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进展论文,水资源论文,理论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是水资源价值核算的基础,是水资源价值、价格应用研究的理论指导,在水资源价值研究中举足轻重[1]。目前以经济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环境价值论、生态价值论、存在价值论、价值工程价值论[2]等价值理论,与传统“资源无价”的观念相比虽有很大进步,但并未完全体现水资源价值的本质内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价值问题。
因此,如何在深刻理解水资源价值内涵和各种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现代化需要的资源价值理论,彻底改变“资源无价”的传统价值观念,使之适应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为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课题。
1 水资源价值构成与内涵
1.1 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水资源价值内涵分析是理论研究的基础。水资源既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组成部分,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3]和社会经济系统存在与运行的原动力。提供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使水具有经济价值;改善江、河、湖泊,维持天然河流、湖库等水体所需要的正常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水具有生态环境价值;美化、绿化、净化生态环境,减少疾病,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使水具有社会价值。因此,水资源价值内涵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自然资源价值与环境资源价值的统一,自然属性与经济社会属性的统一[4]。水资源价值构成应该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3方面。
(1)经济价值 水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可以满足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等要求,因此水具有经济价值。社会经济系统中,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满足程度和效益即为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具体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发电、航运、渔业效益等。
(2)社会价值 水域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带给人类巨大的文化和美学及教育功益[5]。社会精神系统中,水资源对社会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为水资源的社会价值,具体包括研究与教育、旅游、舒适性享受、文化美学功能等价值。
(3)生态环境价值 水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介质,对于调节气候、净化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对生态环境系统正常运转需求的满足程度与作用就是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具体包括泥沙的推移、营养物质的运输、环境净化及维持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他人工生态系统的功能①。
1.2 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是经济活动难以缺少的投入物,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5],水资源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决定了水资源价值的实质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
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水体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构成水—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等功能[6]。在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内,水由生态系统进入经济系统,经过生产过程,产生污染又返回水生态系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既因价值体现系统的不同而相互独立、自成一体,又因水循环流动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见图1)。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3部分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科学的水资源价值理论应该是水资源内涵的本质体现,涵盖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方面价值。
图1 水资源价值结构示意图
Fig.1 Configur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Ecological-economic Value
2 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2.1 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价值的研究是在对传统自然资源价值观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建立在“资源无价”的基础上,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因此,尽管水资源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却很少能够充分考虑水资源的价值,价值在水资源领域失去了作为资源分配杠杆的作用,从而造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危机日益严峻,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传统的自然资源价值观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自然资源供给与需求矛盾的分析,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念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重新认识并加以完善。因此,对自然资源的研究日趋活跃,已成为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等有关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关于水资源是否具有价值,理论界具有不同的解释。国内外,关于直接探讨水资源价值的文献并不多见。但一些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资源核算的必要性探讨的文献中,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水资源价值问题。以下简要分析与水资源价值有关的理论。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早在1662年,威廉·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观点。1695年,布阿吉尔贝在《法国详情》中提出商品按劳动量进行交换,商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到了18世纪,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5]。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论[2]。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封志明[7]、钱阔[8]等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做了进一步发展,提出“资源动态”的概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1],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它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人类赋予水资源的劳动消耗量决定水资源的价值。运用劳动价值论来考察水资源的价值,关键在于水资源是否凝集着人类的劳动。在这一点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水资源,是自然界赋予的天然产物,不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没有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它没有价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是马克思所处的年代,人类为了保持自然资源消耗速度与经济发展需求增长相均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天然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无不打上人类劳动的烙印,如对天然水资源进行观测、管理、监测等。它们含有人类劳动,因而具有价值。
事实上,立足于劳动价值论下的两种不同的结论都没有解决水资源被无偿使用的问题[2]。前者认为水资源没有价值,因而衍化出没有价格的结论,导致水资源被无偿使用和掠夺性地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后者尽管谈及水资源具有价值,但价值的补偿只是对所耗费的劳动进行补偿,没有涉及对水资源本身被耗费的补偿。因此,运用单纯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解决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价值是有一定困难的,必须发展或寻求其他更好的途径。
(2)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最早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1833年英国经济学家W F劳埃德[9]首先用边际效用价值论观点阐述了商品的价值。到了19世纪70年代,经过奥地利的卡门、门格尔、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法国的里昂·欧文拉斯的努力,该理论初具雏形,后经弗里德里希、维塞尔与欧根·庞巴维克的发展,边际效用价值论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1993年国内学者李金昌出版专著[10],系统介绍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
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11]: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效用同稀缺性结合起来,形成商品的价值;边际效用是衡量价值量的尺度。
