 |
2.2.6 公共信息管理子系统 |
2.2.7 公司资源管理子系统 |
2.2.8 系统管理子系统 |
2.3 非功能需求 |
2.3.1 性能需求 |
2.3.2 安全需求 |
2.3.3 技术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挖掘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
3.1 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分析 |
3.2 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
3.3 绩效考核数据挖掘模型研究 |
3.3.1 工作考勤、工作业绩考核指标和TOPSIS模型研究 |
3.3.2 能力素质考核指标和Apriori模型研究 |
3.3.3 工作态度考核指标和模糊聚类模型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及原则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2.1 系统功能结构 |
4.2.2 系统拓扑结构 |
4.2.3 系统B/S软件架构设计 |
4.2.4 系统MVC架构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表关系图设计 |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4 个人事务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5 日常运行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6 公文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7 人事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8 绩效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8.1 工作业绩考核指标的数据挖掘设计与实现 |
4.8.2 工作考勤考核指标的数据挖掘设计与实现 |
4.8.3 能力素质考核指标的数据挖掘设计与实现 |
4.8.4 工作态度考核指标的数据挖掘设计与实现 |
4.8.5 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综合评价实现 |
4.9 公共信息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0 公司资源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1 系统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2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办公自动化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的 |
5.2 系统环境 |
5.3 系统测试 |
5.4 系统兼容性测试 |
5.5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Activiti的综合业务协同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的整体需求分析 |
2.2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2.2.1 系统平台总体功能需求 |
2.2.2 系统平台流程功能需求 |
2.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的设计目标 |
3.2 系统的关键技术 |
3.3 系统架构设计 |
3.4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5 流程的设计与实现 |
3.5.1 流程设计器 |
3.5.2 具体流程设计 |
3.5.3 流程管理关键代码与处理逻辑 |
3.6 数据库设计 |
3.6.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3.6.2 数据库物理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功能测试 |
4.1 测试目的与内容 |
4.2 测试环境与配置 |
4.3 前台功能菜单界面测试 |
4.4 综合业务流程功能测试 |
4.4.1 流程设计功能测试 |
4.4.2 物品申领流程测试 |
4.4.3 标准及图书借阅流程测试 |
4.4.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数据批量提供流程测试 |
4.4.5 地方标准技术服务流程测试 |
4.5 系统平台性能测试 |
4.6 系统平台使用前后业务流程处理的测试对比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职业生涯概念 |
2.1.2 职业发展通道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职匹配理论 |
2.2.2 职业锚理论 |
2.2.3 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 |
2.2.4 职业激励理论 |
第3章 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F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2 F公司人员结构现状 |
3.3 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现状介绍 |
3.4 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通道问题调查与分析 |
3.4.1 问卷调查 |
3.4.2 访谈调查 |
3.4.3 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4章 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设计 |
4.1 双通道体系设计必要性说明 |
4.2 双通道体系设计的原则 |
4.3 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设计 |
4.3.1 设计流程与步骤 |
4.3.2 专业通道序列划分 |
4.3.3 专业通道等级划分 |
4.3.4 管理通道等级划分 |
4.3.5 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构建 |
4.4 任职资格标准设置 |
4.4.1 任职资格标准维度 |
4.4.2 任职资格标准开发 |
4.5 横向转换机制 |
4.5.1 双通道横向转换 |
4.5.2 专业通道序列间的横向转换 |
4.6 双通道职业发展管理机制 |
4.6.1 建立员工职业发展认证评审机制 |
4.6.2 建立职位下降通道和人才退出机制 |
第5章 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的配套保障措施 |
5.1 组织与人员保障 |
5.2 建立匹配的培训体系 |
5.3 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
5.4 完善匹配的薪酬管理体系 |
5.5 营造相适宜的企业文化氛围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办公自动化的现状与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C公司OA系统实施策略研究[D]. 汪闻初.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2]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规划研究及其在榆林高新区电网的应用[D]. 张国强.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3]基于RPA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沈港. 东华大学, 2021(09)
- [4]甘肃省森林公安机关公文处理流程优化研究 ——以X分局为例[D]. 秦晓琳.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关于F银行云存储服务质量管理的改进性研究[D]. 王瑞.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祝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协同办公系统对地方政府行政流程的影响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D]. 李涛. 兰州大学, 2021(12)
- [8]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鹏.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7)
- [9]基于Activiti的综合业务协同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D]. 黄菲. 广西大学, 2020(07)
- [10]F公司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体系设计研究[D]. 田丽. 河南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