运用效用价值理论很容易得出水资源具有价值的结论。因为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无疑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效用;此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水资源满足既短缺又有用的条件,因此,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效用价值论确实有其科学因素,但也同样存在缺陷[2]:①将商品的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或物品的效用;②效用本身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效用价值理论将客观的经济问题转化成主观的心理范畴,抹杀了水资源价值所反映的经济内涵。
因此,尽管效用价值理论得出水资源具有价值的结论,由于该理论存在着上述各种缺陷,建立在有缺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水资源价值论是不完善的。
(3)环境价值论
莱奥波尔德是现代环境哲学的奠基人和创立者,1933年,他的著名论文《大地伦理学》的发表标志着环境价值论研究的开始[12]。此后,佩切伊的“自然极限论”、卡普拉的生态世界观、拉塞尔的“地球觉醒观”、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环境哲学思想都对环境价值理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13]。1993年A·迈里克·弗里曼[14]在《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环境价值论。
基于环境资源价值论的水资源价值理论简称为水资源环境价值论,倪红珍、王浩、阮本清等[15]将其定义为: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以环境的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评价或者水资源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用经济的方法综合评价水资源,以便较科学地进行水资源定价。
由于水环境的多价值与时空动态多变等复杂属性,水环境价值定量计算存在极大难度。到目前为止,环境价值论仍然是一个处于探讨和实验中的课题,只是构建了一些理论框架,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13],因此目前基于环境价值论的水资源价值核算仍在探索当中。
(4)生态价值论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后,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并存交织,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使生态与经济的极不协调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矛盾问题。20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尝试初步分析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16],并建立起了生态价值论。1993年车江洪[17]根据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详细阐述了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理论的内涵。
水资源不仅具有随机性和循环再生性的一面,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还存在脆弱性、利害双关性的另一面。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除具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存在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就是统筹考虑价值观和生态学理论的水资源生态价值观[18]。生态价值论将经济社会放在生态系统中考察,克服了以往只顾向大自然索取,缺乏对自然投入,忽视经济发展对自然依赖关系等传统的价值理论的缺陷,对于重新认识水资源价值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2],如,生态价值论仅仅把水资源等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来考察,忽略了水资源作为环境资源的价值。另外,生态价值论所谈的补偿,仅仅包括对水资源等直接消耗的补偿,未包括由此引发的间接消耗的补偿。因此,尽管生态价值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阐述水资源的“价值”,但是由于其存在上述难以弥补的缺陷,它没能很好地解释水资源的价值。
(5)其他价值理论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诸如哲学价值论、存在价值论、价值工程价值论、权利论、地租论、财富论等价值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水资源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但都是非完全的价值理论。如哲学价值论虽从哲学高度推导出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结论,但充其量是在理论上给予启示,必须从经济角度进行辅证;存在价值论仅仅基于人的行为,没有一个客观的价值标准。
2.2 问题分析
通过对上述价值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价值来源问题在理论上还没有统一,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从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进展和水资源价值内涵来看,水资源价值理论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1)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有待突破。劳动价值论认为水资源价值来源于劳动消耗,效用价值论则认为来源于效用,水资源价值来源问题尚无统一认识,各种价值理论在价值来源方面存在分歧,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价值实质是什么还不明确。
(2)水资源价值核算方法差异大。由于理论出发点不同,由此而建立起的资源价值核算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水资源价值、价格的应用研究缺乏理论指导,得出的结论差异大,可操作性不强,更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度量。
(3)没有将水—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水资源价值内涵是自然资源价值与环境资源价值的统一,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的统一,水资源价值是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而目前的水资源价值理论都是以经济学为基础,以社会经济系统内流通的货币作为度量标准,未能充分体现生态环境系统的价值。
3 水资源价值研究展望
3.1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在水资源价值中的应用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是美国著名系统生态学家H T Odum在综合系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关系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19]。能值定义为:某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种能量的数量。能值同时考虑了能量的数值大小和质量等级,提供了定量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经济活动真实价值的标准,采用能值转换率等基本概念可将各种物质或能量转换为能值,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不同能量流、物质流和货币流的统一定量分析[20,21]。
将能值价值理论引入到水资源价值研究中,以能值尺度衡量水资源价值,就是水资源能值价值论。水资源能值价值理论是水资源价值内涵与能值价值理论的融合,赋予了水资源价值新的内涵,可以对水资源价值研究中存在的价值来源、统一核算等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为水资源价值理论和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3.2 生态经济学在水资源价值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生态经济学视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其核心理论的生态与经济协调理论。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系统平衡与反馈、阈值等原理,为从生态经济大系统整体的角度,认识和分析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形成机制、表现形式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手段。因此,生态经济学原理在水资源价值研究中的应用,将丰富和完善水资源价值理论与方法。
3.3 水资源价值的科学核算方法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水资源价值科学核算方法是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水资源合理规划、开发、配置、保护决策的前提。在研究水资源价值来源、内涵和水资源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与价值理论相适应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化核算方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定量核算方法,及其与经济价值统一度量或相互转化方法。
4 结语
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环境价值论、生态价值论以及存在价值论、价值工程价值论等理论,都是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所做的有益尝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价值问题。如何建立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符合的水资源价值理论体系,为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仍然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针对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水资源价值理论研究应注重突破现有价值理论的束缚,以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为基础,水质水量并重。
融合水资源价值内涵与能值价值理论的水资源能值价值论,从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能量循环和转化角度出发,揭示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以能值为基准实现水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度量,为水资源价值评估提供了一个有启发意义的思路与方法,是水资源价值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注释:
①王浩,秦大庸,汪党献,等.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4.
标签:价值理论论文; 劳动价值论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生态科学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学论文;